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波


2014年6月16日,央行第二輪“定向降準”正式實施。
此前的6月9日,央行曾宣布降準條件為:上年新增小微貸款占全部新增貸款比例超過50%,且上年末小微貸款余額占全部貸款余額比例超過30%;或者,上年新增涉農貸款占全部新增貸款比例超過50%,且上年末涉農貸款余額占全部貸款余額比例超過30%。
邊緣業務變為“新藍海”。由于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互聯網金融等變化的多面夾擊,加之政策引導,曾被銀行不屑一顧的小微貸業務,成為各類年報中的高頻熱詞,儼然成為銀行“大佬”特別是股份制銀行爭搶的富礦。
但是,國務院研究室工交貿易司副司長陳永杰卻給小企業主們潑了“冷水”:中國只有3%左右的小企業從銀行拿到過貸款,“只不過是表面繁榮”。
真相背后的事實是:如若銀行小微貸確實“給力”,又怎么會有民間信貸的如火如荼?在銀行小微貸號稱全線飄紅的時刻,這一平臺所涉及的貸款雙方和政策決策者們已各有各的“焦慮”。
各有各的精彩
銀行小微貸真正發力始于2011年9月下旬。當時,在借貸之城溫州,許多小微企業因無力償債,出現老板“跑路潮”,民間融資鏈瞬間斷裂。
隨即,銀監會出臺了《關于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進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補充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重點加大對單戶授信總額500萬元(含)以下小型微型企業的信貸支持。
這一政策被認為是“開倉放糧”,幾大國有銀行公開承諾,保證小企業貸款增速高于貸款平均增速,股份制銀行和城商銀行也紛紛加大力度,推廣小微貸款產品。
2014年4月,央行發布《2014年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主要金融機構及小型農村金融機構、外資銀行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3.7萬億元,同比增長16.3%,增速比上年末高2.1個百分點,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業貸款增速分別高7.7個和2.9個百分點,比同期全部企業貸款增速高3.8個百分點。
此時的中國銀行業,小微貸業務已成為重要發展方向。四大國有銀行推出各自成體系的小微貸產品。
小微貸業務領先的民生銀行、招商銀行以及興業、廣發、平安等銀行,也都各有所為。
由于參與銀行眾多,小微貸產品也極為豐富,不同銀行在適用對象、貸款額度、貸款或授信期限、擔保或抵押條件上都各有不同。
其中,在四大國有銀行和幾大股份制銀行中,只有中國農業銀行明確提出其“小微貸”業務的對象為“規模為小型或微型的企業客戶,其中企業劃型標準執行《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規定”;中國建設銀行則將“小微貸”業務對象定位為“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準登記的小企業客戶”。
而在其他銀行,大都使用“小企業”、“優質客戶”等籠統稱呼。這使得一些銀行在“小微貸”項目之下,也為中型甚至大型企業設置項目,如招商銀行的“訂單貸”,針對的客戶即為“大型企業上游”,廣發銀行的“好融通”針對的是銷售收入不超過3.9億元的中小企業。
同時,在這些銀行近期主要的“小微貸”產品中,面向小型企業的占絕大多數,僅有幾家銀行有面向微型企業的項目,如平安銀行的“房易貸”。
在貸款額度上,四大國有銀行中的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的小微貸業務最高可提供3000萬元貸款。而在民生銀行,“商貸通”業務可提供單戶最高200萬元貸款;廣發銀行的“快融通”業務,針對年銷售額在500萬元(含)至5000萬元(含)人民幣的小企業客戶,可為單一客戶提供最高1000萬元的授信額度。
在這些銀行中,農業銀行的“廠房貸”和平安銀行的“房易貸”提供的貸款和授信期限最長,均為10年,貸款抵押物分別是“企業購買的工業用房”和“住宅(最高抵押率達80%);商用房、商住房(最高抵押率達60%);標準廠房(最高抵押率達50%)”。
除去房產這一最有保證的貸款抵押物外,一些銀行也提供其他的方式來吸引小微企業貸款,如民生銀行的“商貸通”盡管所提供的貸款額度為“單戶300萬元”,且期限也只有1年,但卻允許抵押、質押、保證、聯保等11種擔保方式。
看上去,各家銀行小微貸業務各有精彩,那么國務院研究室工交貿易司副司長陳永杰所潑的“冷水”又來自何處?
銀行在顧慮什么
在四大國有銀行和幾大股份制銀行之外,小微貸業務在各地城商行被使用得更為具體而有地域特點。
對于地方性商業銀行,無論是銀監部門的監管要求,還是銀行自身的戰略定位,都決定其業務側重點在中小型企業和個人貸款。
南德(化名)是山東一家城商行支行的行長。從2013年開始,主管支行的小微貸業務。他所在的銀行,遵循了《關于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進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補充通知》,將貸款額度在500元萬以下的企業認定為“小企”。
南德介紹說,小微企業在該行申請貸款時,30%以上選擇由專業擔保公司做擔保,40%50%為抵押貸款,10%15%為企業之間互保貸款。無論哪一種方式,銀行都有明確要求:擔保要求有兩證齊全的房產,或由符合條件的大中型企業擔保;聯保要求三戶或五戶小企業組成聯保體,每家交納20萬元保證金,總貸款上限不超過300萬元。
在這家支行,目前所提供的小微貸項目叫做“農貸樂”,它并不完全服務于農民,更多地是為山東當地從事櫻桃和蘋果等果品收購、倉儲、批發的企業設置,可通過果品質押、固定資產抵押、三家聯保的方式。“但是銀行已經很少做貨物抵押了,大部分倉單質押貸款都涉及法律問題,確權和后期操作風險較大,銀行不愿惹這個麻煩。”而這家銀行也不接受汽車、機器設備做抵押。
至于小微貸款的利率,這家銀行選擇在基準利率(6%)的基礎上上浮30%,年息約為7.8%,與貸款給大中型企業的利率(基準利率或在基準利率上上浮10%)相比,要高得多。endprint
“今年以來,銀行利率上浮明顯增大,大部分銀行都存在隱形提高利率的問題,比如會要求貸款企業匹配一定額度的全額承兌匯票。”南德說。這意味著,貸款企業除了要付貸款利息之外,還要付承兌匯票手續費和票據貼現利息。以一筆500萬元一年期貸款為例,采用這種方式后,貸款成本會達到50萬~55萬元左右,對小微企業來說,利潤堪憂。
更重要的問題是,高利率并不意味著好借貸。
“規模小、利潤低、風險高的企業,銀行一般都不會批貸。同時,批貸速度與申請人在銀行的存款、理財產品等業務量有直接關系。”南德說。
在南德看來,小微企業普遍存在抗風險能力差,內部管理、財務不規范,缺少足額擔保和抵押等問題。同時,盡管政府出臺了多項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但并未完全落實到位。
“政府也曾設立由政府出資的專業擔保公司,初衷就是服務小企業和民營企業,但這些國有擔保公司對小微企業提出的要求比銀行還要苛刻。”南德說,那些愿意為小微企業服務的民營擔保公司,又受到銀行和監管部門的雙重限制,直接影響了自身的擔保能力。
更重要的是,幾乎所有擔保公司都要收取高額的擔保費,造成小企貸款無門或即使能貸到款也難以獲利。
這些因素都導致了銀行對小微企業的“懷疑”。同時,銀行對小微貸不良貸款率的“容忍度”偏低。
“銀行還是愿意把目光放在大項目上,如果在短期內能可以憑借一個大項目大踏步前進,誰會踏實專門研究做小企?”南德說。
所謂“雙贏”
在南德所在的銀行,全行小微貸業務2014年都有增長,較年初增加1.4億元,盡管目前尚不清楚所獲利潤,但這樣的增幅滿足了年初銀監會的要求——“增加小微企業貸款客戶數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完成任務的“武器”基本來自100萬元以上的貸款。在南德所在的支行,如果企業貸款在100萬元以下,工作人員會直接建議走個人貸款,“如果走小微企業貸款,當企業出現還款困難時,銀行的追償難度和資金風險會比個人貸款大得多。”
不少銀行還經常把小微貸項目貸給中型企業。“當經濟形勢下行時,中型企業也會遇到融資困難。一些中型企業年銷售收入已經超過1個億,旗下有兩三個子公司。當企業急需兩三千萬元銀行貸款時,常常會通過旗下的子公司申請小微企業貸款。”南德介紹說。
這樣的“下行”貸款對銀行而言非常劃算:一是小微貸的貸款利率相對中型企業貸款要高;二是這些表面上獨立的子公司,由于背靠“大樹”,抗風險能力明顯高于普通的小微企業;三是這對于完成銀監會的小微貸款考核指標有好處。
而對中型企業來說,盡管“下行”貸款后利率會上升,但貸款速度會提高不少。
如此“雙贏”的背后,是小微貸業務的虛增和越來越多小微企業的不滿。
那些被銀行拒之門外的小微企業,只好投奔民間信貸機構。
在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李建軍所著的《中國地下金融調查》一書中:中國農戶只有不到50%的借貸來自銀行和信用社等正規金融機構,而從非正規金融機構途徑獲得的借貸超過55%。而在“被投奔”的小額信貸公司業務中,5萬元以下貸款不足2%,而50萬元以上貸款占86%。“事實上,商業性小額貸款公司和銀行一樣,更傾向于貸款給優質客戶。而那些處境艱難,急需資金幫助的小微企業,就被拒在門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