楊志
摘 要:文章結合現下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對《建筑工程經濟學》的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探討研究。引入案例教學方式,結合專業方向的執業資格考試要求,從課堂教學、課后作業及考核方式三個方面對《建筑工程經濟學》的教學模式深入研究,并提出看法。
關鍵詞:工程經濟學;案例教學;教學研究
《建筑工程經濟學》是土木工程專業必修的基礎課程,它涵蓋了建筑工程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種學科相互交叉的知識體系,其在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置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案例教學為主導,執業資格考試為要求,結合本校師生的具體情況,從課堂教學、課后作業及考核方式三個方面,探討《建筑工程經濟學》教學模式的改革。
1 課堂教學導向
1.1 接軌執業資格考試,精選課程知識體系
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就業之后將面臨相應的執業資格考試,比如一級注冊建造師、造價員及造價工程師、中、高級經濟師(建筑類)等。這些考試中都有《建筑工程經濟》的相關知識點。因此教師應該對課程體系進行全面梳理和提煉,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下,在有限的教學學時內,結合執業資格考試大綱的要求,分清主次,精選重點知識體系在課堂進行講解,兼顧理論知識的實踐應用性,并督促學生對次要內容的課外自主學習。這樣一來,教學內容得到了合理的調整和配置,同時,教師能夠及時更新考試教材及大綱的相關信息用于教學,學生能夠自我鞭策,為自己的前途提前做好規劃,不再盲目。
1.2 引入案例教學模式,增強師生積極互動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為主,學生只學到知識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只為應付最后的期末考試。然而真正的教學核心“學以致用”無法體現,學過的知識不知道用在哪里,實際工程中哪些地方可以運用到,學生對此非常迷茫。因此,不少教師大膽改革引入案例教學模式,以實際工程問題為例,應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研究它,解決它,改變教師單向教授學生的填鴨式傳統教學,建立師生之間的教學相長,通過集體的智慧解決實際難題的教學模式。
案例教學有其優越性和必要性,它可以營造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獨立思考和實踐的能力,豐富課程知識內容。但是對于案例的正確選擇是此教學方法的最大關鍵。一個好的案例必須具備客觀性、隱含性、目的性、實踐性等特征。案例教學是以案例為引子,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帶有創新意識,以案說理、以理議案,與教師互動一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1.3 實行小組討論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課堂上的小組討論是案例教學的中心環節,對學生進行分組,并設立組長,由組長給組員分派任務,分工明確,最后教師以團隊形式給予點評。課堂小組討論應包括如下內容:案例中的工程存在哪里問題?案例給了我們哪些有用的信息?有無可選的其他方案?成本預算是多少?能否達到等同的功能?決策的標準依據是什么?決策之后如何實施等。經過討論可以羅列出很多相關知識點,這樣既可以加強印象,又有助于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團隊默契,提高自主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能力。
2 課后作業銜接
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在短短的兩個課時內準備一個好的案例,并深入分析討論,最后做深刻的歸納總結是完全不可能的。
為了避免顧此失彼,課后應該把下次課的案例交給組長,由組長根據案例涉及的問題,給組員布置任務,提前做好案例的預習工作,帶著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資料查閱,達到自主學習的效果,變被動為主動。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案例只需講解重難點,并組織學生上臺演講,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與此同時,為了鞏固對知識點的掌握,小組應對本案例做一個課后總結,根據課堂小組的討論結果和教師的點評,完善已有的成果,整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每個學生除了完成小組任務,還應該完成個人的課后平時作業,進一步加強自身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3 考核方式多樣
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基本上按平時成績占30%,考試成績(閉卷)占70%的比例來確定最終的期末成績。這個方式對于教師命題來說只能考核最基本、最表面的概念、原理,根本不能了解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文結合課堂教學和課后作業形式的改革,對考核形式做了相應的調整,如表1。
表1 《建筑工程經濟學》課程考核體系
平時成績 期末考試
(一頁開卷)
考勤 個人平時作業 小組成績
15% 15% 20% 50%
考勤主要靠平時的點名,有無遲到、早退、曠課現象,占總成績的15%;個人平時作業主要是課后的作業習題,占總成績的15%;小組成績主要考核各個小組的整體表現,對于案例的準備、分析、總結以及團隊配合協作能力,占總成績的20%;期末考試采用半開卷的形式,比例適當降低,占總成績的50%。半開卷又稱一頁開卷,即讓學生在A4紙上面手工抄寫相關知識點,但禁止打印稿和復印稿。考試題型參照執業資格考試以單項選擇和多項選擇為主,題型要活,應該把工程實例結合到題型中去,不能簡單的考查基礎概念或原理,最后結合一個案例分析題,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進行答題,不設標準答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給分。
4 結語
《建筑工程經濟學》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地方性院校不僅要培養懂技術的人才,更要培養懂經濟的人才。技術經濟型人才是目前社會緊缺的人才,通過對《建筑工程經濟學》的教學改革,有利于增進師生的互動,明確學生的奮斗方向,培養學生經濟的意識,更好的實現地方性院校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 余劍英.建筑工程經濟學課程案例教學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S1):156-158.
[2] 鄧宏鐘,郭騰達,李孟軍.《工程經濟學》課程研究型教學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1,34(4):54-57.
[3] 曾淑君.工程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科教導刊(上旬刊), 2013(4):129-130.
[4] 田紅艷.高職“工程經濟學”課程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