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貴喜
摘要:進行了3年旱冬瓜旱地育苗實踐,結果表明:做好籽種和苗圃地的消毒,利用薄膜覆蓋和遮蔭網遮蔭,掌握好育苗技術要點,加強苗木4個生長期的水分、溫度、肥料的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是成功培育旱冬瓜苗木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旱冬瓜;育苗;技術要點
1引言
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又名蒙自榿木(中國樹木分類學)、尼泊爾榿木(中國植物志),為樺木科、榿木屬,落葉喬木,高達18m;小樹樹皮光滑綠色,老樹樹皮黑色粗糙縱裂[1],較適宜亞熱帶、暖溫帶氣候類型生長,適生海拔500~2700m,在云南省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特別在滇中地區分布量較大,多與華山松、云南松組成天然混交林,也有部分純林。其生長迅速、耐干旱、幼苗移栽易成活,木材紋理直,結構細,材質輕軟,干縮小,強度弱至中,不耐腐,可做紡織卷筒,沙管、家具、模型、刷柄、包裝箱等用材,樹皮含單寧682%~1368%,入藥可消炎止血,用于菌痢、腹瀉、水腫、肺炎、漆瘡等。其根具有根瘤菌,葉為優質綠肥,能改善土壤肥力狀況,為山間坡地改良土壤的好樹種。
旱冬瓜是滇中地區營造防護林和速生豐產林的首選樹種,也是營造針闊混交林的首選鄉土樹種之一。由于其種子顆粒細小,幼苗出土后易受病蟲的危害,特別在水肥和溫度控制不當的情況下,就會造成苗木大量死亡,使很多育苗地產苗量都不高,甚至前功盡棄,造成很大的損失。筆者在尋甸縣金所林業站經過三年的旱地育苗實踐,總結出了一套旱冬瓜旱地育苗技術方法。
31采種母樹選擇
選擇10~20年生,生長健壯,樹形良好,樹干通直圓滿,透光性良好,無病蟲危害的實生獨立木做為采種母樹。
32采種
旱冬瓜種源豐富,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果實成熟。果實成熟后很快裂開,種子即隨風飛散,因此應掌握好果實的成熟期。當果序大部分由綠色變成黃褐色時,及時進行采種,采到的種子用手擠壓,如冒出白漿,則證明已飽滿成熟,可以進行采摘。采摘過早則籽種成熟度不夠,影響發芽率,采摘過遲則籽種大量脫落,影響采種量。
33種子的脫粒及貯藏
果序采回后,放在草席上曬1~2d,然后移到通風干燥的房屋內陰干3~4d,輕輕敲打,果苞開裂,種子脫出。注意不能在水泥地、瀝青地及塑料薄膜等容易產生高溫的地方曬種,由于這些地方溫度較高,暴曬容易使種子喪失其發芽力。脫粒后,用細篩清除雜質。應將種子置于通風、干燥、陰涼的地方妥為保管,(底部墊上麻片)種子堆放一般4~5cm厚,由于堆放過厚,內部發熱升溫,也會使種子喪失發芽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將種子放入冷庫內貯藏。在沒有采種條件的地方,可以到省、市種苗站購買。
34整地
341圃地選擇
苗圃地應選擇地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土質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坡向以陰坡或半陰坡為宜。水源豐富,最好有噴灌設施,保證苗期管理的用水,交通方便,便于苗木的管理及運輸。
342開挖
苗圃地最好選擇臨時開挖的生地。開挖季節應在頭年秋季雜草草籽未成熟時開挖,這樣可以減輕次年雜草的危害。并于頭年冬季或次年初春翻挖2~3次,翻挖時,揀除石塊、草根、蠐螬等雜物或害蟲,在柴草方便之處,可在苗圃地上堆放雜草焚燒,使土壤耕作層提高溫度,達到滅菌的目的,這種方法不但能滅菌,而且有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343施肥
結合苗圃地的翻挖,按照農家肥2~3t/畝,復合肥100kg/畝作為基肥,肥料要與土壤充分拌勻,施用的農家肥必須是充分腐熟的,以免滋生病蟲。
344土壤處理
在最后一次深翻土壤的同時,可撒入適量的辛硫磷和敵克松,有利于殺滅地下害蟲和土壤病菌(蠐螬、螞蟻、立枯病等)。
345作床
為達到保水的目的,苗床方向須與坡向垂直,作低床或平床,苗床寬12m,苗床長8~10m為宜,步道寬度為03m。床面制作完成后,用木板拍打床面,使床面平整,土粒細小。
346除草
用水澆透床面,在用溴甲烷兌水澆透苗床3~5cm后,用塑料薄膜覆蓋使之薰蒸苗床10~15d,可殺滅萌發的雜草。
35籽種處理
351需種量計算
旱冬瓜籽種45~47萬粒/kg,發芽率40%左右(成子的發芽率僅為2%),每畝使用量1~15 kg,每畝產苗量15~20萬株,根據以上指標確定需種量和育苗面積。
352籽種消毒
利用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高錳酸鉀溶液既起到消毒的作用,又可以刺激種皮,有利于種子的萌發。消毒時高錳酸鉀的放入量以水變為淡紅色為宜,盛水的容器為膠木桶,不宜用金屬容器以免產生化學反應。把種子防入容器內浸泡1h,再用布袋盛裝,用清水多次沖洗,將高錳酸鉀沖洗干凈。
4播種時間及技術方法
41播種時間選擇
旱冬瓜育苗一年四季均可,但是旱冬瓜幼苗不耐嚴寒以及受造林季節的影響,播種時間選擇在2~3月或6~7月育苗最為合適,立春前后所育的苗歷經8~9個月的生長,苗高可達30~40cm,地徑05cm以上,根系達15cm,在當年夏季造林時可間出一部分優質苗作為造林需要,缺點是育苗期管理易受早春干旱和夏季高溫的影響,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6~7月所育苗木,由于雨季來臨,管理相對容易一些,歷經4~5個月的生長,苗木可充分木質化,能抵御嚴寒的襲擊,保證來年造林用苗達Ⅰ級苗的標準。
42播種方法
播種前把苗床地充分澆透,然后進行種子撒播,播種要均勻。再利用細小的火土均勻地、薄薄地覆蓋一層,以不見種子為宜。也可利用混土播種的方法,用濕潤的草木灰或細土按4∶1的比例與種子充分拌勻,均勻撒播在苗床地上。種子播完后,用新鮮的松針均勻覆蓋2~3cm,防止澆水時細小種粒沖跑,裸露外面,影響發芽率。如沒有新鮮的松針,也可以用其它覆蓋物代替,但必需對覆蓋物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但忌用稻草,因稻草糖份含量較高,易招引或感染病蟲害,影響旱冬瓜幼苗期的管理。最后再澆水一次后,用塑料薄膜進行覆蓋(平膜),四周壓密,以防水分蒸發。在此期間如發現苗床地透風變干,要即時進行澆水和覆蓋。endprint
5苗期管理
51出苗期
生長特點:子葉出土但未出現真葉,地下一般只有主根而無側根,這個時期地上生長很慢,而根部生長快[2]。
技術要點:正常情況一般10~15d即可出苗,當出苗率達到80%以上時,把塑料平膜改為拱膜。其方法是:用竹片兩端插苗床地的兩端中間拱起,拱架高度以30~40cm為宜,再在上面覆蓋塑料薄膜和遮蔭網,這樣既可防止塑料薄膜受熱灼傷幼苗,又便于通風(當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利用塑料大棚育苗效果更佳)。白天要注意檢查拱膜內的溫度,如果溫度過高,可在四周撐開部分小洞進行通風降溫,并在傍晚進行澆水,補足蒸發的水分。苗木出齊后,要適時翻動松針,并分5~7次揭去松針,此時的松針不但起到保濕的作用,而且起到遮陰的作用,松針揭去后,及時利用遮蔭網進行遮蔭(一般遮蔭網選用4m寬50m長,遮光度為70%的較好)。在2011~2013年的3年育苗中,做遮蔭與全光照對照實驗,并統計苗木各月的生長及存活情況,見表2。
實驗證明遮蔭的苗木月平均高生長57cm,生長旺盛,葉色青綠,硬化期后,苗木整齊,入冬前苗木保存率為93%。全光照的苗木,月平均高生長28cm,生長勢弱,水、溫不宜控制,苗木容易枯死,保存率僅為56%。
生長特點:此時幼苗出現真葉后,葉子數量不斷增加,葉面積逐漸擴大。幼苗期的前期,高生長緩慢,而根系生長較快[2]到幼苗期的后期,主根深度可達5cm左右,苗木地上部分生長速度加快。
(1)澆水。要求適量,根據土壤濕度而定,由于苗床屬于低床或平床,水分過多床面容易產生板結、積水,從而影響土壤的通透性。
(2)施肥。幼苗對氮素肥料比較敏感,從幼苗期開始追氮肥1~2次,則可明顯提高苗木的生長速度。其方法利用尿素溶化于水,肥料用量按2kg/畝進行噴施。由一人在前面噴施,另一人在后面即時用清水噴灑沖洗葉面,以免化肥灼傷幼苗。很多育苗戶在施肥這一環節把握不當,導致育苗失敗。
(3)病蟲害防治。由于旱冬瓜幼苗易患立枯病,主要在高溫多濕的環境,容易感染鐮刀菌致病,所以在嚴格控制溫度和濕度的前提下,要及時采取預防措施。其方法是:用“敵克松”或“多菌靈”水溶液,采用噴霧方法進行噴灑,藥物用量把握在02kg/畝,噴施4~5次,每次間隔時間為5~6d。如已發生病害,則可加重藥量和噴灑次數。幼苗也易受害蟲的危害,主要有螞蟻,常常啃食幼苗根、莖、葉,導致苗木死亡。防治螞蟻用“保苗丹”殺蟲劑最有效。用“保苗丹”水溶液進行噴霧殺蟲,噴霧后蓋嚴塑料拱膜,螞蟻就可消滅。
(4)除草。由于采用塑料薄膜育苗,其雜草生長很快,如不及時清除雜草,就會嚴重影響苗木生長甚至死亡。所以除草也是管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必須做到見草就除。在除草時可以和間苗和定苗同時進行,過密和弱小的苗木要及時清除。
53速生期
(1)生長特點。苗木出土后,經過50d左右,即進入速生期。速生期的苗木根系發達,枝葉已形成了發達的營養器官。根系能吸收較多的水分和各種營養元素,地上部分能制造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在環境條件方面,氣溫較高、土壤的溫度和水分適宜、空氣相對濕度大、最適合苗木生長,是決定苗木質量的關鍵時期。
(2)苗木速生期管理技術要點。速生期水、肥需要量最大,光照要充足,土壤的通氣性必需良好,此時期追肥2~3次,最后一次由氮肥改為復合肥,均采用噴施的方法。要適時適量進行灌溉和病蟲害的防治,利用“敵克松”或“多菌靈”水溶液噴施2~3次,每次間隔5~6d,可預防立枯病。利用“保苗丹”水溶液噴灑苗床,可殺滅螞蟻等食葉害蟲。逐漸增加光照時間,早上12點以前和下午5點以后,撤開遮陰網讓樹苗接受光照,塑料拱膜兩頭敞開,通風降溫,夜間蓋嚴增高溫度。接近后期,把塑料薄膜全部清除,只在中午12~15時覆蓋遮蔭網,達到煉苗的目的,促使苗木木質化。。
54苗木硬化期
(1)生長特點。此期間苗木地上、地下部分充分木質化,高生長速度急劇下降,并逐漸停止生長,繼而出現冬芽。硬化期苗木體內含水率逐漸降低,干物質增加,營養物質轉入貯藏狀態,苗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逐漸達到完全木質化的程度,苗木對低溫和干旱的抗性顯著提高。
(2)苗木硬化期管理技術要點。這個時期的主要任務是應停止一切能促進苗木生長的措施,如:停止氮肥的施用,改施一次磷、鉀肥促進苗木木質化。減少澆水量,全部撤出遮陰網,讓苗木接受全日照,防止苗木徒長。全面接受光照,讓葉子由淺綠色變成深綠色,樹干充分木質化。此時苗高可達30~40cm,地徑05cm以上,根系達15cm。病蟲害防治繼續利用“敵克松”或“多菌靈”水溶液噴施1~2次,間隔6d,可預防立枯病。利用“保苗丹”水溶液噴灑苗床,可殺滅食葉害蟲。
2014年3月綠色科技第3期6容器育苗
用塑料袋為容器培育的旱冬瓜苗,造林成活率高,定植時不需選擇天氣。旱冬瓜容器育苗與其他容器育苗基本相同,均可采用插苗的方法培育。袋型選擇直徑10cm,高15cm的塑料薄膜容器袋。由于旱冬瓜生長迅速,需肥量較大,所以營養土配制采用1∶01∶10的腐熟廄肥、鈣鎂磷肥、沙壤土配制,后期根據苗木生長情況施加追肥。
但是,培育旱冬瓜容器苗又有其不同之處,即:在雨季來臨前,做好營養土的裝袋工作,待苗高達6cm,根系達4~5cm時,即可進行插苗移栽,移栽時間選在陰天,移栽后及時覆蓋塑料拱膜和遮蔭網,并保持拱膜內的空氣濕度,一般15~20d苗木即可正常生長。進入冬季后,根據氣溫覆蓋遮蔭網,防止苗木遭受霜凍。苗期的管理與地苗的管理相同。
參考文獻:
[1] 徐永椿,毛品一,伍聚奎,等云南樹木圖志(中)[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8
[2] 北京林學院造林教研組造林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61
葡萄生長后期莫忘鉀
鉀肥在葡萄的整個生長期間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果實成長期間需要量更大。因此,葡萄有"鉀"質作物之稱。鉀肥可以促進葡萄果實肥大和成熟,提高品種和耐貯性能,促進枝條加粗生長和成熟,提高其抗寒、抗旱、耐高溫和抗病蟲的能力。
在葡萄坐果后到果實轉色期,根據果園土壤肥力,每畝葡萄園追施5~10kg硫酸鉀,也可以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7~15天一次,連噴2~3次。對促進葡萄增大,提早成熟,加速枝蔓老化,提高葡萄抗性有顯著作用。同時,也可對葡萄炭疽病、黑痘病等主要病害有明顯抑制。
——摘自湖北林業網endprint
5苗期管理
51出苗期
生長特點:子葉出土但未出現真葉,地下一般只有主根而無側根,這個時期地上生長很慢,而根部生長快[2]。
技術要點:正常情況一般10~15d即可出苗,當出苗率達到80%以上時,把塑料平膜改為拱膜。其方法是:用竹片兩端插苗床地的兩端中間拱起,拱架高度以30~40cm為宜,再在上面覆蓋塑料薄膜和遮蔭網,這樣既可防止塑料薄膜受熱灼傷幼苗,又便于通風(當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利用塑料大棚育苗效果更佳)。白天要注意檢查拱膜內的溫度,如果溫度過高,可在四周撐開部分小洞進行通風降溫,并在傍晚進行澆水,補足蒸發的水分。苗木出齊后,要適時翻動松針,并分5~7次揭去松針,此時的松針不但起到保濕的作用,而且起到遮陰的作用,松針揭去后,及時利用遮蔭網進行遮蔭(一般遮蔭網選用4m寬50m長,遮光度為70%的較好)。在2011~2013年的3年育苗中,做遮蔭與全光照對照實驗,并統計苗木各月的生長及存活情況,見表2。
實驗證明遮蔭的苗木月平均高生長57cm,生長旺盛,葉色青綠,硬化期后,苗木整齊,入冬前苗木保存率為93%。全光照的苗木,月平均高生長28cm,生長勢弱,水、溫不宜控制,苗木容易枯死,保存率僅為56%。
生長特點:此時幼苗出現真葉后,葉子數量不斷增加,葉面積逐漸擴大。幼苗期的前期,高生長緩慢,而根系生長較快[2]到幼苗期的后期,主根深度可達5cm左右,苗木地上部分生長速度加快。
(1)澆水。要求適量,根據土壤濕度而定,由于苗床屬于低床或平床,水分過多床面容易產生板結、積水,從而影響土壤的通透性。
(2)施肥。幼苗對氮素肥料比較敏感,從幼苗期開始追氮肥1~2次,則可明顯提高苗木的生長速度。其方法利用尿素溶化于水,肥料用量按2kg/畝進行噴施。由一人在前面噴施,另一人在后面即時用清水噴灑沖洗葉面,以免化肥灼傷幼苗。很多育苗戶在施肥這一環節把握不當,導致育苗失敗。
(3)病蟲害防治。由于旱冬瓜幼苗易患立枯病,主要在高溫多濕的環境,容易感染鐮刀菌致病,所以在嚴格控制溫度和濕度的前提下,要及時采取預防措施。其方法是:用“敵克松”或“多菌靈”水溶液,采用噴霧方法進行噴灑,藥物用量把握在02kg/畝,噴施4~5次,每次間隔時間為5~6d。如已發生病害,則可加重藥量和噴灑次數。幼苗也易受害蟲的危害,主要有螞蟻,常常啃食幼苗根、莖、葉,導致苗木死亡。防治螞蟻用“保苗丹”殺蟲劑最有效。用“保苗丹”水溶液進行噴霧殺蟲,噴霧后蓋嚴塑料拱膜,螞蟻就可消滅。
(4)除草。由于采用塑料薄膜育苗,其雜草生長很快,如不及時清除雜草,就會嚴重影響苗木生長甚至死亡。所以除草也是管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必須做到見草就除。在除草時可以和間苗和定苗同時進行,過密和弱小的苗木要及時清除。
53速生期
(1)生長特點。苗木出土后,經過50d左右,即進入速生期。速生期的苗木根系發達,枝葉已形成了發達的營養器官。根系能吸收較多的水分和各種營養元素,地上部分能制造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在環境條件方面,氣溫較高、土壤的溫度和水分適宜、空氣相對濕度大、最適合苗木生長,是決定苗木質量的關鍵時期。
(2)苗木速生期管理技術要點。速生期水、肥需要量最大,光照要充足,土壤的通氣性必需良好,此時期追肥2~3次,最后一次由氮肥改為復合肥,均采用噴施的方法。要適時適量進行灌溉和病蟲害的防治,利用“敵克松”或“多菌靈”水溶液噴施2~3次,每次間隔5~6d,可預防立枯病。利用“保苗丹”水溶液噴灑苗床,可殺滅螞蟻等食葉害蟲。逐漸增加光照時間,早上12點以前和下午5點以后,撤開遮陰網讓樹苗接受光照,塑料拱膜兩頭敞開,通風降溫,夜間蓋嚴增高溫度。接近后期,把塑料薄膜全部清除,只在中午12~15時覆蓋遮蔭網,達到煉苗的目的,促使苗木木質化。。
54苗木硬化期
(1)生長特點。此期間苗木地上、地下部分充分木質化,高生長速度急劇下降,并逐漸停止生長,繼而出現冬芽。硬化期苗木體內含水率逐漸降低,干物質增加,營養物質轉入貯藏狀態,苗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逐漸達到完全木質化的程度,苗木對低溫和干旱的抗性顯著提高。
(2)苗木硬化期管理技術要點。這個時期的主要任務是應停止一切能促進苗木生長的措施,如:停止氮肥的施用,改施一次磷、鉀肥促進苗木木質化。減少澆水量,全部撤出遮陰網,讓苗木接受全日照,防止苗木徒長。全面接受光照,讓葉子由淺綠色變成深綠色,樹干充分木質化。此時苗高可達30~40cm,地徑05cm以上,根系達15cm。病蟲害防治繼續利用“敵克松”或“多菌靈”水溶液噴施1~2次,間隔6d,可預防立枯病。利用“保苗丹”水溶液噴灑苗床,可殺滅食葉害蟲。
2014年3月綠色科技第3期6容器育苗
用塑料袋為容器培育的旱冬瓜苗,造林成活率高,定植時不需選擇天氣。旱冬瓜容器育苗與其他容器育苗基本相同,均可采用插苗的方法培育。袋型選擇直徑10cm,高15cm的塑料薄膜容器袋。由于旱冬瓜生長迅速,需肥量較大,所以營養土配制采用1∶01∶10的腐熟廄肥、鈣鎂磷肥、沙壤土配制,后期根據苗木生長情況施加追肥。
但是,培育旱冬瓜容器苗又有其不同之處,即:在雨季來臨前,做好營養土的裝袋工作,待苗高達6cm,根系達4~5cm時,即可進行插苗移栽,移栽時間選在陰天,移栽后及時覆蓋塑料拱膜和遮蔭網,并保持拱膜內的空氣濕度,一般15~20d苗木即可正常生長。進入冬季后,根據氣溫覆蓋遮蔭網,防止苗木遭受霜凍。苗期的管理與地苗的管理相同。
參考文獻:
[1] 徐永椿,毛品一,伍聚奎,等云南樹木圖志(中)[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8
[2] 北京林學院造林教研組造林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61
葡萄生長后期莫忘鉀
鉀肥在葡萄的整個生長期間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果實成長期間需要量更大。因此,葡萄有"鉀"質作物之稱。鉀肥可以促進葡萄果實肥大和成熟,提高品種和耐貯性能,促進枝條加粗生長和成熟,提高其抗寒、抗旱、耐高溫和抗病蟲的能力。
在葡萄坐果后到果實轉色期,根據果園土壤肥力,每畝葡萄園追施5~10kg硫酸鉀,也可以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7~15天一次,連噴2~3次。對促進葡萄增大,提早成熟,加速枝蔓老化,提高葡萄抗性有顯著作用。同時,也可對葡萄炭疽病、黑痘病等主要病害有明顯抑制。
——摘自湖北林業網endprint
5苗期管理
51出苗期
生長特點:子葉出土但未出現真葉,地下一般只有主根而無側根,這個時期地上生長很慢,而根部生長快[2]。
技術要點:正常情況一般10~15d即可出苗,當出苗率達到80%以上時,把塑料平膜改為拱膜。其方法是:用竹片兩端插苗床地的兩端中間拱起,拱架高度以30~40cm為宜,再在上面覆蓋塑料薄膜和遮蔭網,這樣既可防止塑料薄膜受熱灼傷幼苗,又便于通風(當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利用塑料大棚育苗效果更佳)。白天要注意檢查拱膜內的溫度,如果溫度過高,可在四周撐開部分小洞進行通風降溫,并在傍晚進行澆水,補足蒸發的水分。苗木出齊后,要適時翻動松針,并分5~7次揭去松針,此時的松針不但起到保濕的作用,而且起到遮陰的作用,松針揭去后,及時利用遮蔭網進行遮蔭(一般遮蔭網選用4m寬50m長,遮光度為70%的較好)。在2011~2013年的3年育苗中,做遮蔭與全光照對照實驗,并統計苗木各月的生長及存活情況,見表2。
實驗證明遮蔭的苗木月平均高生長57cm,生長旺盛,葉色青綠,硬化期后,苗木整齊,入冬前苗木保存率為93%。全光照的苗木,月平均高生長28cm,生長勢弱,水、溫不宜控制,苗木容易枯死,保存率僅為56%。
生長特點:此時幼苗出現真葉后,葉子數量不斷增加,葉面積逐漸擴大。幼苗期的前期,高生長緩慢,而根系生長較快[2]到幼苗期的后期,主根深度可達5cm左右,苗木地上部分生長速度加快。
(1)澆水。要求適量,根據土壤濕度而定,由于苗床屬于低床或平床,水分過多床面容易產生板結、積水,從而影響土壤的通透性。
(2)施肥。幼苗對氮素肥料比較敏感,從幼苗期開始追氮肥1~2次,則可明顯提高苗木的生長速度。其方法利用尿素溶化于水,肥料用量按2kg/畝進行噴施。由一人在前面噴施,另一人在后面即時用清水噴灑沖洗葉面,以免化肥灼傷幼苗。很多育苗戶在施肥這一環節把握不當,導致育苗失敗。
(3)病蟲害防治。由于旱冬瓜幼苗易患立枯病,主要在高溫多濕的環境,容易感染鐮刀菌致病,所以在嚴格控制溫度和濕度的前提下,要及時采取預防措施。其方法是:用“敵克松”或“多菌靈”水溶液,采用噴霧方法進行噴灑,藥物用量把握在02kg/畝,噴施4~5次,每次間隔時間為5~6d。如已發生病害,則可加重藥量和噴灑次數。幼苗也易受害蟲的危害,主要有螞蟻,常常啃食幼苗根、莖、葉,導致苗木死亡。防治螞蟻用“保苗丹”殺蟲劑最有效。用“保苗丹”水溶液進行噴霧殺蟲,噴霧后蓋嚴塑料拱膜,螞蟻就可消滅。
(4)除草。由于采用塑料薄膜育苗,其雜草生長很快,如不及時清除雜草,就會嚴重影響苗木生長甚至死亡。所以除草也是管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必須做到見草就除。在除草時可以和間苗和定苗同時進行,過密和弱小的苗木要及時清除。
53速生期
(1)生長特點。苗木出土后,經過50d左右,即進入速生期。速生期的苗木根系發達,枝葉已形成了發達的營養器官。根系能吸收較多的水分和各種營養元素,地上部分能制造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在環境條件方面,氣溫較高、土壤的溫度和水分適宜、空氣相對濕度大、最適合苗木生長,是決定苗木質量的關鍵時期。
(2)苗木速生期管理技術要點。速生期水、肥需要量最大,光照要充足,土壤的通氣性必需良好,此時期追肥2~3次,最后一次由氮肥改為復合肥,均采用噴施的方法。要適時適量進行灌溉和病蟲害的防治,利用“敵克松”或“多菌靈”水溶液噴施2~3次,每次間隔5~6d,可預防立枯病。利用“保苗丹”水溶液噴灑苗床,可殺滅螞蟻等食葉害蟲。逐漸增加光照時間,早上12點以前和下午5點以后,撤開遮陰網讓樹苗接受光照,塑料拱膜兩頭敞開,通風降溫,夜間蓋嚴增高溫度。接近后期,把塑料薄膜全部清除,只在中午12~15時覆蓋遮蔭網,達到煉苗的目的,促使苗木木質化。。
54苗木硬化期
(1)生長特點。此期間苗木地上、地下部分充分木質化,高生長速度急劇下降,并逐漸停止生長,繼而出現冬芽。硬化期苗木體內含水率逐漸降低,干物質增加,營養物質轉入貯藏狀態,苗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逐漸達到完全木質化的程度,苗木對低溫和干旱的抗性顯著提高。
(2)苗木硬化期管理技術要點。這個時期的主要任務是應停止一切能促進苗木生長的措施,如:停止氮肥的施用,改施一次磷、鉀肥促進苗木木質化。減少澆水量,全部撤出遮陰網,讓苗木接受全日照,防止苗木徒長。全面接受光照,讓葉子由淺綠色變成深綠色,樹干充分木質化。此時苗高可達30~40cm,地徑05cm以上,根系達15cm。病蟲害防治繼續利用“敵克松”或“多菌靈”水溶液噴施1~2次,間隔6d,可預防立枯病。利用“保苗丹”水溶液噴灑苗床,可殺滅食葉害蟲。
2014年3月綠色科技第3期6容器育苗
用塑料袋為容器培育的旱冬瓜苗,造林成活率高,定植時不需選擇天氣。旱冬瓜容器育苗與其他容器育苗基本相同,均可采用插苗的方法培育。袋型選擇直徑10cm,高15cm的塑料薄膜容器袋。由于旱冬瓜生長迅速,需肥量較大,所以營養土配制采用1∶01∶10的腐熟廄肥、鈣鎂磷肥、沙壤土配制,后期根據苗木生長情況施加追肥。
但是,培育旱冬瓜容器苗又有其不同之處,即:在雨季來臨前,做好營養土的裝袋工作,待苗高達6cm,根系達4~5cm時,即可進行插苗移栽,移栽時間選在陰天,移栽后及時覆蓋塑料拱膜和遮蔭網,并保持拱膜內的空氣濕度,一般15~20d苗木即可正常生長。進入冬季后,根據氣溫覆蓋遮蔭網,防止苗木遭受霜凍。苗期的管理與地苗的管理相同。
參考文獻:
[1] 徐永椿,毛品一,伍聚奎,等云南樹木圖志(中)[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8
[2] 北京林學院造林教研組造林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61
葡萄生長后期莫忘鉀
鉀肥在葡萄的整個生長期間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果實成長期間需要量更大。因此,葡萄有"鉀"質作物之稱。鉀肥可以促進葡萄果實肥大和成熟,提高品種和耐貯性能,促進枝條加粗生長和成熟,提高其抗寒、抗旱、耐高溫和抗病蟲的能力。
在葡萄坐果后到果實轉色期,根據果園土壤肥力,每畝葡萄園追施5~10kg硫酸鉀,也可以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7~15天一次,連噴2~3次。對促進葡萄增大,提早成熟,加速枝蔓老化,提高葡萄抗性有顯著作用。同時,也可對葡萄炭疽病、黑痘病等主要病害有明顯抑制。
——摘自湖北林業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