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輝
摘 要:主要針對高職院校自主招生類學生的文化基礎、思想覺悟等方面的特點以及思政課教學存在的實際問題,探討了針對這類學生在高職思政課進行差異化教學改革的意義,并提出了以“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為核心的具體改革舉措。
關鍵詞:自主招生;思政課;“教學做”
中圖分類號:G7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5-0232-02
近年來高職院校招生發生了重大變革,其中《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規劃綱要(2010—2020)》對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具體要求:“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學生多次選擇,逐步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高校招生提出了“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加快推進職業院校分類招考或注冊入學”的改革思路。從2010年開始廣東省在全省15所高職院校中進行對口自主招生試點,以東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近兩年來每年招收對口自主招生類學生都接近了1 100人左右,且全部為廣東生源,這部分學生數量占在校學生的比例由2011年的13%逐步上升到2013年的20%。隨著高職院校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入,對口自主招生兩年制生源的學生比例會逐步上升,由于這部分學生自身的生活條件、文化基礎、人文素質、學習興趣的特殊性,傳統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模式、方法、手段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教學實效性大打折扣。所以,非常有必要針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際需要和思政課教學應該發揮的功能和作用對這部分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突出對他們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和教育。
一、高職院校自主招生類學生的思想文化特點與存在的問題
1.學生愛國意識比較強,但理想信念弱。這部分學生大多通過網絡了解國家和社會發生的重大事件,對某些問題有的同學也有自己看法,但他們的一些認識往往受網絡輿論和周圍人的影響,表現為偏激、片面、孤立。比如釣魚島事件激發了他們樸素的愛國熱情,但由于生活在物質生活相對比較富裕的時代,對未來就業方向和職業規劃沒有緊迫感,對未來的人生沒有明確的追求,更缺乏艱苦奮斗和努力拼搏的勇氣和動力,表現在學習中缺乏對科學文化知識努力追求的勇氣和動力。
2.學生有公平正義的訴求,但人生價值觀模糊。由于這部分學生生活條件大部分比較優越,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比較看重眼前利益和物質的回報,帶有明顯的功利主義色彩。盡管他們對貪污腐敗、社會不公、貧富分化,環境惡化等社會現象也感覺不滿,但同時自己也感覺無能為力。
3.學生動手能力強,但對思政課教育功能認識不清楚。這部分學生在中職階段由于客觀因素的影響,偏重專業技能的學習,對文化課尤其是思想政治課是忽略的,特別是部分中職學校的政治課教學僅僅停留在知識傳授的層面,只是告訴學生如何背題、如何應付考試,由此在他們心理上形成了思想政治課是空洞的,沒有實際用處的心理,所以一上高職他們首先對這門課有偏見和逆反心理。
4.學生低調內斂,但不善于表達。廣東學生的自身特點是普通話表達比較弱,盡管在心里對某些問題有自己的主張和認識,但不善于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發表意見。由于地方商業氛圍濃郁,他們對經商賺錢有天然的興趣,但對政治問題和國家大政方針沒有求知欲,所以他們對思政課的課堂發言、討論、辯論等互動教學方式比較消極。
5.學生厚道淳樸,但文明禮儀修養不高。自主招生的學生行為比較樸實,大部分能按時上課,但課堂組織紀律性比較差,比較懶散、愛說話,玩手機,穿拖鞋、甚至睡覺等。
6.學生民主的意識較強,但集體主義觀念比較差。廣東的學生由于地處改革開放前沿,耳濡目染,他們自立意識和民主意識比較強,并且比較看重個人利益,所以對老師的話和書本的知識他們不會盲從,所以,對思政課的教學實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自主招生類學生思政課進行差異化教學改革的意義
1.進一步提高自主招生類學生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在對自主招生學生的教學中,如在思政課中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計劃比例做出調整,對課堂理論教學內容進行整合,突出知識“夠用”和“實用”,將對學生素質教育主要融合在學生的課堂實踐教學和課外實踐教學中,將能夠體現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特色和針對性,進而使學生能夠在“學中用,用中學”的知行合一的一體化教學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法律素質和政治素質,提高自主招生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2.適應兩年制自主招生試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客觀需要。兩年制自主招生試點專業目前普遍采用是“1.5+0.5”人才培養方式,教學時間安排非常緊張。其中1.5指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是一年半,還包含校內實踐教學;而0.5主要是指學生校外實習、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的時間是半年。在有限的校內學習時間,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要精練,可以縮減部分理論課時,增加相應職業基礎課和職業技能課的教學時間。思政課縮減下來的理論教學課時可以追加到實踐課時中,可以考慮讓思政課教師在學生進行實習時參與進去以思想教育導師的名義,解決學生實習中遇到的思想修養方面問題以及職業道德、法律知識方面的困惑進行及時溝通和解決,讓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真正起到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作用。
3.適合自主招生學生自身特點和文化基礎的必然要求。自主招生的兩年制學生和三年制高中畢業的學生學習基礎和特點有明顯區別。這部分學生由于在中職階段重點學習的是專業課,對文化課特別是思想政治課的學習沒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很大程度上存在著在上思想政治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說話喧嘩,影響課堂紀律;部分學生身上存在理想信念淡漠、自我修養較低,缺乏集體主義觀念、缺乏獨立思考問題的意識等缺陷。這些情況說明如果繼續按照常規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會出現教師教學很辛苦,學生卻沒有學到太多知識的尷尬局面。
4.促進中職德育課教學內容與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的銜接和融通的必要選擇。根據我們的調研了解,現在的中職德育課教材內容和高職采用統編教材內容有一部分是重復的,如果高職教學的課堂上繼續講這些內容,學生既感到乏味無趣,同時浪費非常寶貴的時間,所以必須對在課堂理論教學中以“夠用”為原則,對重點知識和新增加的知識點講透講細。同時教學的具體方法和手段要有變化,要讓學生參與進來,要調動他們閱讀和思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已經學過知識和一般知識點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結合案例進行解析,使課堂氣氛活躍、生動、有趣,促進中職和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的銜接和融通。
5.為今后適應“高職院校”自主招生發展趨勢做好教學改革方面的準備。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以及高考制度改革深入,我院學生的生源將逐步以“自主招生”和“對口升學”學生為主,他們普遍文化基礎弱,動手能力強,學習基礎差,學習興趣不高,這就要求高職專業課教學突出實踐教學,教學主要場所是實習車間、實驗室和實訓基地,而思政課教學改革必須和高職人才培養目標一致,由理論教學為主,轉變為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學生活動三位一體并重的教學形式,突出“學中用,用中學”的知行合一的一體化教學模式。
三、自主招生類學生思政課改革的探索
1.強化工學結合的教學理念,突出實踐教學比重。工學結合的教學理念主要是突出教學過程的開放性、職業性和實踐性,這與高職思政課的教學目標和宗旨以及自主招生類學生的特點和基礎是相符合的。傳統的教學理念和理論灌輸的教學方式對自主招生類學生不能吸引他們的興趣反而導致其反感,另外他們對理論教學內容的消化也會一知半解。思政課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正確認識社會和人生,提高素質,學會做人。所以:比較把系統的理論社會化、實踐化、簡明化才能讓其產生自身的魅力讓學生把在實踐中體驗的感知現象、社會敏感問題、困惑問題引入課堂,豐富教學社會素材,啟迪學生去思考、質疑和辨析,才能對教學內容有具體化的理解、認知、透視。
2.突出教學內容的現實性、時代性和地域性,增強對學生吸引力。從現實性角度看,應該針對某個現實的政策問題或者理論問題提供背景介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說明道理,教師不提供所謂唯一正確的答案,給學生留下一個探究并解決問題的機會和空間。學生可以閱讀案例資料,在討論和辨析中得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平等參與者。
從地域性看,由于自主招生學生都是廣東本地的學子,因此家鄉的變化和本地的社會聚焦更能激發他們的注意和思考。如“概論”課中改革開放部分可以引用大量本地事例,如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和發展,“東莞模式”的成功與危機等。
3.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敖虒W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核心是“做”,就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際操作。這里的實際操作主要培養動腦思維的技能,是學生通過思考實現理論的認知,教師在“做”的過程中教,學生在“做”的過程中學。如通過材料展示,講議結合,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想和議,引導學生分析,從現象看本質,培養學生分析具體社會問題和社會現象的思維方法和角度。也可以通過具體案例來論證理論,提高學生觀察問題的視野和高度。也可以設置疑惑問題,讓學生交流和探究,加深理解,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增加視頻教學和案例教學的比重,突出互動教學。自主招生的學生一般比較喜歡新鮮有趣和活靈活現的案例,案例教學能擺脫枯燥的理論說教和文字的演列,讓學生進入其中的境況審視現象和道理。同時增加內容簡明、生動有趣的視頻資料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生動形象的聲像中得到思維的啟迪和對社會現象的深度思考,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觀點和認識加以必要的總結和引導。
參考文獻:
[1]尚曉強.對五年制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幾點認識[J].法制與社會,2011(5):241.
[2]陳岑.高職高專院校自主招生類學生思政工作研究[J].湘潮,2011(5).
[3]姜進.高職自主招生與統考招生生源素質比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15).
[4]孫浦辰.五年制高職思政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職業教育,2008(6).
[5]宋志華.基于“教學做”一體化的高職思政課分層教學模式探討[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