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青 (杭州市文一街小學 310000)
周一貫老先生在《“生本課堂”教育的原點思維》中指出:“相信每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研究每個學生”“發展每個學生”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對培養目標作了調整,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多元并重的價值取向,鮮明地昭示著新課程由單純注重傳授知識向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功能轉變,昭示著我們的培養對象不僅僅是認知體,而是生命體。
“生本課堂”是一種新的教學形態,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的教學活動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要出發,確定學習目標,選取學習經驗,優化教學方法,做到以“生”定教,使教學更加適合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生本課堂區別于傳統課堂的顯著特點,這要求教師的教學活動必須擺脫自我和成人的視界,樹立在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把學生當作學習任務的“首要責任人”,更多地研究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要把思考的權利、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放手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建構自己的意義世界。
“生本化”的課堂教學既是學習認知的活動,更是促進生命發展的過程,這要求我們的教學設計不能單純以知識獲得為目標,而是要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定,把重知識傳授轉變到重發掘潛能、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把重結果轉變到重過程,從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生本課堂要堅持民主性原則,重建和改善課堂人際關系,建立平等互愛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環境。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廣度和深度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要轉換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允許學生敢于質疑教條,追求真理,成為知識的主人,創設一種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
教學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活動,其中“對話”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特征。課堂教學正是師生對話、信息溝通、情感交流、思想碰撞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的求知欲望、探究沖動和學習熱情才得以激發和喚醒,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才能實現從量變向質變地飛躍。
基于生本課堂的特點,如何奏響生命課堂的主旋律,營造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本課堂,這就需要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
音樂在人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無論高雅與俚俗,均有其頑強的生命力。我們可以通過音樂來幫助學生解讀文本。
案例一:我在教《春天在哪里》(口語交際)時,放了一曲《春天在哪里》,讓學生們聽完這首曲子后說一說腦海中呈現了一幅怎樣的春景圖。通過聆聽,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感官刺激,把口語交際與學生的情感活動結合起來,激發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興趣。
可見,在語文課堂中巧妙地引進音樂,能使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更加地發揮潛能,更好地入情入理,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有效的教學策略。
在語文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象、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將知識一目了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在特定的情境中,學生有了思維活動的依托,就可展開想象、激發創新。
案例二:我在講《淺水洼里的小魚》“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這些小魚都會干死。”時出示小魚被困情景的畫面,讓學生仔細觀看,體會小魚越來越危險之后,說一說此時的小魚可能會怎樣?它會怎樣掙扎?最想說什么?此時學生的話匣子就打開了,有的說:淺水洼里的水越來越少了;有的說小魚已經喘不過氣來;有的說小魚快死了!還有的說:來人啊!救命啊……這樣就激發了他們的想象思維,激發了他們內在的創造潛能。學生有了這樣的體會,對于有感情地讀出小魚的艱難處境就水到渠成了。
小學語文教材是一座內容豐富多彩的大樂園,在其精彩的舞臺角落中依然存在許多值得深挖的空白處。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常常要積極挖掘教材空白;要善于做個“探寶者”,將學生帶入空白處進行挖掘,并借助教材空白發展其創新求異思維,鍛煉說話能力,進行情境再現與信息交換等訓練,使課堂教學開放而活躍。
案例三:我在講完《坐井觀天》后,給學生留了這樣的問題:青蛙跳出井后,它看到什么,心里怎樣?這樣就打開了學生的想象之窗,激發了他們的創造思維,在自由的想象中產生了大量的不同凡響的創造成果。
案例四:我在講《小柳樹和小棗樹》時,讓學生們續編故事第二年春天和秋天,他們之間又會發生什么事呢?學生們續的結局異彩紛呈,整堂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由此可見,引進空白藝術,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思維,誘發他們多思,從而使生命體不斷地生成和進化。
總之,要想有效的實踐生本課堂,只有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構建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為了讓生命在知識的陽光中盡情舞蹈,讓我們在生本課堂中努力踐行吧……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董奇、趙德成.發展性教育評價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2003年8月.
[4]王深根.全國小學語文新課程經典案例賞析[J].寧波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5]王濤.落實“生本課堂”提高學生素質[J].教學月刊,2011年10月.
[6]盧偉艷.“生本課堂”更精彩[J].教育研究,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