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紹敏
摘 要:通過對上好一節課的若干要求進行探討,了解到上好一節課離不開教案、課堂提問、教師的文化素養等。而從宏觀方面來說,學校師資的建設、地方政府對教育的支持等因素,也將會影響上課的質量,影響到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教案;文化底蘊;學校師資;課堂提問;人才培養
上好一節課是教師最基本的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秉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認真對待這個問題。要定期組織教師間的授課評比,促使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提高自己的育才水平。
一、上好一節課,離不開好的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教案通常又叫教學設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
教案是我們上課前要準備好的東西,里面包含了這節課要上什么,怎么上,如何安排一堂課,這是對這節課的影像模擬。教學乃有目的的教學活動,教案乃教師教課的預設方案及程序。教案是教師反思的依據。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師根據教案實施情況反思得失,寫出教后記,以利改進和提高。
好的教案要有創新性,如果還是墨守成規地上課,機械地進行知識的傳授,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時代要求,只會讓學生的學習感到乏味,久而久之只會讓學生產生厭惡感。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在孩子小時候培養對這門課程的興趣,將對學生以后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隨著時代發展,社會對人才素質有了更多需求,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案上要有創新性,而且要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借鑒他人好的教案,逐漸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二、上好一節課,離不開教師的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首先要具備一些基本的要求。教師在提問時,要注意語言的簡單明確,語氣的和藹可親,應使學生清楚地理解教師說的是什么,提問的是什么問題,盡量給學生解釋清楚,畢竟學生在抽象思維和理解能力上因人而異。教師的提問要有一定的階梯性和層次,學生在學習和認知順序上有階段性,因此對于提問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這樣才有利于鍛煉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辨能力與認知能力。提問要富有引導性和啟發性,好的課堂提問,應具有啟發作用,引導學生去思考、探索、發現、理解,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在教學中,要注意保護學生對待問題的積極性。畢竟學生在知識的儲備上沒有教師多,在問題的回答上有可能出現錯誤。因此,教師對于一些錯誤的回答要正確引導,對學生多進行鼓勵。教師也不要一成不變,畢竟有些問題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回答,教師在這些回答上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考。
對于提問,應注意以下幾點:課堂提問必須要新穎,具有趣味性,激發興趣是提問的第一要素;課堂提問要著眼于發展學生的整體思維;提問應有助于學生抽象能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小學階段,應該特別注重學生的抽象能力的發展,這個階段也是學生抽象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思維發展心理學認為:“新的需要和原有水平或主觀內部狀態的對立統一,構成兒童、青少年思維發展的內部矛盾,成為思維發展的動力。”因此,課堂提問要和其他教學手段、方法配合,形成讀、思、練與聽、說、寫熔于一爐的完善的課堂學習結構。正如教育家夸美紐斯所說:“一切語文從實踐去學習比用規則學習來得容易。這是指的聽、讀、重讀、抄寫,用手和舌頭去練習,在可能的范圍以內,盡量時時這樣做。”
三、教師的文化素養,也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
教師所具有的文化水平在一堂課上將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對于學生知識的儲備起到關鍵的作用。教師所具有的文化知識越多,教師上課越從容,對于學生的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也都能很好地應付。教師應該具備廣泛的文化基礎知識,因為現在的科學日益發展,知識也在慢慢融合,教師應該適應這一趨勢,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學生的發展也是多方面的,這也要求教師應該具備多方面的知識,教師應該是一專多能的人才。教師在專業技能上,要掌握該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學科的知識結構體系及與之相關的知識,最主要的是要掌握該學科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在職業道德上,教師要為人師表,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學者,這樣在上課時學生才能信服你。
四、學校師資隊伍的建設,對上好一節課有間接影響
師資水平比較高的學校,上課的質量也會相應地比較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提高得也比較快。因此,切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加強人才培養工作的關鍵環節。師德高尚、教育觀念新、改革意識強、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教師隊伍,必將促進學校教學水平的大幅提高。同時,師資水平較高的學校,也重視教學設施的建設,注重改善教育教學條件。有了物質上的保障,學生更能安心地坐在教室里,接受教師的文化教育和道德熏陶。
五、在宏觀上,地方政府對教育的支持也會起到間接的推動作用
地方政府對教育的支持力度比較大,就會從物質上盡量滿足學校的教學要求。這樣,學校就會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這對一堂課的上好也會起到間接的推動作用。
總結:對于如何上好一節課,筆者只是從教案、課堂提問、教師的文化素養這些關鍵的因素和宏觀方面的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地方政府對教育的支持這些方面進行了探討,而教師的經驗、課堂上的秩序、如何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也對上好一節課起到重要的影響。上好一節課是教師最基本的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秉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認真對待這個問題。要定期組織教師間的授課評比,促使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提高自己的育才水平。
參考文獻:
[1]劉春艷.如何上好一節課[J].小學科學,2013(7).
[2]張忠.如何上好一節課[J].新課程,2013(6).
[3]魏成鋒.怎樣上好一節課[J].新課程,2013(11).
[4]張立勇.怎樣上好一節課[J].新課程,2009(3).
[5]劉春卓,趙曉妮.高校教師如何上好第一節課[J].時代教育,
2011(6).
(作者系聊城大學文學院研究生,
山東省濰坊高新區清平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