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科技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 437000)
都說現在的大學生是缺少創新意識的一代大學生,問題的關鍵不在學生,而在于現在的大學教育模式。目前,絕大部分高校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盲目擴招,導致學生整體素質下降,高校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學生的日常管理當中,教學環節重視不夠,學生普遍缺乏創新的意識、創新欲望、創新思維和創新所需的觀察力,再一個原因就是教育師資的不平衡。
現簡單介紹一下國外在大學生創新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經驗。
美國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在一些大學設立創新中心,指導學生的創造發明活動。并在許多大學開設了一系列專門訓練和培養大學生創造意識和能力的課程。美國的教育政策始終注意引導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德國自1998年始大力推行科技戰略從“研究”政策向“創新”政策轉化,1998年的《德國技術能力報告》《德爾斐研究報告》和《德國科研報告》都明確指出了把“創造知識”和“知識經濟”作為未來的發展戰略,并實施了“大學生科研津貼制度”,以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參加科研活動。
我們的近鄰日本更是把發展創新能力視為國策,把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作為日本通向21世紀的教育目標。日本的創新模式最值得我們借鑒,尤其在產品設計方面。日本工業設計創新策略可以視為一套完整的體系,從國家管理部門到企業,都將創新作為生存之本。
我國的產品設計專業大學生如何探尋適合自身的創新之路?如何培養和激發創新思維?集合自身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和思路。
由于我國的設計專業起步較晚,國內早期的產品專業課程設置,相當一部分是在借鑒和照搬國外的模式和思路,尤其受包豪斯學院的影響,早期的專業課程設置一般都處在探索和摸索階段。
在具體專業課程的設置中,可以適當增加實踐課程的比重,讓學生走出課堂,能更好的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成果,用具體的實踐加深和鞏固對基礎知識的認識。以前曾現場聆聽過李樂山教授的講座,他對學生的創新和動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也有些行之有效的舉措和模式。在課程設置中,加重了創意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比重,諸如頭腦風暴、快題設計等,旨在不斷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鍛煉他們的創新思維。
產品設計專業的學生除了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以外,還要不斷的增強和提高自己的實踐動手能力。國家現在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提倡和鼓勵在校大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創新創業訓練和實踐,各高校也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探尋適合自身的鼓勵學生創新創業的項目和措施。以項目為引導,通過具體的設計項目增強學生的參與熱強,通過課外興趣小組和學生工作室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真正的讓學生體驗產品設計的樂趣和價值。有條件的高校應成立專門的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基地采用物業化管理,采取公司化的運營模式,達到條件的可以幫助其注冊公司,逐步實現收益。
課堂教學主要是將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對課堂教學效果最好的檢驗就是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別的設計競賽。全國每所高校都會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開展一些的設計競賽活動。有的高校在組織學生參賽的時候非常的有目的性,組織前會認真的篩選,結合自己學校的特色來甄別對待;部分高校會專門跟企業合作,組織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創新訓練或課題研究。無論是哪種形式,出發點都是盡可能的激發學生的創作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比賽的方式,可以更大范圍的接觸其他高校的師生,對照別人的作品來審視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水平,在比較中發現問題并找到突破口。再加之現在的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用以賽代練的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綜合實力,在未來的就業競爭中給自己增加砝碼。
目前全國高校的教育模式基本是“1+2+1”的模式,也就是大一主要是打基礎階段,大二、大三是系統的學習專業知識階段,大四主要是畢業創作和畢業實習時間,并且主要的文化課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學年。學生通過前兩年的系統學習,對本專業的知識有了清醒的認識和掌握,在大三學年可以集中組織學生參加設計競賽,強化和升華所學理論知識,鞏固成果并查找差距和不足。無論是政府組織的,還是企業為征集創意方案而專門開展的設計競賽,我們都應當鼓勵和動員學生積極參賽。同時,對學生的創造發明累設計,要積極找相關部門申請專利,提升產品的設計附加值。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真正認識設計所能帶來的巨大價值,從此可以愛上設計。
現在全球范圍內都在講究創新,創新也實實在在地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僅僅依靠制度的完善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現階段創新力不足的窘境,除了制度保障和支撐以外,我們還要有實踐,要認真思索和探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在統一目標的指導下制定適合自身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和課程體系,理論指導實踐,反過來要敢于和善于用實踐檢驗和補充理論知識。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創新人才的培養將成為大多數高校的永恒命題。
參考文獻:
[1]岳曉東,龔放.創新思維的形成與創造性人才的培養[J].教育研究,1999(10).
[2]沈興全,吳淑琴,溫全生,李俊華.測試報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現狀與培養[J].中國青年研究,2002年第3期.
[3]呂衛.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思考[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