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新沂市柳琴劇團 221400)
旦角,指戲曲中的女性形象,分為青衣、花旦、刀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類別。花旦興起于元雜劇,是中國傳統戲曲角色行當,是中國戲曲旦行中的一支,區別于正旦(北方劇種多稱“青衣”)、武旦和老旦,扮演的多為青年或中年女性的形象,性格活潑開朗或潑辣放蕩,常常帶點喜劇色彩;身著短衣裳,如褂子、褲子、裙子、襖,有時穿長衣裳,也繡著色彩艷麗的花樣;動作敏捷伶俐,表演以做功、說白為主,說白主要是京白,韻白較少。如《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烏龍院》中的閻惜姣、《春草闖堂》中的春草等。
花旦中,又有閨門旦、玩笑旦、潑辣旦、刺殺旦的分支。閨門旦,扮演的是還沒有出嫁的少女,性格內向、靦腆,與正旦接近,如京劇“荀(慧生)派”戲《勘玉釧》中的俞素秋、《紅樓二尤》中的尤二姐、《嫁衣血案》中的巧云、《鳳還巢》中的程雪娥。玩笑旦,扮演的是喜劇、鬧劇中愛說愛笑、好打好鬧的人物。不唱“皮黃”,而唱“南鑼”“吹腔”“柳枝腔”等民間小調,用嗩吶伴奏。如《小上墳》《小放牛》《打面缸》《打花鼓》中的女性。潑辣旦,扮演的是舉止放蕩、說話鋒利的女性。如《翠屏山》中的潘巧云、《烏龍院》中的閆惜姣、《巴駱和》中的馬金定。刺殺旦,有兩種認識:一是說刺殺別人的;一是說被別人刺殺的。前者如《雙釘記》中的白金蓮、《雙鈴記》(也稱《馬思遠》)中的趙玉、《殺子報》中的徐氏;后者如《戰宛城》的鄒氏等。
從廣泛的角度來看,花旦又有“大花旦”“小花旦”之說。大花旦,雖身份卑微,卻成長于大戶人家,如戲里的豪門丫環使女,《西廂記》或《紅娘》中的紅娘便是。而小花旦,為小戶人家的閨秀,或丫環使女,如《豆汁記》中的金玉奴、《勘玉釧》中的韓玉姐、《花田錯》中的春蘭。
提到戲曲藝術中的花旦行當,就不能不提“四大名旦”。“四大名旦”是指在京劇藝術表演中,梅蘭芳、程硯秋、荀小云、荀慧生四位京劇表演藝術家被譽為“四大名旦”。他們以風格獨特的演技在京劇舞臺上盡領風騷數十年,為京劇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簡單來說,梅蘭芳功底深厚,文武兼長;臺風優美,扮相極佳;嗓音圓潤,唱腔婉轉嫵媚,這種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梅派”。程硯秋受師于梅蘭芳,在唱功上他講究音韻,注重四聲,追求“聲、情、美、永”的完美結合,創造出一種幽咽婉轉、起伏跌宕、若斷若續、節奏多變的唱腔,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程派”。荀慧生汲取梆子戲旦角藝術之長,熔京劇花旦的表演于一爐,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荀派”,其念白有獨特的風格,柔和圓潤,富于韻律美;唱腔柔媚婉約,委婉動聽,俏麗多姿,聲情并茂,感人至深;動作美、媚、脆,尤其講究眼神的運用,一舉一動、一指一看節奏鮮明,講究一出場就光彩照人,滿臺生輝。尚小云唱腔以剛勁著稱,字正腔圓,善于使用顫音,崤拔高昂。念白爽朗明快,流利大方,做功身段寓剛健于婀娜,武功根底深厚,嗓音寬亮,世稱“尚派”。
花旦(包括花衫、貼旦、小旦)的面部化裝,一般是濃裝艷抹,臉上的脂粉要搽得較重。由于具體的角色不同,眉眼的形態也應略有不同。扮演天真活潑的少女時,像《佳期拷紅》的紅娘、《春香鬧學》的春香、《拾玉鐲》的孫玉姣等,演員眉眼的描畫宜俊秀,口紅要涂得重一些。為了表現少女的面部化裝特征,眉心可畫一紅點。而扮演一般的青年婦女時,像《奇雙會》的李桂枝,演員眉眼的描畫要略重一些。若扮演輕佻風流的婦人,像《烏龍院》的閻婆惜、《翠屏山》的潘巧云,演員眉眼的描畫要濃要重,眼圈宜寬黑,重涂口紅。面部化裝須在艷麗中帶有輕佻的神態(從前扮演這一類的角色,也要點額。有的在眉心或腮邊畫紅梅花或海棠花,叫做靨飾)。若扮演性格潑辣的婦人,像《打灶分家》的李三春、《獵虎記》的顧大嫂,演員的眉眼宜粗大,面部化裝要突出潑辣、直爽的神氣。
花旦行當唱做俱重,以做功為主,動作性很強。在“做”方面,尤注重舞蹈性,這與花旦通常表現少女形象是分不開的。少女天真、純潔、開朗,正當生命的清晨,日常生活中很多活潑的少女連走起路來都蹦蹦跳跳,更何況在舞臺上,演員更應該將人物的特點著重表現出來。演員如果扮演的是貴婦、小姐,那么一般舉止矜持含蓄,有大家規范的氣質;如果扮演的是妙齡少女,就要活躍外露,動作較多,這也許是花旦在臺上一舉一動注重舞蹈性的原因之一。舞臺上的花旦哪怕站立不動,也講究獨特的“塑型美”,時時處處起著美化舞臺、烘托中心的作用。
花旦是傳統戲曲女性角色,與青衣的重唱功不同,其特點是重念功,善話白,在舞臺上多念散白、重做功、重神采、不重唱功但要求唱腔秀麗靈巧。花旦與青衣同屬于旦行當,因此在唱腔方面也屬于民族傳統的發聲方法,講究音色明亮,共鳴腔調節較小,聲波在硬腭及口腔上部振動較多,聲音靠前,聲音顫動幅度較小,吸呼部位較深,講究氣沉丹田,排氣量相對較小。京劇旦角的唱法特點是用小嗓子(習慣上也叫假嗓子,就是“陰嗓”),一般地說小嗓子是比大嗓子(習慣上叫它本嗓,就是“陽嗓”)來得窄。演員在演唱時應唱得又寬又亮、又脆又甜,能高能低而又要柔美光潤,要達到這一點除了用氣、發音之外,咬字、吐字也是很重要的。
提起花旦行當,人們總是把她和笑聲聯系在一起。花旦通常是聰穎、調皮、歡樂的美貌少女,與悲情的青衣恰成鮮明對照,與雍容大度的正旦也有明顯區別。作為花旦演員,如何才能在舞臺上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是必須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花旦一般扮演的都是配角,如小姐、丫環、村姑之類。作為配角演員,就應該在舞臺上“配好戲”,做到既不能瘟了戲,又不能搶了戲;既要完成自己的戲,又要激活他人和全臺的戲。花旦演員在進行表演之前,首先,應該認真挖掘角色人物本身,抓住人物典型的性格特點,把控好人物的情緒變化,理順人物性格發展的脈絡。其次,在表演時,演員不能只靠劇本的描述去生硬地表現人物,而應把自身在生活中的經歷和經驗融入其中去想象和豐富角色。再次,要細致研究劇中的人物關系,包括人物之間的沖突。因為臺上每一個角色都是整部劇的一部分,即使角色的分量微不足道,但是只要認真研究思考,也能在劇情需要時,見縫插針地演好戲,達到與主角交相輝映的效果。最后,要抓準所扮人物在全劇以及各場戲中的“定位”,只有定位定準了,才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