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恒
摘要:對設置環境空氣監測點位的目的及意義、設置依據、設置原則及環境功能區劃進行了論述,明確了具體點位設置,為淮南市環境安全監測工作的展開提供參考。
關鍵詞:空氣;監測;點位
1引言
淮南是一座煤化工城市,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和人們對空氣質量要求的提高,為了適應城市建設需要,準確掌握城市空氣環境質量和變化趨勢。因此,合理建設城市空氣監測站點成為當前環保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
2設置的目的和意義
淮南市地處長三角縱深腹地,淮河中游,安徽中北部,地跨淮河兩岸,是一座能源煤化工業城市,具有承東啟西、貫通南北、聯絡沿海、發展中原的區位優勢,被譽為蘇浙滬“工業糧倉”。“十一五”期間,淮南努力建設經濟發達、科技先進、生態良好、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城市,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人均GDP、財政收入增速和投融資能力居全省前四位,城市化進程及其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基于城市發展定位,認真解決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覆蓋范圍完整性、監測點位代表性、監測結果針對性問題,通過環境空氣監測點位設置,使監測反映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做到科學、規范、真實、有效,為環境管理與環境目標考核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從淮南自然環境、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環境功能區劃出發,合理設置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對于妥善處理生產與生活、環境與發展關系,促進城市建設、經濟社會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設置依據
環境保護部辦公廳環辦函[2009]394號文:環境監測條例(報批稿),2009年4月27日;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39號:環境監測管理辦法,2007年9月1日施行;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關于開展“十二五”國家環境質量監測網絡環境空氣、地表水上報點位(斷面)調整工作暨調整方案的通知,2010年8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1996年10月1日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行業標準: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規范(試行),2007年1月19日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行業標準: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技術規范,HJ/T193-2005,2007年1月19日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行業標準:環境空氣質量手工監測技術規范,HJ/T194-2005,2007年1月19日實施;淮南市環境保護局:淮南市環境空氣質量功能區域劃分(2000-2020),1999年9月;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淮南市城市規劃局:淮南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2005年11月;淮南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淮人常[2006]8號文:淮南生態市建設規劃,2006年3月27日。
4點位設置原則
41堅持點位代表性原則
國控監測點位相對于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有足夠的區域代表性,城區監測點位能夠代表轄區環境空氣質量狀況,以較少的監測點位獲取最具代表性的環境空氣信息,全面、系統、客觀、真實地反映區域環境空氣質量及其污染時空分布特征。
42堅持管理針對性原則
環境監測數據是評價環境空氣質量、城市排污狀況、各級政府環境績效的基本依據,國控監測點位設置,結合地理環境、氣象特征、污染源分布、城市總體規劃、環境功能區劃,重點考慮人口與經濟密度、環境目標考核,滿足環境管理需求。
43堅持可操作性原則
監測站點定位充分考慮實施環境監測條件、數據采集、信息處理與傳輸等可行性,環境監測點位能夠覆蓋市區東西部主城區與潘集礦區環境功能區,兼顧環境質量考核。
44堅持點位連續性原則
淮南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始于1978年,已歷時32年。此次環境空氣質量國控監測點位,擬在現有環境空氣質量省控監測點位基礎上設置,保證環境監測數據連續性。
5環境空氣功能區劃
Ⅰ類區域:淮南市上窯地區東部區域,即省級上窯森林公園、上窯鎮南部和淮南農場沿高塘湖西部區域。該區域有絢麗多彩的山水資源與森林景觀,區域大氣環境功能比較明顯;因而,上窯地區東部63km2的區域劃為《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一類區,執行GB3095-1996中一級標準。
Ⅱ類區域:淮南市洛河以西、尚塘-楊村-夏集以東、茨淮新河以南和瓦埠湖以北區域,包括大通區大部區域,田家庵區、謝家集區、八公山區、潘集區、毛集實驗區、鳳臺縣全境;區劃面積25334km2。
淮河以南東部主城區大通區和田家庵區人口密集,城市功能完備,年內最多風向東風,區域環境空氣質量一般;淮河以南西部主城區八公山區和謝家集區處在東部主城區下風向,工礦企業、居民文教區、商業區、工業區犬牙交錯,大氣環境功能不明顯,均劃為二類區。
淮河以北潘集區政府駐地人口密集,城鎮功能齊全,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平圩鎮至高皇鎮區域,對東西部主城區輻射功能較強,是大型火電和煤化工業重點發展區域,環境空氣質量一般,均劃為二類區。
市區西北部焦崗湖以東、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夏集以南區域屬國家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毛集鎮為毛集實驗區管委會駐地,人口密集,城鎮功能齊全;環境空氣質量一般,劃為二類區。
6點位設置
淮南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固定監測站6個,即大通區政府(大通區/磨盤街)、淮南師范學院(田家庵區/學院路)、謝家集區政府(謝家集區/蔡家崗蔡新路)、潘集區政府(潘集區/區政府駐地)、八公山區政府(八公山區/丁山路)、焦崗湖風景區管理處(毛集實驗區/焦崗湖風景區),各監測點位均為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
參考文獻:
[1] 國家環境保護局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大氣和廢氣部分)[R]北京:國家環境保護局,1986
[2] 劉方,王瑞斌,李剛中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現狀與發展[J]中國環境監測,2004,6(20):9~11
[3] 洪浩林,劉新華,陳運生淮北市環境質量監測優化布點研究[J]江蘇環境科技,2002,1(15):43~45
[4] 王帥,劉冰重點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方案與評價方法探討[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1(5):29~33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settingprincipleand the environmental function zoningof setting upstate-controlledambient air monitoring sites,andfinally determinesthe specific sites location
Key words:air;monitoring;sites
如何避免茉莉葉片干青
冬春兩季,茉莉葉片常常出現干青現象。所謂“干青”,指的是遠看葉片青翠可愛,沒有萎蔫跡象,但是走近用手一捏,已經干了的葉子就會變成碎片落到地上。造成這種葉片不黃即亡的主要原因是對生長在環境溫度較低、空氣濕度較小的茉莉植株供水不當所致。茉莉在高溫條件下根系吸水的活動才能迅速進行。當環境溫度較低時,它的根系吸水功能就會大大減弱。冬春兩季,特別是在北方,室內溫度均較低,空氣濕度也不大,茉莉葉片蒸騰的水分往往多于根系吸收的水分,此時倘若澆水疏忽就很容易造成本來就處于缺水狀態的茉莉葉片出現干青現象。為了避免茉莉葉片干青給植株造成的生長緩慢和觀賞價值下降的損害,最好的辦法是,每天往栽培地點附近噴灑些水以便增加空氣濕度,同時要勤于檢查盆土的干濕,經常保持盆土微潮才好。注意不要用提高環境溫度解決這個問題,以免因難以維持一定范圍內的高溫條件而打亂茉莉的生長節奏,從而影響其后的正常生長。
——摘自湖北林業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