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雷
摘要:分析了欒川縣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現狀,指出了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建設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縣級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的發展模式和管理思路,以期通過完善縣-鄉-村三級絡監測預警網絡體系建設與管理,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覆蓋全縣”的監測預警網絡,促進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科學化,確保林業資源健康安全的總體目標。
關鍵詞: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管理
1引言
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是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搞好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監測預報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縣級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的規范化和管理的科學化程度直接影響著整體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科學化程度。要實現“全面監測、準確監測、主動預警”,確保林業資源健康安全的總體目標,就要加強縣級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和管理工作,進一步提高監測預報工作質量和成效,才能從根本上避免出現大面積的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真正實現護林福民,促進森林健康發展的目標。
十一五以來,欒川縣進一步加強測報工作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各鄉鎮病蟲害測報點的人員配備,逐步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覆蓋全縣”的監測預警網絡,狠抓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建設與管理工作,監測預報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逐步實現了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科學化。
2欒川縣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現狀
欒川縣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建設以縣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中華松針蚧省級中心測報點為依托,以各鄉鎮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點設置為基礎,以護林聯防小分隊及村級森防員為重要補充,現有專職監測預報人員4名,各鄉鎮兼職測報員15名,下設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點15個,護林聯防小分隊58支,村級森防員213名。主要監測對象有中華松針蚧,松扁葉蜂、落葉松鞘蛾、櫟樹、楊樹食葉害蟲、小蠹蟲類、經濟林病蟲害等。
中心測報站現有辦公用房3間120m2,購置有面包車、自動蟲情測報器、調查統計器、潔凈操作臺、病蟲害標本采集及制作設備、測報燈、顯微鏡、解剖鏡、養蟲籠、恒溫箱等監測預報設備及攝像機、數碼相機、電腦、彩色打印機等辦公設施,能夠保障各項日常監測預報工作順利有序開展。
近年來,欒川縣始終堅持“森防工作、測報先行”的原則,以實現“全面監測、準確監測、主動預警”的總體目標,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鄉鎮常發性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點設置,建立健全監測預警管理制度,加強監測預警人員業務知識培訓及管理工作,認真組織開展了蟲情越冬調查、發生期監測調查等蟲情監測調查工作,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蟲情資料,通過匯總、分析,形成了系統的監測數據,并及時發布蟲情動態及監測預警信息,科學指導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建立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覆蓋全縣”的監測預警網絡,實現了縣-鄉-村三級測報網絡的及時有效溝通,圓滿完成了該縣落葉松鞘蛾、中華松梢蚧、松扁葉蜂、楊樹食葉害蟲、櫟樹食葉害蟲及經濟林病蟲害等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的監測預報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3存在的問題
(1)監測預警體系基礎設施建設是整個體系建設的基礎,也是做好監測預報工作的根本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的的重點應該是基層監測點建設,欒川縣是深山區縣,山高坡陡,溝深林密,現有測報野外觀察設備與技術難以滿足深山區測報工作需要,影響測報工作正常開展。
(2)測報人員報酬低,每月僅補貼50~100元,造成測報人員的不固定,影響其從事測報工作積極性,從而導致測報工作不能夠系統開展。同時,測報人員特別是兼職測報員業務知識水平較低,不能夠嚴格按照監測預警技術規程進行監測預警,影響監測預警結果的準確性、科學性。
(3)基層測報人員缺少必要的工作經費。目前,隨著人們社會經濟活動增加,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入侵頻次也隨著增加,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和危害程度日益加劇,而基層監測人員工作報酬低,缺少開展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監測的經費和技術投入,如松材線蟲病監測預報工作,系統性強,任務繁重,需要經費投入較大。
(4)測報技術成果推廣應用力度不夠,基層監測和預警水平有待提高。在基層測報站點由于技術水平有限,運用3S技術、昆蟲信息素、PDA、調查統計器等先進設備進行監測預警及信息反饋的能力有限,監測工作多采用傳統調查方式,加上自身以往經驗積累,監測調查結果不夠嚴謹。
(5)由于測報人員報酬低,技術水平有限,一些技術性強的系統監測工作主要由專職測報人員完成,任務繁重,加上有關測報員管理的各項管理機制不夠健全,獎懲機制不能嚴格落實,造成測報網絡管理松散,不能準確、及時地進行監測及信息反饋,不能有效地發揮監測預警網絡的作用。
4發展模式
41村級森防員及護林聯防小分隊(護林員)的日常監測
村級森防員和護林聯防小分隊是林業生物災害監測預警的第一線力量,是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的最基礎調查人員,他們不需要太專業的業務知識水平,只要具有對工作的責任心和積極性,就能在日常的巡查中及時的發現問題,發現是否有常發性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危害和發生面積、危害程度、發生發展趨勢等,對偶發性的林業有害生物災害和新發現的林業有害生物能夠及時發現并向上級報告。目前,欒川縣58支護林聯防小分隊,213名村級森防員每天對全縣371萬畝森林資源進行常規性的巡查與監測,保障了監測預警體系的最基礎環節的各項監測工作的落實和反饋。
42鄉鎮監測樣地測報人員的定期監測
鄉鎮監測預警人員每年要接受2~3次的業務知識培訓,具有一定的業務知識技能,能夠掌握基本的監測預警知識,獨立的開展林業有害生物監測調查工作,他們在村級森防員日常監測巡查的基礎上,定期有針對性的對監測樣地內的樣本進行調查,包括越冬期調查和發生期調查等,并按照監測調查技術規程填寫調查表,及時匯總并上報縣森防站,并形成監測樣地內林業有害生物的系統監測數據。endprint
43森防站(中心測報點)專職測報員的系統觀察
森防站(中心測報點)專職測報員按照省市下達的工作任務及本地區實際情況科學制定系統觀察工作計劃,合理劃定各鄉鎮監測樣地測報人員開展常規調查的工作內容,督促檢查鄉鎮測報員監測調查開展的情況,并及時有重點的對鄉鎮測報員上報的數據進行核實和復查,確保調查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定期開展對鄉鎮兼職測報人員及村級森防員的業務知識培訓,提升整體監測預警水平。并及時系統的填報林業有害生物調查匯總表,月發生、防治報表,發布蟲情動態及中長期發生趨勢預測等信息,定期對主測對象通過室內飼養觀測等方法,觀測記錄其生物學特性等,探索科學有效地監測預報方法,為防治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通過縣-鄉-村三級監測預警網絡體系的科學合理構建,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覆蓋全縣”的監測預警網絡,狠抓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建設與管理工作,確保了全縣森林資源監測無死角、無遺漏,實現全縣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的及時、準確監測預警。
5管理思路
51建立完善監測預警管理工作機制
要充分發揮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的實際效用,就要加強監測預警體系的管理,首要建立完善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及獎懲制度,以制度管理促運行。及時發現監測預報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通過逐步提高測報人員工作報酬、改善基礎工作條件、建立獎懲機制、加強業務培訓等方法,激發測報人員參與監測預報工作的積極性。如定期按照相關技術規程、考核辦法等對測報人員進行考核評定,對考核成績優秀的進行物質獎勵,對考核成績差的給予扣發報酬,直至解除聘用合同。
52加強基層測報人員業務培訓,建立規范的監測調查技術標準
每年組織2~3次的業務知識培訓活動,通過理論知識學習和實地監測調查指導等方法,使村級森防員、兼職測報員熟練掌握監測調查的業務知識,規范監測調查的技術標準,明確監測范圍、對象和內容、方法,打造業務素質過硬、監測調查質量過硬的監測預警隊伍,全面提高監測調查水平。
5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測報人員工作條件
積極籌措資金,購置自動蟲情測報燈、外業調查統計器、高枝剪、太陽能殺蟲燈、望遠鏡等監測預警工具,根據實際監測任務合理分發給一線測報人員,從根本上解決部分測報員監測點路程遠,監測面積大、監測任務重、難度大等實際困難。
54推廣引進先進的監測預警技術
通過運用PDA、外業調查統計器等先進監測調查儀器,采用縣級森林資源監測系統、護林巡防系統、森林醫院等網絡技術平臺,實時傳輸監測調查信息,提高調查效率。引導基層測報人員注意積累監測調查數據,通過系統分析,總結經驗找規律,探索科學有效的監測調查方法,通過累計調查數據及方法等,逐步轉化為技術成果,使監測調查的實踐經驗逐步上升為理論,促進監測預報工作走向科學化。
參考文獻:
[1] 李計順我國林業有害生物預防體系構建模式探討[J]中國森林病蟲,2007,26(3):11~14
[2] 蘇宏鈞我國森林病蟲害災害經濟損失[J]中國森林病蟲,2004,23(5):1~6
[3] 董士恒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在生態公益林有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和措施[J]山東林業科技,2006,163(2):93~94
[4] 李國耀林業有害生物基層監測網絡的建設與管理[J]四川林業科技,2009,30(1):86~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