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天來
(吉首大學 湖南吉首 416000)
湘西地區大學生生命質量的調查分析
馬天來
(吉首大學 湖南吉首 416000)
目的 初步探討湘西地區大學生生命質量狀況。方法 采用分層、隨機、整群抽樣方法。以湘西地區2所高校做為初級抽樣單位;各高校分層抽取4個年級作為次級抽樣單位;每個年級整群抽樣一個班級,隨機抽取40個學生作為三級抽樣單位;填寫經過本土化修改和信度效度檢驗的《湘西地區大學生生命質量調查問卷》生命質量量表(WHO-BRIFE),運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 回收合格問卷880份,WHO-BRIFE生命質量及健康狀況平均分(總分)為64.16,除環境領域外,4個領域均有顯著差異。大學生的生命質量在專業性質、性別、年級方面有顯著差異,但生理領,無顯著差異。不同年級大學生總分存在顯著差異。體育專業大學生生命質量得分顯著高于文理專業性質的學生,理科學生在行為與心理方面與文科學生有顯著差異(P<0.05)。行為領域評分男生高于女生,而在社會和心理領域評分女生高于男生。結論 應針對大學生生命質量得分情況進行改善,提高大學生生命質量。
湘西 生命質量 大學生 體育
高校擴招使更多青少年接受到了高等教育,但大學生人數的急劇增長使大學生所面臨的競爭非常嚴峻,經濟、學業、就業、人際關系等多方面的巨大壓力,使大學生的生命受到不同程度的壓抑,表現為一些大學生逐漸失去自信、無法適應環境、喪失信仰、身心疲憊,易于出現情緒不穩、激動,煩躁、不安,對外界及對自身易產生懷疑、不信任(張日升,1993年)。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就要注重人的主觀體驗。湘西地區是湖南省唯一的西部大開發地區,作為邊遠山區城市,這里匯集了一些普通高等院校,開展湘西地區大學生生命質量的研究,為學生的健康和走向社會之后的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1.1 研究對象
對湘西兩所普通高等院校(吉首大學,懷化學院)四個年級(2010級、2011級、2012級、2013級)的全日制本科生,包括文科類專業,理科類專業和體育類專業學生(男生441人,女生439人)。共發放問卷960份,回收有效問卷880份,有效回收率為91.66%。各統計變量如表1所示。
1.2 研究方法
采用經過本土化修改的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簡表(WHOQOL-BREF)中文版[2]作為生命質量的測定工具。以班級為單位整群抽樣,所有數據用SPSS 17.0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

表1 回收各專業合格問卷
表2 湘西地區大學生生命質量得分(±s)

表2 湘西地區大學生生命質量得分(±s)
維度 Max Min x±S生理 100.00 43.00 67.50±9.33行為 84.00 42.21 58.72±6.73心理 90.00 40.81 59.71±7.96社會 88.60 40.00 63.23±6.81環境 100.00 41.32 60.77±9.62
2.1 大學生生命質量得分
根據量表計分要求,每個領域共5道題,選項從低到高依次為1~5分,每個領域最高得25分,最低5分,百分制得分轉換方法:(領域粗分-領域最小分)×100/(領域最大分-領域最小分)。領域粗分為該領域各條目得分之和。湘西地區大學生各個領域得分見表2。
從表2可知:(1)湘西地區大學生生命質量在行為維度得分最低,其次為心理維度,生理維度得分最高;(2)各維度最低得分與最高得分有較大差異;(3)大學生生命質量的得分越高說明生命質量越好。湘西地區大學生生命質量總得分偏低。
2.2 男、女大學生生命質量得分
從表3我們可以得出,男女大學生生命質量各維度得分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兩個維度,分別是心理維度(P<0.05)、獨立性維度(P<0.01)。表明大學生生命質量存在性別差異。男女生各維度的平均分雖無顯著差異(P>0.05),但男生生理和環境兩個維度平均分均略高于女生,社會維度平均分低于女生。
文科與理科學生在行為維度有顯著差異(P<0.05),其他維度平均分無顯著差異(P>0.05),但除行為和環境方面理科平均分略高于文科外,其他維度文科平均分均略高于理科。體育專業的學生在生理、心理、獨立性等方面得分均高于文科和理科的學生,存在顯著差異。
2.3 不同專業性質大學生生命質量得分(見表4)
表3 男、女大學生生命質量各維度得分(±s)

表3 男、女大學生生命質量各維度得分(±s)
注:P<0.05具有顯著性,P<0.01具有非常顯著性,下同。
維度 男生 女生 P生理 75.10±15.12 76.98±18.11 0.107行為 74.24±12.55 68.21±14.15 0.012心理 53.42±18.56 61.81±13.82 0.009社會 66.65±15.36 68.74±21.17 0.013環境 64.68±19.78 60.32±17.61 0.120
表4 不同專業性質學生生命質量的得分(±s)

表4 不同專業性質學生生命質量的得分(±s)
注:*表示P<0.05。
專業 生理 行為 心理 社會 環境文科 77.10±15.12 64.64±14.55 60.42±18.56 67.65±15.36 58.68±19.78理科 78.98±18.11 69.21±14.15 53.81±13.82 64.23±13.12 66.32±17.61體育 86.22±12.31 74.37±14.11 71.97±11.24 75.36±15.82 76.98±13.49 F 7.767 9.678* 13.723* 8.527* 6.296*
表5 不同年級大學生生命質量的分析(±s)

表5 不同年級大學生生命質量的分析(±s)
注:*表示P<0.05。
年級 生理 行為 心理 社會 環境2010級 79.36±12.48 71.25±12.51 55.29±13.47 58.31±13.45 59.32±15.81 2011級 81.45±14.31 69.39±12.27 72.41±14.32 71.38±11.57 70.56±13.93 2012級 80.46±13.28 66.20±14.22 70.39±16.22 67.25±18.32 72.25±15.79 2013級 78.19±16.27 59.14±15.08 66.86±16.79 74.34±11.59 62.84±14.67 F 3.861 12.284* 14.534* 11.275* 9.443*
2.4 不同年級學生生命質量得分
湘西地處湖南西部,有濃重的少數民族氛圍,經濟基礎相對湖南其他城市比較落后。在武陵山的包圍下,學生接觸外邊世界的機會相對更少,但是這也有利于專心于學習。本次調查采用經過本土化修改的生命質量調查問卷簡表,調查發現學生在行為心理和環境領域得分較低。這說明大學生的獨立能力行動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環境領域得分較低可能是因為近幾年高校的擴大招生規模,同時學校的教學設施、體育場館、醫療保健等建設未到位,學校的知名度不高有關。
3.1 性別因素對大學生生命質量的影響
大學生生命質量在性別上存在差異本次調查男女生在生理維度得分不存在差異,但從以往大學生體能測試結果來看,學生的體質體能是逐漸下降的,應高度關注男女大學生的身體健康。男生在心理和社會支持領域得分低于女生,而在行為維度得分高于女生,這種差異體現了男生獨立性比女生要強,做事情有條理,對時間利用比較合理,男生在參與體育活動方面比女生更積極。獨立性同時也是一柄雙刃劍,由于傳統社會價值賦予男性堅強的形象,男生在遇到困難時一般習慣于獨自承受,往往不會向他人尋求支持和幫助,當面對現實的威脅和挫折打擊時,必然會使男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體驗下降,也會影響他們的心理承受力。而女生在學習和生活雖然容易受情緒的影響,但當她們遇到困境時,會積極尋求幫助。
3.2 專業性質對大學生生命質量的影響
不同專業比較表明,體育學科的學生生命質量的得分比文科和理科的學生都要高,這可能與體育專業的學生有更多的運動健身機會,并且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等相關課程有關。文科專業性質的學生在環境、心理和社會維度維得分均高于理科學生,但行為獨立性領域得分低于理科生。這一結果說明,文科學生更愿意主動與人打交道,發現生活中的美,及時排解遇到的心理問題。而理科生則更加理性,學習效率高,獨立性強。
3.3 年級對大學生生命質量的影響
大四的學生(2010級)生命質量得分與大三、大二、大一之間存在顯著性差別,大四最低,大一次之。大三與大二無顯著差異,并且得分高于大四和大一。在生理、獨立性、社會和環境領域,大四學生與其他三個年級之間均存在顯著性差別,仍以大四最低。在社會領域大一學生得分顯著高于其他三個年級,可能是因為大一的學生受到更多的家人和同學的支持。本次研究是在大四學生即將畢業離校時做的,這一結果說明大四學生在面臨畢業時在心理上產生焦慮,在社會關系上不像大學時那樣有熱情,在社會關系中他們渴望經濟獨立,渴望自由,但又擔心自身的能力。這一結果同時說明,大一新生來自全國各地,對環境還不是很熟悉,更期望有一個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同時對氣候、飲食習慣等還不適應,導致環境領域得分較低。而大二大三的學生已經對環境有所適應,有的甚至已經喜歡上了學校的環境,所以得分較高。
綜上所述,生活質量的提高是社會發展目標的一部分,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建議有關部門應重視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組織更多的體育活動,促進學生通過體育鍛煉的形式來提高生命質量。對文科學生應引導其獨立行為的能力,理科學生要引導他們多參加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同時加強學校的軟件和硬件建設,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提高大學生的生命質量。
[1]李家才,李成兵,查梅,等.大理學院大學生生命質量的調查分析[J].大理學院學報,2006(10):80-82.
[2]方積乾.生命質量測定方法及應用[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29-31.
[3]李廣玉,劉福軍.華北兩所高校大學生生命質量的調查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12(5):377-378.
[4]周長城.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J].武漢大學學報,2004,5(57).
G804.49
A
2095-2813(2014)12(b)-0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