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云
摘 要:從一節公開課里以學生為主體引發對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思考,認為好的教學方法,不是用備好的教案去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學環節,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靈活地選擇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展示屬于他們獨有的風采。學生能真正獲取多少語文素養,教師精彩絕倫的引導和點評固然重要,但不如學生自己在主動探索,獨自品味的過程中來得深刻。語文學習既是一種學生個性化的活動,也是一種學生創造性的活動。作為教師不僅要珍惜學生的感悟、體驗,更要提供一個舞臺讓學生盡情地展示自己的風采,這樣更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能。
關鍵詞:教學理念;學生實際;教學方法;主動探索;舞臺展示
新世紀的高中語文課程面臨著新的要求,要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調整課程的內容和結構;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價值的同時,充分發揮語文課程促進學生發展的獨特功能;要使全體高中學生都獲得必須具有的語文素養,同時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探尋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給他們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
本文以《林黛玉進賈府》為例,談談我對新課程理念的思考和實踐。
《林黛玉進賈府》這篇課文的教學,我以王熙鳳和林黛玉兩個人物分析為主線,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小組合作,創設利于學生揣摩人物形象特征的情境,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獲,這樣一節課也給我帶來更多的思考。
一、準備工作:以興趣引發探索
《林黛玉進賈府》是歷來被選入高中語文教材的篇目,取自原著中的第三回。這回主要講述寶黛的初次會面,以及為以后的感情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賈府中的主要人物,或實寫,或虛寫,都有了簡要的輪廓。篇幅相對有點長,但層次鮮明,語言優美,主要人物的性格已經比較突出地顯現。學生學習這篇文章,既是對《紅樓夢》的初次感受,也是為以后的整篇閱讀奠定興趣的基石。
1.布置《紅樓夢》手抄報
《林黛玉進賈府》在以往的教學中,都是以我為主,帶領學生去感受文本。當我再次接觸它的時候,我就在想,是否能交給我們的學生去發揮呢?讓他們在自己收集材料、整理材料的過程中去感受“紅樓之美”!于是我在清明節放假期間,讓學生辦了有關《紅樓夢》的手抄報,旨在引起學生對《紅樓夢》的關注,激發學生的興趣。當我看到學生自己辦的手抄報,或是優雅的美人圖,或是優美的文字介紹,或是匠心獨具的版面設計,我想我的目的達到了,學生肯定喜歡這部書,否則他們不會如此用心。
2.走近《紅樓夢》
我給了學生“曹雪芹、《紅樓夢》前五回介紹、王熙鳳、賈寶玉、林黛玉”5個題目,美其名曰“小說專題研究”,然后以我的背誦小組為單位,自由選擇題目完成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展示成果等過程。
當學生介紹了曹雪芹先生一生坎坷的經歷后,我聽到了講臺下學生唏噓不已的嘆息。當感知了《紅樓夢》前五回介紹,我又聽到了學生對寶黛浪漫愛情由衷的贊嘆,我想我的學生一定對這部書感興趣了,否則他們不會如此動情。
3.《林黛玉進賈府》主要人物鎖定
《林黛玉進賈府》向學生展現了賈府庭院的氣勢之宏、布局之妙、陳設之精,充分顯示了高門大第的威嚴、顯豁,社會地位的尊崇、高貴。賈府透示給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貴。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個樣板,是封建上層統治者的生活寫照。我簡要介紹了《紅樓夢》的主要內容、主要人物關系、賈府各院落的位置和林黛玉進賈府的路線圖,搭建閱讀賞析的平臺讓學生領略到了賈府“與別家不同”的典型環境,探知了賈府富貴榮華的貴族生活和它的高貴的社會地位,那么生活在這樣家庭中的人們又是什么樣子的呢?帶著這樣的問題,自然引出了這篇文章中的主要人物,王熙鳳、賈寶玉、賈母、林黛玉等。當我望著學生渴望的眼神,我想學生一定有探求的欲望了,否則他們不會如此的好奇。
課前的預習、學習情境的鋪設,我用心一步步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一點一點培養學生求知欲,從而點燃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探索之心,我想興趣比什么都重要!
二、實施過程:以風采演繹精彩
《林黛玉進賈府》總共設置了四個課時,學生的展示放在了第四課時,本節課主要目標是分析王熙鳳和林黛玉的人物形象,人物的分析全部是由學生自己通過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個人總結完
成。而作為教師,我的任務只不過是穿針引線,適當點撥而已。
基于這種理念,我徹底放手,讓學生自由發揮,結果,學生的展示很出色。課堂的整個過程由導入、分析、總結三個模塊構成,參與學生多達三十多人(包括資料收集、整理、再加工和劇本的表演及展示等人)。
1.場景再現導入式
這節課是學生自導自演王熙鳳出場場景導入。開場白道:“且說黛玉那日棄舟登岸時,便有榮國府打發了轎子帶黛玉進了賈府,黛玉早聽母親說過,外祖母與別家不同,進了賈府,果然不比尋常的軒昂敞亮,入房拜見賈母、大舅母、二舅母以及探春三姐妹等人,噓寒問暖,一語未了,只聽后院有人……‘忽聽一聲哈……哈……哈,我來遲也,不曾迎接遠客!”潑辣、大膽的“王熙鳳”一下子就引起了學生對她的興趣,贏得全體師生陣陣喝彩!原汁原味的臺詞再現,使得場景表演和課本是如此的契合。這對學生理解王熙鳳的形象有著更深刻的感悟。果然,當劉潔同學向學生問及對“王熙鳳”的印象如何時,學生異口同聲地喊出“潑辣、有心眼、狡猾”等詞,我想表演的同學如果不認真揣摩課本中“王熙鳳出場”這節內容,那么他們也不會模仿得如此惟妙惟肖!臺下的學生也不會一下子抓住王熙鳳的典型性格特征!
2.圍繞細節分析法
對王熙鳳和林黛玉的形象分析,在講臺上展示的學生主要是從人物的語言、動作、課文關鍵句等細節出發,展現出學生對課本的熟悉程度。如,給王熙鳳建立檔案,有關昵稱、相貌、簡介等都要求學生從課本上找具體的詞句。分析王熙鳳的性格特征是從寫出場、繪肖像、見黛玉、回王夫人的細節入手。又比如,介紹黛玉時,優美的背景音樂,伴隨著男女生低沉的開場白:“紅樓一夢,勘破世態炎涼。紅樓一夢,覺出人世滄桑。讓我們攜手焚香,用一顆虔誠的心感悟經典,夢回紅樓,走近黛玉世界”一下子就抓住在場師生的心,不由得跟隨展示的同學走近細膩、多情的林黛玉。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是從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等細節入手,總結出別出心裁的“三多”林黛玉,“美貌多情、細心多慮、體弱多病”。我想展示的同學能如此細心挖掘林黛玉的性格特點,他一定對課文的內容了如指掌了,并且有自己獨特的看法。那么對于參與這次講課的學生來說就受益匪淺了。
3.總結歸納見心聲
在學生上講臺自由展示后的五分鐘時間,作為教師的我,給學生歸納總結了一些鑒賞人物的方法,注意揣摩人物的語言,體會小說語言的言外之意等。最后,有學生上講臺談及自己上完課后的感受,發出“我們以后應該少看言情,少看漫畫,多看看古典名著吧!走進那個奇妙的藝術世界,你一定會獲得前所未有的精神享受”。我想這應該是學生最樸實的心聲吧!這對學生來說就足矣。
在公開課的實施過程中,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從全過程來看,課件、講稿、流程安排全是學生自主合作。這就提高了學生的合作和探究的意識,比較符合新課程標準提倡的學習方式。
三、后續工作:以沉淀激發熱情
在上完這節課后,我告訴學生,我們應該靜下心來想一想,在那樣一個封建社會里,那些才華橫溢的女子的命運應該會怎樣,以“我眼中的……”為題,寫一篇習作。于是學生的寫作熱情被點燃了,寫作熱情被積極地調動起來了。
回首這次《林黛玉進賈府》的整個教學過程,作為教師——我是組織者、引導者、總結者,而學生是參與者、策劃者、體驗者。這就是新課改下所提倡的教師角色的轉換。因此本節課最大的亮點就在于此。
學生的風采需要教師提供舞臺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教師才思深千尺,不及學生展風采”,畢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生自己主動獲取知識,體驗學習的過程,才會使他們有所思,有所得!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高級中學)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