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 付光輝
摘要:指出了發展綠色保障性住房是大勢所趨,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政府、建筑相關企業、消費者進行了研究,分析了三者的委托代理關系,結合激勵約束理論,提出了發展綠色保障性住房激勵約束機制的框架,以促使三者的利益趨于一致,實現三方共贏,推動綠色保障性住房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綠色保障性住房;委托~代理理論;激勵約束機制
1引言
2011 年,財政部和住建部聯合發文將在2011年~2015年“十二五”期間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萬套[1],而3600萬套意味著近一半的建筑市場將由保障房來提供[2],2012年5月,財政部和住建部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將推動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業優先發展綠色建筑,使綠色建筑更多地惠及民生[3]。雖然如此,但是我國綠色保障性住房的發展仍然十分緩慢,尚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必須由政府這個強有力的推手建立一套健全的激勵約束機制來促進綠色保障性住房的發展。
2綠色保障性住房的委托代理關系及激勵約束理論分析
21委托代理理論
從信息不對稱條件下契約的形成過程出發,確定委托人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建立一套既能有效約束代理人的行為,又能激勵代理人遵循委托人目標而努力工作的契約或機制,使委托代理雙方都能達到“帕累托最優”的機制或制度安排就是委托代理理論[4]。形成委托代理必須具備兩個條件:①信息不對稱,②目標不一致。正是由于這兩個問題的存在,必須提出一種對經營管理者進行激勵和約束,使得經營管理者與所有者目標趨向一致的機制來解決這些矛盾。
22激勵約束理論
在經濟學理論中,通常為了達到最優的激勵效果,需要制定激勵和約束的制度,通過制度或者契約去激勵代理人為委托人的利益而努力工作,但這種制度必須設定一些條約來防止代理人投機行為和違反道德,明確代理人違規的成本,以達到對代理人行為的有效控制。
3綠色保障性住房的委托代理關系及激勵約束模型
31綠色保障性住房的委托代理關系
政府、金融機構、綠色住宅消費者、開發商、綠色建材、設備供應商、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綠色建筑設計單位、第三方評價機構等都廣泛的參與到了綠色保障性住房的發展過程中,但是由于不同主體所追求的利益有所區別,所以對于是否建設綠色建筑的行為選擇是不同的。這些利益主體可歸納為政府、企業和綠色住宅消費者三方。對于國家來說,發展綠色保障性住房的目的一是保障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二是實現節能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對于企業而言,開發保障房完全是單純的市場行為,屬于正常的業務范疇;而對消費者來說,一方面是享受低廉的住房價格,另一方面是追求住房的品質和環境。因此,如果僅以價格作為核心的市場機制是無法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的,必須通過政府來進行調節和矯正。政府作為委托人可以通過職能調整的形式來調節市場,從而引導代理人(建筑相關企業和消費者)從國家、社會、自身利益出發,自發推動進綠色建筑的發展,并實現三方共贏。
32綠色保障性住房的激勵約束模型
上文提到政府可以通過職能調整的形式來調節市場引導代理人發展綠色保障性住房,那么可以建立由政府作為主體,由綠色保障性住房的建設者為對象的激勵約束機制,來推進綠色保障性住房的發展。要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方面。
4綠色保障性住房的激勵約束機制
41綠色保障性住房的激勵機制
411讓代理人更多獲利
(1)對建設綠色保障性住房進行示范和獎勵。財政部和住建部于2012年5月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確定了二星級綠色建筑每平方米建筑面積可獲得財政獎勵45元,三星級綠色建筑每平方米獎勵80元[5]財政獎勵標準。同時,對于發展綠色保障性住房達到一定規模的除了優先給予定額補助外,還將對綠色保障性住房的業主、設計方、施工方和節能材料供應商等進行示范展示,從而擴大綠色建筑的市場知名度,推動綠色保障性住房朝更高星級發展。
(2)提高綠色保障性住房優惠政策。為了激勵企業開發建設綠色保障性住房,政府應該提供多種配套優惠政策給綠色保障性住房的開發商或承包商,如財政補貼政策、稅收優惠、融資優惠、土地轉讓優惠,在綠色保障性住房開發中附帶商業配套等,同時適當提高代建和委托的費用。
(3)給代理人部分剩余索取權。如果建筑相關企業獲得了部分剩余索取權,那么將增加他們開發建設綠色建筑的積極性;如果綠色建筑的消費者獲得了部分剩余索取權,將會有效的刺激其購買和宣傳綠色建筑的積極性。雖然保障性住房的消費者絕大部分是低收入人群,政府也要在保障他們住房需求的同時,適當關注他們生活環境的健康、舒適情況,這既有助于維護社會的長治久安,又推動整個綠色建筑市場的良性發展。
在給代理人部分剩余索取權時,政府可以通過稅收制度的調整,減少甚至免收企業開發綠色建筑所交的相關稅收,把減少的稅收留給企業作為利潤;同時在消費者購買和安裝節能門窗、保溫材料以及暖通裝置等指定的綠色住宅產品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通過多元化的方式由消費市場向開發商、建筑商傳遞需求信號,來推動綠色建筑產品的開發生產和促進綠色建筑企業提高生產效率。
通過目標成本合同的盈利/共享機制,建立一套承包商創新而新增加部分可以額外獲得報酬比例的合同激勵體系,促進綠色保障房建設的代理人從招標文件開始除必須使用的綠色建筑技術,額外進行綠色建筑創新。目標成本為工程直接費,承包商的基礎酬金建立在工程其他費用(特別包括使用綠色建筑技術的費用)、綜合間接費、利潤、稅金以及承包商的風險費用(與承包商采用綠色建筑技術的程度有關)。將承包商實際運用的綠色建筑技術作為基數,在此基礎上按一定的累進遞增比例支付報酬,從而激勵在建設保障性住房時采用更多的綠色建筑技術。endprint
413開拓綠色保障性住房融資渠道
“十二五”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大好環境下,綠色保障性住房的融資應該積極拓展融資渠道,不應該只局限于銀行體系。
(1)建立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在政府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制度的背景下,開發綠色保障性住房的企業將有兩種商品:綠色保障性住房和碳排放權,來向金融機構融資。開發商將綠色保障性住房出售給政府,并將碳排放權在交易市場售出獲利,同時分給金融機構應得的收益,實現綠色建筑的價值循環[6]。在保障房節能性和舒適性需求被滿足的情況下,綠色建筑的價值得以實現,開發商投資得以回流。政府鼓勵碳排放權交易既能使得開綠色建筑開發商通過剩余碳排放權交易彌補綠色投入,又能使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2)發展綠色保障性住房投資信托基金。政府授權綠色建筑投資信托基金,通過銀監會、證監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城鄉和住房建設部等多個部門的協作,由政府機構發起綠色建筑投資信托基金,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由專業的基金管理公司進行設計、上市、發行,將上市后募集到的資金投入到綠色保障性住房的建設項目上,然后再把取得的投資收益分配給基金投資人。
(3)建立綠色信貸。綠色建筑技術相對于一般建筑技術而言尚處于發展和探索階段,因此給綠色建筑的發展帶來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信貸風險較大。同時,與之相配套的“綠色信貸”呆賬核銷、風險準備金計提,以及風險補償機制的缺失,極大的挫傷了商業銀行推進“綠色信貸”政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政府必須采取行政措施,要求商業銀行加快調整信貸結構,使之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擴大對綠色建筑項目的信貸投放力度,激勵相關建筑企業發展綠色建筑,確保綠色建筑項目有足夠的啟動和運營的資金。
42綠色保障性住房的約束機制
政府最為委托人必須制定相關的監督和約束機制,從而對代理人是否按照委托人的目標努力工作實施有效的監督和公正的評價,這是委托人對代理人進行獎懲決策的依據,也是構成對代理人進行有效激勵和約束的重要環節。
421建立企業綠色保障性住房開發的信譽約束機制
這是一種隱性的激勵約束機制[7]。其目的是借助市場的信譽約束功能來約束綠色保障性住房的開發商的行為,將綠色保障性住房開發商的能力和努力程度與它的業績掛鉤,通過這種危機感時刻警醒他們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因此,政府需要定期對綠色保障性住房開發商的業績進行評估,通過與同行業相類似的其它公司的業績進行比較來決定獎懲行為。如此一來,既能使從事“偽綠色建筑”開發的開發商將很難進行保障房的開發的融資、甚至開發,從而使信譽好的開發商在綠色保障性住房的開發過程中形成核心競爭力;又有助于解決委托代理理論中代理人投機行為。
422建立有效的第三方評價機構
在發展綠色建筑保障房的過程中,需要有第三方評價機構獨立、客觀的進行評價。縱觀國外綠色建筑的發展歷程,綠色建筑第三方評價機構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通過公正、公開、公平的綠色建筑評價及認證工作,建立了長效而科學的綠色建筑市場機制。第三方評價機構擁有自己專業的評價人才和技術,具有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優勢。在評價內容的選擇、評價指標的制定、評價數據的處理、評價結果的判斷等方面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專業化工具,可大大提高評價的科學性,且有利于增強評價結果的權威性,還可以有效利用資源,控制成本,實現收益最大化[8]。
但是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第三方評價機構必須保持獨立性,要與被評價對象無任何利益關聯,從而保證評價過程公平、公正、公開、真實客觀;二是注重評估人員專業素質的培養,加強綠色建筑技術規范、綠色建筑科技培訓工作,保證第三方評價機構有能力對綠色建筑設計方案實施、建筑物開發全過程、建筑材料和建筑設備進行綠色建筑認證的全面評估。
423完善監督,重罰違規行為
建立健全完善的監督機制,按法律法規、具體規劃標準,對違反政府委托代理意愿的綠色保障性住房的開發商實施強有力的懲治機制,改變“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不良風氣。通過健全有關綠色建筑的法律規范,包括綠色技術、質量、安全、消耗、環境、程序等各種規范標準;強制執行現有的法律規范和綠色建筑標準,加大監督力度;建立新聞披露制度和市場清除制度,對企業進行有效的監督,對不執行國家建筑綠色設計標準的設計單位和建設單位進行披露;對于修改文件而成為綠色建筑的建設單位,應責令整改,并進行批評警告;對于編制單位,初犯的應通過所屬行業協會予以批評,屢次不改的應在行業內通報批評,并予以罰款,甚至取消其相關資質,直至清除出市場,杜絕“偽綠色建筑”的出現。
2014年3月綠色科技第3期5結語
目前,雖然我國部分省市已經在綠色保障性住房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覆蓋面不足,質量也不高,只有東部沿海部分城市推動了綠色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且大部分保障房的綠色星級僅止步于一星級,全面推進保障房向更高星級綠色建筑發展還要經歷更長的時間。因此,本文由委托代理理論出發,提出的激勵約束機制結合了當前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社會總體發展水平,可以推動綠色保障性住房的發展,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佚名溫家寶今年把查處主要領導瀆職放在反腐第一位[EB/OL][2011-02-27]http://newssinacomcn/c/2011~02~27/100822022065sht~ml
[2] 古春曉,劉瑞芳,馮海峰,等創建綠色保障性住房[J]建設科技,2011(10):10~12
[3] 佚名財政部和信建部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EB/OL][2012-05-07]http://baohvacrcn/201205_2024458Html
[4] 陳國富委托~代理與機制設計激勵理論前沿專題[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5] 周芳棉保障房優先發展綠色建筑[EB/OL][2012-05-07]http://legalpeoplecomcn/GB/188502/17819035html
[6] 陽揚綠色保障性住房融資的國際經驗與啟示[J]上海房地,2012(10):34
[7] 葛峙中風險投資中的委托代理問題與激勵約束機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2(7):90
[8] 楊麗偉我國第三方評價的應用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2(8) :7~9
Abstract:It is the general trendand in line with the demands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utlook to developing green government-subsidized housing in ChinaOn the basis of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theory,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construction-related enterprises and household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government-subsidized housing process,and proposes a framework of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sin order to achieve the win-win among three parts and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government-subsidized housing
Key words:green government-subsidized housing;principal-agent theory;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endprint
413開拓綠色保障性住房融資渠道
“十二五”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大好環境下,綠色保障性住房的融資應該積極拓展融資渠道,不應該只局限于銀行體系。
(1)建立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在政府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制度的背景下,開發綠色保障性住房的企業將有兩種商品:綠色保障性住房和碳排放權,來向金融機構融資。開發商將綠色保障性住房出售給政府,并將碳排放權在交易市場售出獲利,同時分給金融機構應得的收益,實現綠色建筑的價值循環[6]。在保障房節能性和舒適性需求被滿足的情況下,綠色建筑的價值得以實現,開發商投資得以回流。政府鼓勵碳排放權交易既能使得開綠色建筑開發商通過剩余碳排放權交易彌補綠色投入,又能使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2)發展綠色保障性住房投資信托基金。政府授權綠色建筑投資信托基金,通過銀監會、證監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城鄉和住房建設部等多個部門的協作,由政府機構發起綠色建筑投資信托基金,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由專業的基金管理公司進行設計、上市、發行,將上市后募集到的資金投入到綠色保障性住房的建設項目上,然后再把取得的投資收益分配給基金投資人。
(3)建立綠色信貸。綠色建筑技術相對于一般建筑技術而言尚處于發展和探索階段,因此給綠色建筑的發展帶來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信貸風險較大。同時,與之相配套的“綠色信貸”呆賬核銷、風險準備金計提,以及風險補償機制的缺失,極大的挫傷了商業銀行推進“綠色信貸”政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政府必須采取行政措施,要求商業銀行加快調整信貸結構,使之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擴大對綠色建筑項目的信貸投放力度,激勵相關建筑企業發展綠色建筑,確保綠色建筑項目有足夠的啟動和運營的資金。
42綠色保障性住房的約束機制
政府最為委托人必須制定相關的監督和約束機制,從而對代理人是否按照委托人的目標努力工作實施有效的監督和公正的評價,這是委托人對代理人進行獎懲決策的依據,也是構成對代理人進行有效激勵和約束的重要環節。
421建立企業綠色保障性住房開發的信譽約束機制
這是一種隱性的激勵約束機制[7]。其目的是借助市場的信譽約束功能來約束綠色保障性住房的開發商的行為,將綠色保障性住房開發商的能力和努力程度與它的業績掛鉤,通過這種危機感時刻警醒他們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因此,政府需要定期對綠色保障性住房開發商的業績進行評估,通過與同行業相類似的其它公司的業績進行比較來決定獎懲行為。如此一來,既能使從事“偽綠色建筑”開發的開發商將很難進行保障房的開發的融資、甚至開發,從而使信譽好的開發商在綠色保障性住房的開發過程中形成核心競爭力;又有助于解決委托代理理論中代理人投機行為。
422建立有效的第三方評價機構
在發展綠色建筑保障房的過程中,需要有第三方評價機構獨立、客觀的進行評價。縱觀國外綠色建筑的發展歷程,綠色建筑第三方評價機構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通過公正、公開、公平的綠色建筑評價及認證工作,建立了長效而科學的綠色建筑市場機制。第三方評價機構擁有自己專業的評價人才和技術,具有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優勢。在評價內容的選擇、評價指標的制定、評價數據的處理、評價結果的判斷等方面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專業化工具,可大大提高評價的科學性,且有利于增強評價結果的權威性,還可以有效利用資源,控制成本,實現收益最大化[8]。
但是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第三方評價機構必須保持獨立性,要與被評價對象無任何利益關聯,從而保證評價過程公平、公正、公開、真實客觀;二是注重評估人員專業素質的培養,加強綠色建筑技術規范、綠色建筑科技培訓工作,保證第三方評價機構有能力對綠色建筑設計方案實施、建筑物開發全過程、建筑材料和建筑設備進行綠色建筑認證的全面評估。
423完善監督,重罰違規行為
建立健全完善的監督機制,按法律法規、具體規劃標準,對違反政府委托代理意愿的綠色保障性住房的開發商實施強有力的懲治機制,改變“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不良風氣。通過健全有關綠色建筑的法律規范,包括綠色技術、質量、安全、消耗、環境、程序等各種規范標準;強制執行現有的法律規范和綠色建筑標準,加大監督力度;建立新聞披露制度和市場清除制度,對企業進行有效的監督,對不執行國家建筑綠色設計標準的設計單位和建設單位進行披露;對于修改文件而成為綠色建筑的建設單位,應責令整改,并進行批評警告;對于編制單位,初犯的應通過所屬行業協會予以批評,屢次不改的應在行業內通報批評,并予以罰款,甚至取消其相關資質,直至清除出市場,杜絕“偽綠色建筑”的出現。
2014年3月綠色科技第3期5結語
目前,雖然我國部分省市已經在綠色保障性住房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覆蓋面不足,質量也不高,只有東部沿海部分城市推動了綠色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且大部分保障房的綠色星級僅止步于一星級,全面推進保障房向更高星級綠色建筑發展還要經歷更長的時間。因此,本文由委托代理理論出發,提出的激勵約束機制結合了當前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社會總體發展水平,可以推動綠色保障性住房的發展,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佚名溫家寶今年把查處主要領導瀆職放在反腐第一位[EB/OL][2011-02-27]http://newssinacomcn/c/2011~02~27/100822022065sht~ml
[2] 古春曉,劉瑞芳,馮海峰,等創建綠色保障性住房[J]建設科技,2011(10):10~12
[3] 佚名財政部和信建部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EB/OL][2012-05-07]http://baohvacrcn/201205_2024458Html
[4] 陳國富委托~代理與機制設計激勵理論前沿專題[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5] 周芳棉保障房優先發展綠色建筑[EB/OL][2012-05-07]http://legalpeoplecomcn/GB/188502/17819035html
[6] 陽揚綠色保障性住房融資的國際經驗與啟示[J]上海房地,2012(10):34
[7] 葛峙中風險投資中的委托代理問題與激勵約束機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2(7):90
[8] 楊麗偉我國第三方評價的應用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2(8) :7~9
Abstract:It is the general trendand in line with the demands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utlook to developing green government-subsidized housing in ChinaOn the basis of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theory,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construction-related enterprises and household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government-subsidized housing process,and proposes a framework of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sin order to achieve the win-win among three parts and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government-subsidized housing
Key words:green government-subsidized housing;principal-agent theory;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endprint
413開拓綠色保障性住房融資渠道
“十二五”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大好環境下,綠色保障性住房的融資應該積極拓展融資渠道,不應該只局限于銀行體系。
(1)建立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在政府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制度的背景下,開發綠色保障性住房的企業將有兩種商品:綠色保障性住房和碳排放權,來向金融機構融資。開發商將綠色保障性住房出售給政府,并將碳排放權在交易市場售出獲利,同時分給金融機構應得的收益,實現綠色建筑的價值循環[6]。在保障房節能性和舒適性需求被滿足的情況下,綠色建筑的價值得以實現,開發商投資得以回流。政府鼓勵碳排放權交易既能使得開綠色建筑開發商通過剩余碳排放權交易彌補綠色投入,又能使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2)發展綠色保障性住房投資信托基金。政府授權綠色建筑投資信托基金,通過銀監會、證監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城鄉和住房建設部等多個部門的協作,由政府機構發起綠色建筑投資信托基金,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由專業的基金管理公司進行設計、上市、發行,將上市后募集到的資金投入到綠色保障性住房的建設項目上,然后再把取得的投資收益分配給基金投資人。
(3)建立綠色信貸。綠色建筑技術相對于一般建筑技術而言尚處于發展和探索階段,因此給綠色建筑的發展帶來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信貸風險較大。同時,與之相配套的“綠色信貸”呆賬核銷、風險準備金計提,以及風險補償機制的缺失,極大的挫傷了商業銀行推進“綠色信貸”政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政府必須采取行政措施,要求商業銀行加快調整信貸結構,使之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擴大對綠色建筑項目的信貸投放力度,激勵相關建筑企業發展綠色建筑,確保綠色建筑項目有足夠的啟動和運營的資金。
42綠色保障性住房的約束機制
政府最為委托人必須制定相關的監督和約束機制,從而對代理人是否按照委托人的目標努力工作實施有效的監督和公正的評價,這是委托人對代理人進行獎懲決策的依據,也是構成對代理人進行有效激勵和約束的重要環節。
421建立企業綠色保障性住房開發的信譽約束機制
這是一種隱性的激勵約束機制[7]。其目的是借助市場的信譽約束功能來約束綠色保障性住房的開發商的行為,將綠色保障性住房開發商的能力和努力程度與它的業績掛鉤,通過這種危機感時刻警醒他們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因此,政府需要定期對綠色保障性住房開發商的業績進行評估,通過與同行業相類似的其它公司的業績進行比較來決定獎懲行為。如此一來,既能使從事“偽綠色建筑”開發的開發商將很難進行保障房的開發的融資、甚至開發,從而使信譽好的開發商在綠色保障性住房的開發過程中形成核心競爭力;又有助于解決委托代理理論中代理人投機行為。
422建立有效的第三方評價機構
在發展綠色建筑保障房的過程中,需要有第三方評價機構獨立、客觀的進行評價。縱觀國外綠色建筑的發展歷程,綠色建筑第三方評價機構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通過公正、公開、公平的綠色建筑評價及認證工作,建立了長效而科學的綠色建筑市場機制。第三方評價機構擁有自己專業的評價人才和技術,具有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優勢。在評價內容的選擇、評價指標的制定、評價數據的處理、評價結果的判斷等方面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專業化工具,可大大提高評價的科學性,且有利于增強評價結果的權威性,還可以有效利用資源,控制成本,實現收益最大化[8]。
但是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第三方評價機構必須保持獨立性,要與被評價對象無任何利益關聯,從而保證評價過程公平、公正、公開、真實客觀;二是注重評估人員專業素質的培養,加強綠色建筑技術規范、綠色建筑科技培訓工作,保證第三方評價機構有能力對綠色建筑設計方案實施、建筑物開發全過程、建筑材料和建筑設備進行綠色建筑認證的全面評估。
423完善監督,重罰違規行為
建立健全完善的監督機制,按法律法規、具體規劃標準,對違反政府委托代理意愿的綠色保障性住房的開發商實施強有力的懲治機制,改變“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不良風氣。通過健全有關綠色建筑的法律規范,包括綠色技術、質量、安全、消耗、環境、程序等各種規范標準;強制執行現有的法律規范和綠色建筑標準,加大監督力度;建立新聞披露制度和市場清除制度,對企業進行有效的監督,對不執行國家建筑綠色設計標準的設計單位和建設單位進行披露;對于修改文件而成為綠色建筑的建設單位,應責令整改,并進行批評警告;對于編制單位,初犯的應通過所屬行業協會予以批評,屢次不改的應在行業內通報批評,并予以罰款,甚至取消其相關資質,直至清除出市場,杜絕“偽綠色建筑”的出現。
2014年3月綠色科技第3期5結語
目前,雖然我國部分省市已經在綠色保障性住房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覆蓋面不足,質量也不高,只有東部沿海部分城市推動了綠色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且大部分保障房的綠色星級僅止步于一星級,全面推進保障房向更高星級綠色建筑發展還要經歷更長的時間。因此,本文由委托代理理論出發,提出的激勵約束機制結合了當前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社會總體發展水平,可以推動綠色保障性住房的發展,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佚名溫家寶今年把查處主要領導瀆職放在反腐第一位[EB/OL][2011-02-27]http://newssinacomcn/c/2011~02~27/100822022065sht~ml
[2] 古春曉,劉瑞芳,馮海峰,等創建綠色保障性住房[J]建設科技,2011(10):10~12
[3] 佚名財政部和信建部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EB/OL][2012-05-07]http://baohvacrcn/201205_2024458Html
[4] 陳國富委托~代理與機制設計激勵理論前沿專題[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5] 周芳棉保障房優先發展綠色建筑[EB/OL][2012-05-07]http://legalpeoplecomcn/GB/188502/17819035html
[6] 陽揚綠色保障性住房融資的國際經驗與啟示[J]上海房地,2012(10):34
[7] 葛峙中風險投資中的委托代理問題與激勵約束機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2(7):90
[8] 楊麗偉我國第三方評價的應用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2(8) :7~9
Abstract:It is the general trendand in line with the demands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utlook to developing green government-subsidized housing in ChinaOn the basis of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theory,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construction-related enterprises and household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government-subsidized housing process,and proposes a framework of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sin order to achieve the win-win among three parts and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government-subsidized housing
Key words:green government-subsidized housing;principal-agent theory;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