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茂 匡麗春 張鳳秋 (..湖南科技學院 4599;.永州市第七中學 4599)
《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培育創意產業市場,推動創意經濟發展的根源在于教育,在教育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但在互聯網技術高度發達、信息飛速傳播的現實背景下,藝術設計行業中設計大同的情況日益嚴重,這對高等學校的藝術設計教育產生了極大地沖擊,學生在進行方案設計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從網絡上尋找類似的案例進行借鑒甚至抄襲,而不是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獨立思考,創新就無從談起,這對學生個人的發展、設計行業的發展以及整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都有著極其負面地影響。因此,如何提升以及通過何種途徑來提升藝術設計類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讓“設計”回歸本源,是值得每一個藝術設計教育工作者應當深入思考的重要課題。
對“開放性實驗”教學模式的研究始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美國,我國最早探索并實施“開放性實驗”教學模式的是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的王金發教授。“開放性實驗”教學模式的提出,其基本內涵和最終目標就是培養創新性人才。提倡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通過實踐達到學習的目的,以此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過程有其獨特性,所有的課程作業都必須以完整地設計方案或者是實物的形式來呈現,因此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對于項目的設計只做指導,學生必須根據老師的講義及項目的設計要求,查閱相關資料,完成項目的方案設計或實物制作。這種教與學的過程,符合“開放性實驗”教學模式的內涵。但如何準確地把握“開放性”的尺度以及采取何種形式的“開放性”,進而達到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創新意識的教學目的,目前在中國高等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中還沒有形成體系,還處在探索階段。
當前我國正處于大力發展創意產業的背景下,藝術設計行業應當以培育創意市場、推動創意產業發展為己任,但究其根源,在于培養創新人才,藝術設計教育就是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為基本教學目的。基于“開放性實驗教學”的基本內涵和最終目標,其越來越成為了我國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研究熱點。通過開放性實驗教學,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在開放性實驗教學中應當通過何種途徑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
教學內容應當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師生相互作用,為達成教學目的所生成的理念、信息和素材等方面的綜合。但長期以來,很多人拘泥于課程標準,以課程標準為教學的唯一準繩,但任何一本教材的課程標準和課程內容都存在著封閉性和靜止性的局限。因此在藝術設計教學中,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注重授課內容的、授課方法的發展性與創造性,教學內容要基于教材,但更要求高于、寬于教材的所設標準。例如在《裝飾畫》課程的教學中,為了制作某一作品,應鼓勵學生多思考、多實驗,嘗試通過教材沒有介紹的全新技法、工藝、材料等來實現作品的繪制。以此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拓寬學生的思維,進而達到培養創新思維的目的。
在開放性實驗教學中,采用何種教學方式對于學生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傳統的設計教學形式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學過程按部就班,老師講,學生聽,不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的參與性、互動缺乏,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創新就無法談起。因此,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湖南科技學院美術系在近年的實驗教學中進行了“開放性”的實踐:
以賽促學、以賽代練就是在開放性實驗教學中,將各類藝術設計競賽作為引入到課堂。
由于藝術設計競賽設置的評比標準更高、原創性要求更強,將這些要求與課程作業相結合,就需要學生在進行方案設計的時候更加主動、獨立地思考。通過這種訓練方式,極大地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眼界,為創新思維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在實驗教學中引入“項目制”,就是將企業的實際項目作為課程作業的考核內容,優秀作品可以作為中標方案,學生直接參與項目施工。但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存在著針對性不強、隨意性較大、實用性欠缺、協作性較弱、創新性缺乏等問題。在引入“項目制”之后,能很好地杜絕以上問題,同時又能樹立起競爭意識;團結協作意識;靈活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綜合能力,讓創新成為一種可能。
研究性學習對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通過對課題的申報、研究、實踐和總結等流程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嚴謹地科學態度以及拓展學生無限地創意空間,這樣就讓創新思維有了智力支持。
藝術來源于生活,藝術設計更是要求從業者有相當地實踐經驗。例如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做一個購物空間的方案設計,如果學生對購物空間的經營理念、市場定位、建筑結構、功能需求等問題不能進行實地調研,就不可能做出完整地方案設計,更不可能有創新。因此,開放性實驗教學不能局限在實驗室和課堂。應當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選擇恰當地教學場地,通過現場教學使學生身臨其境,輔以講解、分析,這樣學生才能學會評判一個方案的優點和不足,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創新思維創建先決條件。
實施開放性實驗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但對于設計作品本身來說,其質量優劣、創新與否本來就不容易評價,因為其沒有評價模式和標準答案。在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考核、評價的時候,我們應當秉承“開放”的態度,幫助學生通過自評、互評以及教師評價等形式,進行縱向和橫向的對比,讓學生了解自己當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能僅以學生作業最后的效果給予評價,否則會阻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欲望的發展。
近年來,湖南科技學院美術系大力推進以培養創新思維為目的的開放性實驗教學,并出臺了一系列的幫扶計劃和獎勵措施,取得了可喜地教學成果。其中:學生課題獲得國家級立項的一項,省級立項的三項,發表研究論文十余篇;在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中裝杯”全國大學生空間與環境藝術設計大賽、“新魯班”全國家具設計大賽、中國大學生美術作品年鑒、湖南省大學生“挑戰杯”以及湖南省“大學生文藝匯演”等國家級、省級大賽中獲獎的有四十人次;同時在與企業合作的中也取得了累累碩果,有三十余項設計方案被企業采納并實施。這些在實施開放性實驗教學中取得的成績,能夠激發更多學生的學習熱情、噴發出無限地創意,這也是實施開放性實驗教學的初衷。
21世紀高等教育的要務之一是:要有以學生為中心的新視角和新模式,使學生能夠以批判精神思考和分析社會問題,尋求解決的辦法。讓學生找尋到“設計之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讓藝術設計教育回歸“本源”,開放性實驗教學只是途徑之一。更多的課題還需要廣大的藝術設計教育工作者及從業者進行更加廣泛、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1]鄭家茂.開放·創新:實驗教學新模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楊球旺.普通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以賽促學”教學模式研究[J].美術大觀,2012年11期.
[3]梁幫璽.淺談開放式教學[M].華章,2012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