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鲆鰈類工廠化海水養殖調查,在不同權重下,分別計算不同生產模式的范圍經濟值,研究范圍經濟帶來的成本節約如何影響個體的選擇行為。進一步分析不同生產模式的比較優勢和風險如何影響生產者的選擇行為。證明了生產者在選擇生產模式時,會權衡范圍經濟、比較優勢所帶來的收益及存在的風險。
關鍵詞:工廠化海水養殖;范圍經濟;風險
中圖分類號: F326.4;F323.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4-0419-03
收稿日期:2013-08-20
基金項目: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資金(編號:CARS-50-G011)。
作者簡介:徐忠(1971—),男,四川西昌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農業技術經濟方面的研究。E-mail:zxu@shou.edu.cn。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認為生產者進行生產總是遵循利潤最大化的基本原則。利潤是收入減去成本支出。可是,直覺和無數的生產實踐告訴我們,收入和成本是相對應的。投入越高,風險越高。生產者的生產行為不僅和利潤相關,還和為獲得利潤需要承擔的風險相關。
生產者承受的風險包括市場風險和生產環節風險。市場風險主要由市場結構的形式來決定。生產風險代表了生產者在決定生產規模和生產品種時所面臨的風險。市場風險屬于規模經濟范疇,生產環節風險屬于范圍經濟范疇。誠然,市場風險和生產風險又是高度相關的。比如,要實現完全壟斷市場的條件,就需要生產者具備足夠的規模,使得規模大到足以讓生產者壟斷整個市場,從而實現壟斷利潤。這里的規模優勢已經暗含了專利技術或者授權等要素。無論是要實現規模優勢還是要獲得產品的差異化,都需要額外的投入。生產者要實現產品的差異化,就需要進行多產品的實驗,通過實現范圍經濟,獲得成本的節約。
范圍經濟的概念最初是由Panzar等人首先提出的,用來測度一個企業生產多種產品與多個企業分別生產一種或少數幾種產品,其生產成本的節約程度。Panzar以及后來大部分研究范圍經濟的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專業化條件下的范圍經濟的成本節約情況[1-2]。Teece認為范圍經濟的一個重要來源是“專業技術的共同和重復使用”[3]。Chavas等基于不完全專業化的條件把范圍經濟分解為4個部分:產出的互補性、規模經濟、凸性(替代性)和固定成本的影響[4]。值得注意的是,他認為規模經濟在實現范圍經濟的同時也一起實現了。國外對范圍經濟的研究還集中在教育、銀行業、研發、生物技術、衛生健康、環境管理和通訊等研究上面。這些研究結果為企業的多產品生產模式給出了非常有價值的觀點,這些觀點說明生產過程中的協同效應可以為企業獲得成本節約。
陳章武等從管理學的角度分析企業獲得范圍經濟的幾個方面,分別為產品差異化、成本節約、技術創新、市場營銷優勢以及抵御風險[5]。彭新武也從管理學角度對范圍經濟進行了論述,指出多元化生產的利弊,但沒有進行實證的檢驗[6]。李紀珍對產業集聚中產生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從技術創新的角度進行了分層研究,不足之處也是缺少實證檢驗[7]。李艷萍等運用博弈論模型從理論上論證了在供應鏈集聚情況下,多個供應商之間的范圍經濟和整個市場規模經濟的關系[8]。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研究的基本出發點仍然是基于成本的節約來做出推斷和分析的。
工廠化海水養殖產業有幾個鮮明的特點:第一是聚集性。比如鲆鰈類養殖就主要集中在環渤海和黃海地區,大黃魚養殖集中在福建省沿海,羅非魚養殖集中在廣東和廣西。第二是較高的資本密集度,生產設備和技術較為先進。第三是生產品種的多樣性,同一個生產者可能只養殖一個品種,也可能同時養殖多個品種。由于海水養殖的經濟價值較高,通過發展海水養殖可以更快地促進農民增收和實現就業。在海洋漁業資源儲量出現下降的情況下,增加海水養殖是實現漁業增產的長期有效途徑。目前,我國的工廠化海水養殖主要分布在山東、江蘇、浙江和廣東等沿海省市,其中較為典型的是鲆鰈類工廠化海水養殖。近幾年,鲆鰈類工廠化海水養殖產業起起伏伏。2010年前后,鲆鰈類產品價格出現大幅下降,部分生產者調整養殖品種而改養其他品種,生產者這樣做是完全基于比較經濟效益來選擇的。而為什么有的養殖戶沒有完全退出,而是選擇多品種養殖?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從微觀的角度,采用范圍經濟分析方法研究工廠化海水養殖產業的范圍經濟情況。
1材料與方法
1.1基礎數據
2011年8月,對鲆鰈類養殖主產區的山東和江蘇兩省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主要調查不同養殖品種所組成的生產模式的變化以及收入、支出情況。鲆鰈類包括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鰨和星鰈等品種。調查發現,有部分生產者只養殖鲆鰈類,部分生產者同時養殖海參、河豚等非鲆鰈類海水養殖品種,而部分生產者不再養殖鲆鰈類品種。調查樣本涵蓋了鲆鰈類品種以及海參、河豚等品種。調查樣本包括了單品種生產模式和多品種生產模式。樣本總數52家,對數據篩查后剩余50家。生產者的平均年齡為42歲,這說明受調查的生產者較為年輕,精力充沛。受教育年齡平均為8.69年,說明生產者的受教育程度較高。生產者以男性為主體,占到調查研究樣本的96%。
對生產模式的分類有2種,一種根據品種數量分類,另一種根據有沒有鲆鰈類生產分類。根據養殖品種的數量進行分類,只養殖一個品種的有27家,占到總數的54%,超過了調查總數的一半;養殖2個品種的有18家,占調查總數的36%;養殖兩個品種以上的僅有5家,占到總數的10%。這說明90%以上的生產者只養殖1種或者2種品種。
根據有沒有養殖鲆鰈類進行分類,粗略分為只養殖鲆鰈類、不養殖鲆鰈類和混養模式。混養模式指的是既養殖鲆鰈類又養殖海參、河豚等非鲆鰈類品種。混養的有9家,占到調查總數的18%;只養殖鲆鰈類的有33家,占到調查總數的66%,沒有養殖鲆鰈類的生產者有8家,占總數的16%。
1.2研究方法
范圍經濟存在的原因是企業研發技術成果或無形資產、生產技術、中間產品等具有的多功能性,可用來生產不同的產品,從而提高生產技術設備利用率。農業企業內部的技術之間由于存在著滲透與關聯,可以聯合生產獲得范圍經濟。如在制種行業中,一個企業在開發優良品種時,同時開發相關生產資料及栽培技術,就可以獲得范圍經濟。美國先鋒國際良種公司以經營雜交玉米和大豆種子為主,兼營小麥、向日葵、苜蓿、高粱、油菜等作物種子。美國的孟山都、杜邦和瑞士的諾華公司的主要產品是化工產品,兼營農作物種子。這種多元化的經營模式既可以確保種子公司的主導業務,又可以保障其一般業務的市場份額,進而提高其相關業務與技術的競爭優勢。
2范圍經濟分析
2.1無權重的范圍經濟
首先,不考慮不同品種在混合養殖中的比例,直接計算總成本,再按照養殖面積計算單位成本。單獨養殖大菱鲆和單獨養殖海參的成本數據和比較經濟效益分析見表1。表1中簡單平均條件下的大菱鲆和海參的成本數據是根據混合養殖的生產數據得到的。由于固定成本數據沒有辦法分開計算,因此先計算出不分品種的單位固定成本,再分別加到不同養殖品種的單位變動成本數據上,得到海參和大菱鲆的單位成本。
通過分析發現,在簡單平均、面積加權和收入加權條件下計算出的范圍經濟值均表明混合養殖模式比單獨養殖海參和鲆鰈類節約成本。可是選擇混合養殖的生產者在調查樣本中僅占18%,說明成本節約并不是生產者選擇生產模式的唯一考慮因素。通過對不同生產模式的比較經濟效益和風險的分析結果表明,單位投入成本較低的生產模式更受生產者青睞。生產者如果想要選擇新的養殖品種和模式,會選擇額外成本增加較少的生產模式。生產者的選擇是基于自身經濟實力、經濟效益以及風險承受力的考量而做出的。因此,生產者在進行海產品養殖時,首先可以選擇投入成本較低、效益較好的多品種的混合生產模式。這種模式既可以有效降低投入成本,還可以增加收益;其次,生產者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選擇成立專業合作社組織,在魚苗、魚藥、飼料等方面降低成本,在技術方面實現共享,能夠以同一個身份參與市場競爭,獲得較高的利潤;第三,明確產品市場定位,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和有機產品有著各自不同的市場定位,不同的市場定位有著不同的生產標準和生產要求,也就決定著不同的成本投入、最終的客戶群和市場定價。
參考文獻:
[1]Panzar J C,Willig R D. Economies of scope[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71(2):268-272.
[2]Baumol,William J,Panzar J C,et al. Contestable markets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y structure[M]. 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1982.
[3]Teece D J. Economic of scope and the scope of the enterprise[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1980,1(3):223-247.
[4]Chavas P J,Kim K. Measurement and sources of economies of scope:a primal approach[J].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2007,163(3):411-427.
[5]陳章武,李朝暉. 范圍經濟:獲得競爭優勢的一種思路[J]. 經濟管理:新管理,2002(2):18-24.
[6]彭新武. 多元化經營的利弊分析及選擇要素[J].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0(3):58-63.
[7]李紀珍. 產業集群形成的技術經濟分析[J]. 中國科技論壇,2004(5):86-89.
[8]李艷萍,倪得兵,唐小我. 市場規模、范圍經濟與供應鏈聚集可能性[J]. 管理科學學報,2009,12(4):15-22.
1.2研究方法
范圍經濟存在的原因是企業研發技術成果或無形資產、生產技術、中間產品等具有的多功能性,可用來生產不同的產品,從而提高生產技術設備利用率。農業企業內部的技術之間由于存在著滲透與關聯,可以聯合生產獲得范圍經濟。如在制種行業中,一個企業在開發優良品種時,同時開發相關生產資料及栽培技術,就可以獲得范圍經濟。美國先鋒國際良種公司以經營雜交玉米和大豆種子為主,兼營小麥、向日葵、苜蓿、高粱、油菜等作物種子。美國的孟山都、杜邦和瑞士的諾華公司的主要產品是化工產品,兼營農作物種子。這種多元化的經營模式既可以確保種子公司的主導業務,又可以保障其一般業務的市場份額,進而提高其相關業務與技術的競爭優勢。
2范圍經濟分析
2.1無權重的范圍經濟
首先,不考慮不同品種在混合養殖中的比例,直接計算總成本,再按照養殖面積計算單位成本。單獨養殖大菱鲆和單獨養殖海參的成本數據和比較經濟效益分析見表1。表1中簡單平均條件下的大菱鲆和海參的成本數據是根據混合養殖的生產數據得到的。由于固定成本數據沒有辦法分開計算,因此先計算出不分品種的單位固定成本,再分別加到不同養殖品種的單位變動成本數據上,得到海參和大菱鲆的單位成本。
通過分析發現,在簡單平均、面積加權和收入加權條件下計算出的范圍經濟值均表明混合養殖模式比單獨養殖海參和鲆鰈類節約成本。可是選擇混合養殖的生產者在調查樣本中僅占18%,說明成本節約并不是生產者選擇生產模式的唯一考慮因素。通過對不同生產模式的比較經濟效益和風險的分析結果表明,單位投入成本較低的生產模式更受生產者青睞。生產者如果想要選擇新的養殖品種和模式,會選擇額外成本增加較少的生產模式。生產者的選擇是基于自身經濟實力、經濟效益以及風險承受力的考量而做出的。因此,生產者在進行海產品養殖時,首先可以選擇投入成本較低、效益較好的多品種的混合生產模式。這種模式既可以有效降低投入成本,還可以增加收益;其次,生產者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選擇成立專業合作社組織,在魚苗、魚藥、飼料等方面降低成本,在技術方面實現共享,能夠以同一個身份參與市場競爭,獲得較高的利潤;第三,明確產品市場定位,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和有機產品有著各自不同的市場定位,不同的市場定位有著不同的生產標準和生產要求,也就決定著不同的成本投入、最終的客戶群和市場定價。
參考文獻:
[1]Panzar J C,Willig R D. Economies of scope[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71(2):268-272.
[2]Baumol,William J,Panzar J C,et al. Contestable markets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y structure[M]. 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1982.
[3]Teece D J. Economic of scope and the scope of the enterprise[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1980,1(3):223-247.
[4]Chavas P J,Kim K. Measurement and sources of economies of scope:a primal approach[J].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2007,163(3):411-427.
[5]陳章武,李朝暉. 范圍經濟:獲得競爭優勢的一種思路[J]. 經濟管理:新管理,2002(2):18-24.
[6]彭新武. 多元化經營的利弊分析及選擇要素[J].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0(3):58-63.
[7]李紀珍. 產業集群形成的技術經濟分析[J]. 中國科技論壇,2004(5):86-89.
[8]李艷萍,倪得兵,唐小我. 市場規模、范圍經濟與供應鏈聚集可能性[J]. 管理科學學報,2009,12(4):15-22.
1.2研究方法
范圍經濟存在的原因是企業研發技術成果或無形資產、生產技術、中間產品等具有的多功能性,可用來生產不同的產品,從而提高生產技術設備利用率。農業企業內部的技術之間由于存在著滲透與關聯,可以聯合生產獲得范圍經濟。如在制種行業中,一個企業在開發優良品種時,同時開發相關生產資料及栽培技術,就可以獲得范圍經濟。美國先鋒國際良種公司以經營雜交玉米和大豆種子為主,兼營小麥、向日葵、苜蓿、高粱、油菜等作物種子。美國的孟山都、杜邦和瑞士的諾華公司的主要產品是化工產品,兼營農作物種子。這種多元化的經營模式既可以確保種子公司的主導業務,又可以保障其一般業務的市場份額,進而提高其相關業務與技術的競爭優勢。
2范圍經濟分析
2.1無權重的范圍經濟
首先,不考慮不同品種在混合養殖中的比例,直接計算總成本,再按照養殖面積計算單位成本。單獨養殖大菱鲆和單獨養殖海參的成本數據和比較經濟效益分析見表1。表1中簡單平均條件下的大菱鲆和海參的成本數據是根據混合養殖的生產數據得到的。由于固定成本數據沒有辦法分開計算,因此先計算出不分品種的單位固定成本,再分別加到不同養殖品種的單位變動成本數據上,得到海參和大菱鲆的單位成本。
通過分析發現,在簡單平均、面積加權和收入加權條件下計算出的范圍經濟值均表明混合養殖模式比單獨養殖海參和鲆鰈類節約成本。可是選擇混合養殖的生產者在調查樣本中僅占18%,說明成本節約并不是生產者選擇生產模式的唯一考慮因素。通過對不同生產模式的比較經濟效益和風險的分析結果表明,單位投入成本較低的生產模式更受生產者青睞。生產者如果想要選擇新的養殖品種和模式,會選擇額外成本增加較少的生產模式。生產者的選擇是基于自身經濟實力、經濟效益以及風險承受力的考量而做出的。因此,生產者在進行海產品養殖時,首先可以選擇投入成本較低、效益較好的多品種的混合生產模式。這種模式既可以有效降低投入成本,還可以增加收益;其次,生產者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選擇成立專業合作社組織,在魚苗、魚藥、飼料等方面降低成本,在技術方面實現共享,能夠以同一個身份參與市場競爭,獲得較高的利潤;第三,明確產品市場定位,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和有機產品有著各自不同的市場定位,不同的市場定位有著不同的生產標準和生產要求,也就決定著不同的成本投入、最終的客戶群和市場定價。
參考文獻:
[1]Panzar J C,Willig R D. Economies of scope[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71(2):268-272.
[2]Baumol,William J,Panzar J C,et al. Contestable markets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y structure[M]. 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1982.
[3]Teece D J. Economic of scope and the scope of the enterprise[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1980,1(3):223-247.
[4]Chavas P J,Kim K. Measurement and sources of economies of scope:a primal approach[J].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2007,163(3):411-427.
[5]陳章武,李朝暉. 范圍經濟:獲得競爭優勢的一種思路[J]. 經濟管理:新管理,2002(2):18-24.
[6]彭新武. 多元化經營的利弊分析及選擇要素[J].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0(3):58-63.
[7]李紀珍. 產業集群形成的技術經濟分析[J]. 中國科技論壇,2004(5):86-89.
[8]李艷萍,倪得兵,唐小我. 市場規模、范圍經濟與供應鏈聚集可能性[J]. 管理科學學報,2009,12(4):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