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源
摘要:指出了作為我國南方地區大面積栽種的林木樹種,火力楠與馬尾松在生長特性、環境需求方面優勢互補,適宜進行混交林栽培。分析了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的可行性,擬定試驗方法,選取標準地進行了實地栽培對比。經過對混交林與純林的生長情況、林分生物量對比、林分水源涵養量等多方對比與研究,認為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林的綜合指標優于馬尾松純林與火力楠純林,馬尾松與火力楠的混交具有良好的生態與環境效益。
關鍵詞: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栽培種植;對比研究
1引言
火力楠和馬尾松都是我國南方地區廣泛栽種的物種,火力楠性喜溫暖濕潤,在福建省的漳州、泉州、三明等城市廣泛栽種,是造紙、裝潢、防火的良好用材;馬尾松對地域要求不高,有“先鋒樹種”的美譽,適宜在干旱和貧瘠的土壤中生長,適合大面積營造。馬尾松也是福建省重要的造紙、用材樹種。
林木混交是指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類型優勢喬木樹種混交,混交林有利于形成有層次的林分結構,進而提高防護林的穩定性和多樣性,有效利用樹林的空間與營養。筆者結合自身經驗,就火力楠與馬尾松的混交展開研究,并將混交林的林分參數及栽培效果與馬尾松純林和火力楠純林進行了對比分析。
2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的可行性分析
馬尾松與火力楠的混交由植物自身特性決定,有利于實現樹種間的優勢互補。馬尾松具有適應性廣、生命力強的優點,在土壤貧瘠的山區得到了大量栽種。然而,近年來馬尾松的大量營造和大規模針葉化的進程,也導致了樹林的林分生產量不斷下降、土壤退化、病蟲害頻發等問題,使得大規模針葉林的結構調整十分必要。而火力楠作為養分含量高、落葉量大的一種常見常綠闊葉樹種,對提高混交林的土壤肥力、改善馬尾松純林帶來的肥力衰退問題、提高林木的抗病能力,具有良好的互補作用。
基于此考慮,選擇試驗地進行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試驗,論證混交林形成后,對林木的林分參數和土壤、水源的改善,為大規模馬尾松和杉木針葉林化可能帶來的土壤肥力退化提供解決對策。
3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林試驗方法
31試驗場地的選取
標準地設置于福建省某農場,氣候溫和濕潤,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每年的4~6月份為降水充沛的雨季,7~9月份為旱季,夏秋季節臺風暴雨多發。標準地為山地,屬于黃化紅壤,表層22cm處微量元素含量為:有機質3622g/kg,氮元素1608g/kg,磷元素40g/kg,鉀元素442g/kg,pH值約為467。
為方便進行試驗對比,在相同的試驗環境下,使用隨機區組設置的方法,選取了馬尾松純林3塊,火力楠純林3塊,火力楠與馬尾松的混交林3塊,每塊試驗地小,在完成一個生長周期后,對所設置的試驗地進行取樣檢測,分樹種選擇標準木。
32試驗參數的提取方法
321喬木層生物量的測定方法
進行喬木層生物量的測定時,采用monsi分層切割法,在不同的標準地內,選擇相應的標準木,選取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徑為指標,以2m為一個區段,對各個區段的林木稱取其干重、枝重、葉重,測定其喬木層生物量。
322林分各層次持水能力的測定方法
林分各層次持水能力采用“浸水法”進行,對地下植被層可結合“樣品收獲法”,在使用隨機方法,對林分標準完成抽取后,在使用“環刀法”來對土壤取樣,并測出土壤的滲透系數和滲透速度。
4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林栽培種植對比
41混交林生長情況對比
馬尾松與火力楠按照1∶1的比例混交,在混交林的實際生長中,由于馬尾松耐各種土壤貧瘠環境、適應性強,且屬于強陽性樹種,所以在混交林中處于主要的林冠層,占據了混交林的大部分上層空間。
火力楠的適應性雖然沒有馬尾松強,但火力楠耐庇萌,在混交林中,雖然火力楠受到上層馬尾松的遮擋,但不影響火力楠的幼樹的生長,即二者的生長發育互利共生,在第一個生長周期中,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林中,馬尾松與火力楠的樹高與馬尾松純林和火力楠純林相比,分別增加了242%和455%,起到了良好的混交效果。
43林分水源涵養量對比
林分水源涵養量也是衡量林分生長情況的重要參數之一,水土保持是林木的重要功能,不同樹種組成的林分受到作物自身特點的影響,在水源涵養方面也存在差異。本文按照地上部分持水量和土壤層的涵養水源作用這兩個指標,來進行不同林分水源涵養量對比。林冠層是降雨時的第一層截留空間,林冠層的截留能力與樹葉面積、生物量和持水率都有關系。由表2可見,林冠層林分持水率由高到低分別為: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馬尾松純林>火力楠純林。可見,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林由于樹種間的互補優勢明顯,生長態勢好,在樹葉面積、生物量和持水率方面都長勢良好,所以混交林的林冠層持水量比馬尾松純林和火力楠純林都大。
活地被物層是降雨時的第二層截留空間,由表2可見,活地被物理層林分持水率由高到低分別為: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馬尾松純林>火力楠純林,相比馬尾松純林與火力楠純林,混交林的活地被物持水量分別提升了5728%與12194%。可見,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林由于樹種互補,生態環境良好,所以林下植物生長良好,植被繁多,活地被物層持水能力比馬尾松純林和火力楠純林都大。
枯枝落葉層是由林木凋落覆蓋地表形成的,是截留降水的第三層,同時也可以減少雨水對土壤的直接沖擊、改良土壤環境、提高水源涵養能力,由表2可見,枯枝落葉層林分持水率由高到低仍然為: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馬尾松純林>火力楠純林。以上分析表明,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林的地上部分持水量從林冠層、活地被物層到枯枝落葉層,都比馬尾松純林和火力楠純林要高。
432各種林分類型土壤層涵養水源作用對比
土壤層的涵養水源作用也是衡量林分生長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土壤層涵養水源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降水的滲透能力和土壤的貯水能力上。
5結語
經過混交林生長情況、林分生物量對比、林分水源涵養量對比等多方對比與研究,結合馬尾松與火力楠的生長特點,認為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林的綜合指標優于馬尾松純林與火力楠純林,起到了良好的樹種互補、互利、共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貴啅馬尾松混交林生長及生態效應研究[J]防護林科技,2010(1):17~19
[2] 翁閑馬尾松闊葉樹混交效果分析[J]福建林業科技,2011(2):38~40
[3] 羅金旺馬尾松與幾種闊葉樹混交后水源涵養功能的變化[J]防護林科技,2006(6):12~14endprint
摘要:指出了作為我國南方地區大面積栽種的林木樹種,火力楠與馬尾松在生長特性、環境需求方面優勢互補,適宜進行混交林栽培。分析了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的可行性,擬定試驗方法,選取標準地進行了實地栽培對比。經過對混交林與純林的生長情況、林分生物量對比、林分水源涵養量等多方對比與研究,認為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林的綜合指標優于馬尾松純林與火力楠純林,馬尾松與火力楠的混交具有良好的生態與環境效益。
關鍵詞: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栽培種植;對比研究
1引言
火力楠和馬尾松都是我國南方地區廣泛栽種的物種,火力楠性喜溫暖濕潤,在福建省的漳州、泉州、三明等城市廣泛栽種,是造紙、裝潢、防火的良好用材;馬尾松對地域要求不高,有“先鋒樹種”的美譽,適宜在干旱和貧瘠的土壤中生長,適合大面積營造。馬尾松也是福建省重要的造紙、用材樹種。
林木混交是指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類型優勢喬木樹種混交,混交林有利于形成有層次的林分結構,進而提高防護林的穩定性和多樣性,有效利用樹林的空間與營養。筆者結合自身經驗,就火力楠與馬尾松的混交展開研究,并將混交林的林分參數及栽培效果與馬尾松純林和火力楠純林進行了對比分析。
2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的可行性分析
馬尾松與火力楠的混交由植物自身特性決定,有利于實現樹種間的優勢互補。馬尾松具有適應性廣、生命力強的優點,在土壤貧瘠的山區得到了大量栽種。然而,近年來馬尾松的大量營造和大規模針葉化的進程,也導致了樹林的林分生產量不斷下降、土壤退化、病蟲害頻發等問題,使得大規模針葉林的結構調整十分必要。而火力楠作為養分含量高、落葉量大的一種常見常綠闊葉樹種,對提高混交林的土壤肥力、改善馬尾松純林帶來的肥力衰退問題、提高林木的抗病能力,具有良好的互補作用。
基于此考慮,選擇試驗地進行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試驗,論證混交林形成后,對林木的林分參數和土壤、水源的改善,為大規模馬尾松和杉木針葉林化可能帶來的土壤肥力退化提供解決對策。
3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林試驗方法
31試驗場地的選取
標準地設置于福建省某農場,氣候溫和濕潤,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每年的4~6月份為降水充沛的雨季,7~9月份為旱季,夏秋季節臺風暴雨多發。標準地為山地,屬于黃化紅壤,表層22cm處微量元素含量為:有機質3622g/kg,氮元素1608g/kg,磷元素40g/kg,鉀元素442g/kg,pH值約為467。
為方便進行試驗對比,在相同的試驗環境下,使用隨機區組設置的方法,選取了馬尾松純林3塊,火力楠純林3塊,火力楠與馬尾松的混交林3塊,每塊試驗地小,在完成一個生長周期后,對所設置的試驗地進行取樣檢測,分樹種選擇標準木。
32試驗參數的提取方法
321喬木層生物量的測定方法
進行喬木層生物量的測定時,采用monsi分層切割法,在不同的標準地內,選擇相應的標準木,選取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徑為指標,以2m為一個區段,對各個區段的林木稱取其干重、枝重、葉重,測定其喬木層生物量。
322林分各層次持水能力的測定方法
林分各層次持水能力采用“浸水法”進行,對地下植被層可結合“樣品收獲法”,在使用隨機方法,對林分標準完成抽取后,在使用“環刀法”來對土壤取樣,并測出土壤的滲透系數和滲透速度。
4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林栽培種植對比
41混交林生長情況對比
馬尾松與火力楠按照1∶1的比例混交,在混交林的實際生長中,由于馬尾松耐各種土壤貧瘠環境、適應性強,且屬于強陽性樹種,所以在混交林中處于主要的林冠層,占據了混交林的大部分上層空間。
火力楠的適應性雖然沒有馬尾松強,但火力楠耐庇萌,在混交林中,雖然火力楠受到上層馬尾松的遮擋,但不影響火力楠的幼樹的生長,即二者的生長發育互利共生,在第一個生長周期中,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林中,馬尾松與火力楠的樹高與馬尾松純林和火力楠純林相比,分別增加了242%和455%,起到了良好的混交效果。
43林分水源涵養量對比
林分水源涵養量也是衡量林分生長情況的重要參數之一,水土保持是林木的重要功能,不同樹種組成的林分受到作物自身特點的影響,在水源涵養方面也存在差異。本文按照地上部分持水量和土壤層的涵養水源作用這兩個指標,來進行不同林分水源涵養量對比。林冠層是降雨時的第一層截留空間,林冠層的截留能力與樹葉面積、生物量和持水率都有關系。由表2可見,林冠層林分持水率由高到低分別為: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馬尾松純林>火力楠純林。可見,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林由于樹種間的互補優勢明顯,生長態勢好,在樹葉面積、生物量和持水率方面都長勢良好,所以混交林的林冠層持水量比馬尾松純林和火力楠純林都大。
活地被物層是降雨時的第二層截留空間,由表2可見,活地被物理層林分持水率由高到低分別為: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馬尾松純林>火力楠純林,相比馬尾松純林與火力楠純林,混交林的活地被物持水量分別提升了5728%與12194%。可見,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林由于樹種互補,生態環境良好,所以林下植物生長良好,植被繁多,活地被物層持水能力比馬尾松純林和火力楠純林都大。
枯枝落葉層是由林木凋落覆蓋地表形成的,是截留降水的第三層,同時也可以減少雨水對土壤的直接沖擊、改良土壤環境、提高水源涵養能力,由表2可見,枯枝落葉層林分持水率由高到低仍然為: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馬尾松純林>火力楠純林。以上分析表明,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林的地上部分持水量從林冠層、活地被物層到枯枝落葉層,都比馬尾松純林和火力楠純林要高。
432各種林分類型土壤層涵養水源作用對比
土壤層的涵養水源作用也是衡量林分生長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土壤層涵養水源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降水的滲透能力和土壤的貯水能力上。
5結語
經過混交林生長情況、林分生物量對比、林分水源涵養量對比等多方對比與研究,結合馬尾松與火力楠的生長特點,認為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林的綜合指標優于馬尾松純林與火力楠純林,起到了良好的樹種互補、互利、共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貴啅馬尾松混交林生長及生態效應研究[J]防護林科技,2010(1):17~19
[2] 翁閑馬尾松闊葉樹混交效果分析[J]福建林業科技,2011(2):38~40
[3] 羅金旺馬尾松與幾種闊葉樹混交后水源涵養功能的變化[J]防護林科技,2006(6):12~14endprint
摘要:指出了作為我國南方地區大面積栽種的林木樹種,火力楠與馬尾松在生長特性、環境需求方面優勢互補,適宜進行混交林栽培。分析了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的可行性,擬定試驗方法,選取標準地進行了實地栽培對比。經過對混交林與純林的生長情況、林分生物量對比、林分水源涵養量等多方對比與研究,認為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林的綜合指標優于馬尾松純林與火力楠純林,馬尾松與火力楠的混交具有良好的生態與環境效益。
關鍵詞: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栽培種植;對比研究
1引言
火力楠和馬尾松都是我國南方地區廣泛栽種的物種,火力楠性喜溫暖濕潤,在福建省的漳州、泉州、三明等城市廣泛栽種,是造紙、裝潢、防火的良好用材;馬尾松對地域要求不高,有“先鋒樹種”的美譽,適宜在干旱和貧瘠的土壤中生長,適合大面積營造。馬尾松也是福建省重要的造紙、用材樹種。
林木混交是指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類型優勢喬木樹種混交,混交林有利于形成有層次的林分結構,進而提高防護林的穩定性和多樣性,有效利用樹林的空間與營養。筆者結合自身經驗,就火力楠與馬尾松的混交展開研究,并將混交林的林分參數及栽培效果與馬尾松純林和火力楠純林進行了對比分析。
2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的可行性分析
馬尾松與火力楠的混交由植物自身特性決定,有利于實現樹種間的優勢互補。馬尾松具有適應性廣、生命力強的優點,在土壤貧瘠的山區得到了大量栽種。然而,近年來馬尾松的大量營造和大規模針葉化的進程,也導致了樹林的林分生產量不斷下降、土壤退化、病蟲害頻發等問題,使得大規模針葉林的結構調整十分必要。而火力楠作為養分含量高、落葉量大的一種常見常綠闊葉樹種,對提高混交林的土壤肥力、改善馬尾松純林帶來的肥力衰退問題、提高林木的抗病能力,具有良好的互補作用。
基于此考慮,選擇試驗地進行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試驗,論證混交林形成后,對林木的林分參數和土壤、水源的改善,為大規模馬尾松和杉木針葉林化可能帶來的土壤肥力退化提供解決對策。
3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林試驗方法
31試驗場地的選取
標準地設置于福建省某農場,氣候溫和濕潤,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每年的4~6月份為降水充沛的雨季,7~9月份為旱季,夏秋季節臺風暴雨多發。標準地為山地,屬于黃化紅壤,表層22cm處微量元素含量為:有機質3622g/kg,氮元素1608g/kg,磷元素40g/kg,鉀元素442g/kg,pH值約為467。
為方便進行試驗對比,在相同的試驗環境下,使用隨機區組設置的方法,選取了馬尾松純林3塊,火力楠純林3塊,火力楠與馬尾松的混交林3塊,每塊試驗地小,在完成一個生長周期后,對所設置的試驗地進行取樣檢測,分樹種選擇標準木。
32試驗參數的提取方法
321喬木層生物量的測定方法
進行喬木層生物量的測定時,采用monsi分層切割法,在不同的標準地內,選擇相應的標準木,選取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徑為指標,以2m為一個區段,對各個區段的林木稱取其干重、枝重、葉重,測定其喬木層生物量。
322林分各層次持水能力的測定方法
林分各層次持水能力采用“浸水法”進行,對地下植被層可結合“樣品收獲法”,在使用隨機方法,對林分標準完成抽取后,在使用“環刀法”來對土壤取樣,并測出土壤的滲透系數和滲透速度。
4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林栽培種植對比
41混交林生長情況對比
馬尾松與火力楠按照1∶1的比例混交,在混交林的實際生長中,由于馬尾松耐各種土壤貧瘠環境、適應性強,且屬于強陽性樹種,所以在混交林中處于主要的林冠層,占據了混交林的大部分上層空間。
火力楠的適應性雖然沒有馬尾松強,但火力楠耐庇萌,在混交林中,雖然火力楠受到上層馬尾松的遮擋,但不影響火力楠的幼樹的生長,即二者的生長發育互利共生,在第一個生長周期中,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林中,馬尾松與火力楠的樹高與馬尾松純林和火力楠純林相比,分別增加了242%和455%,起到了良好的混交效果。
43林分水源涵養量對比
林分水源涵養量也是衡量林分生長情況的重要參數之一,水土保持是林木的重要功能,不同樹種組成的林分受到作物自身特點的影響,在水源涵養方面也存在差異。本文按照地上部分持水量和土壤層的涵養水源作用這兩個指標,來進行不同林分水源涵養量對比。林冠層是降雨時的第一層截留空間,林冠層的截留能力與樹葉面積、生物量和持水率都有關系。由表2可見,林冠層林分持水率由高到低分別為: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馬尾松純林>火力楠純林。可見,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林由于樹種間的互補優勢明顯,生長態勢好,在樹葉面積、生物量和持水率方面都長勢良好,所以混交林的林冠層持水量比馬尾松純林和火力楠純林都大。
活地被物層是降雨時的第二層截留空間,由表2可見,活地被物理層林分持水率由高到低分別為: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馬尾松純林>火力楠純林,相比馬尾松純林與火力楠純林,混交林的活地被物持水量分別提升了5728%與12194%。可見,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林由于樹種互補,生態環境良好,所以林下植物生長良好,植被繁多,活地被物層持水能力比馬尾松純林和火力楠純林都大。
枯枝落葉層是由林木凋落覆蓋地表形成的,是截留降水的第三層,同時也可以減少雨水對土壤的直接沖擊、改良土壤環境、提高水源涵養能力,由表2可見,枯枝落葉層林分持水率由高到低仍然為: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馬尾松純林>火力楠純林。以上分析表明,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林的地上部分持水量從林冠層、活地被物層到枯枝落葉層,都比馬尾松純林和火力楠純林要高。
432各種林分類型土壤層涵養水源作用對比
土壤層的涵養水源作用也是衡量林分生長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土壤層涵養水源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降水的滲透能力和土壤的貯水能力上。
5結語
經過混交林生長情況、林分生物量對比、林分水源涵養量對比等多方對比與研究,結合馬尾松與火力楠的生長特點,認為馬尾松與火力楠混交林的綜合指標優于馬尾松純林與火力楠純林,起到了良好的樹種互補、互利、共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貴啅馬尾松混交林生長及生態效應研究[J]防護林科技,2010(1):17~19
[2] 翁閑馬尾松闊葉樹混交效果分析[J]福建林業科技,2011(2):38~40
[3] 羅金旺馬尾松與幾種闊葉樹混交后水源涵養功能的變化[J]防護林科技,2006(6):12~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