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 要:“90后”大學生作為現今我國高校受教育的主體,他們個性鮮明,行為張揚,體現出了時代氣息和年輕人的青春活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發揮思想的引導作用,還要結合時代發展、社會環境和高校發展實際,采取有效措施,促進他們的個性積極健康地發展。
關鍵詞:“90后”大學生;個性培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5-0287-02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世界是一般和個性的統一,是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統一,并且一般性存在于個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當中。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具有青年人共同的積極、向上、充滿朝氣、好學,有著美好的發展未來等符合年輕人的共同特點,除此之外,因為所處的環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心理狀況不同、受到的關愛不同,他們的個性也不相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關注大學生的個性發展,按照黨的教育方針,研究這些新情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
一、個性培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
(一)個性與個性培養內涵辨析
個性是一個中性詞,在不同的環境中,具有不同的含義。心理學的含義是指人成長發展中,隨著實踐和環境的影響,主觀選擇的具有明顯特征的心理狀態,心理學中的個性就是我們常說的人格。社會學中的個性是指在社會范圍內,個體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這種角色因為個體的獨立形態而具有屬于個體獨有的社會性質。教育學中的個性就是指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和特點,人與人之間的不同。總而言之,個性就是一種穩定的心理狀態,由一定的環境影響而形成的,表現為人在社會范圍內與他人之間的差異,有屬于自身特點的社會性。
個性培養,就是指在學校教育中,要根據個體的心理特點、家庭環境的不同所表現出的不同人格進行教育,這種教育尊重個體的差異性和特點,從而讓個體克服自身的不利因素,達到成長和發展的目的,也就是古人常說的“因材施教”。
(二)個性培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
1.個性培養有利于推進以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實施。我國在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治國理念,而“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在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黨中央提出了用“以人為本”思想指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從此,“以人為本”教育理念成為我國教育中的根本指導思想。大學生處于人生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黃金時期?!耙匀藶楸尽钡乃枷胝谓逃砟钜笏枷虢逃ぷ髡咭Y合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心理狀況,對癥下藥,采取適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真正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為大學生個性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2.培養造就創新型人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對大學生的個性培養。未來國際發展,是人才的競爭,根本上是創新人才的競爭。為滿足創新人才培養,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對90后大學生采取個性化培養。人的創造性與個性成正比例,個性越強,人的創造性也越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供思想保障。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90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理想,通過思想教育,幫助他們培養堅定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和包容精神,激勵大學生不斷探索新知識,投身社會實踐。
3.加強對90后大學生個性培養,有利于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大學生的個性差異促使思想教育工作必須有針對性。思想教育尊重個性,結合實際考慮大學生每個人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狀態,根據不同個體,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標。當發現一些教育目標在某些學生身上無法實現時,適當調整教育目標,適應大學生個體的接受能力,通過張弛有度的調節,可以在面對同一群主體時,有差別地實現教育目標。
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個性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很多高校沒有夯實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建設
高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通過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來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例如通過開設《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培養大學生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通過開設《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培養大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和使命意識;通過開設《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讓大學生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不同時期的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認識這些治國理念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通過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識;通過開設《形勢與政策》,讓學生了解國內外發生的時事資訊,培養學生的世界眼光,增強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發展的憂患意識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自豪感。如果各個高校嚴格按照國家教育部的要求,保證課程設置和學生學習的時間,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對學生嚴格要求,是能夠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很多高校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當作補充,在排課時優先排專業課和主干課,而無法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授課時段。由于學校的不重視,很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也不注重加強課程建設,在授課內容、授課方式等方面毫無創新,例如絕大多數高校采取合班授課的方式,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混合在一起,很多教師無法保證知識講授的精彩性,也無法保證知識的細化講解,片面追求課程的進度,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無法滿足大學生的個性化培養需求。
(二)學生管理中忽視個性培養教育的現象嚴重
很多高校輔導員隊伍不健全,人員結構不合理,人員上沒有按照國家教育部師生1:200的比例配齊,很多從事輔導員崗位的人員學歷水平低,并且很多輔導員的專業都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專業,這樣的學生工作隊伍的工作狀況可想而知。工作上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規律,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來管理學生,不會通過走訪、談心等方式來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也不會在學生普遍關心和關注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上給出合理的解讀和正面引導,在對學生發展黨員、評優評干方面不能保證公平公正。很多高校教師自身的社會主義理想和信念淡薄,沒有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無法在學生中發揮榜樣的師范作用。這些弊端,導致很多學生在不滿和迷惑中度過大學生活,這樣的大學生步入社會之后,很難在崗位上做出貢獻,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失效。
(三)校園文化建設滯后
高校的校園文化包括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硬件建設包括校園的基礎設施建設,軟件建設包括學校的規章、制度、校園活動等。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可以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積極向上人格的培養。但是現實中的問題卻很多,在高校置換校園建設中,很多高校在校園圖書館建設、校園景觀建設、實驗室建設方面嚴重不足,而在辦公室建設方面卻盲目擴張;有些學校的規章制度不健全,校園文化活動組織實施隨意性較大,沒有計劃性,也就無從談論營造適合大學生個性發展的校園文化環境。
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個性培養的路徑
對大學生個性的培養,事關國家的創新發展,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必須高度重視,科學規劃,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個性培養中的思想和價值引導作用。
(一)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建設,凸顯思想政治課的個性化培養內容和方式
其一,教學設計中突出大學生的個性化。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大綱中,要制定適合90后大學生個性培養的方案和教學計劃,要針對不同的專業和不同年級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在實踐教學環節和考核方式方面,也要凸顯不同專業,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其二,教師要加強自身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大學生的人生指路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課前要備好教案、備好授課內容,結合不同授對象,引用不同的授課案例,提高業務水平,增強課程吸引力。同時,要把課堂主陣地延伸至課下,通過電子郵件、QQ、微博、微信等方式,密切與學生的聯系,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有利于個性培養的校園文化環境
我們雖然無法改變校園的硬件設施,但可以通過美化校園環境,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精心策劃校園活動等方式來提高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水平。高??梢栽趯嬍椅幕嗉壩幕ㄔO方面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動手布置寢室,美化班級,從而營造適合學生個性培養的小環境建設。學校的后勤、辦公室、學團組織要充分利用學?,F有的廣播、櫥窗、校報、社團等設施,弘揚社會主旋律,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參與校園活動的積極性;在社團建設方面,要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開設學生喜愛的社團,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文體活動;學生工作人員要嚴格準入機制,加強對學生工作隊伍的培訓,從學校整體布局,要求輔導員做好談心工作、走訪工作,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同時完善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保障各種評選活動中的公正公平,只有輔導員、系書記等工作人員起到正面的榜樣作用,就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三)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輔導,培養學生的自我主體意識
90后大學生處在非常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對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容易走極端,為此,需要建設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監控,通過心理疏導和各種主題教育活動,增強大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他們的獨立自主能力。高校要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團隊實踐活動,讓他們通過親身體驗來提高動手能力和關愛他人、信任他人的意識;高校要適時開展心理健康篩查,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采取積極主動的措施,通過做思想工作和心理調適,轉變學生的不良思想傾向。
參考文獻:
[1]張澎軍.德育哲學引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馮增俊.當代西方學校道德教育[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3.
[3]王玄武.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較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4]李嵐清.基礎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和培養跨世紀人才的奠基工程[N].中國教育報,1996-04-12.
[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2004(10).
[6]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