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海龍
摘 要:高校體育是培養優秀體育人才的搖籃,是培養社會體育積極分子與體育骨干的基地。本文主要對高校體育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以及對體育教學觀念的分析和探討,最后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對策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校體育;終身體育;教學 ;改革
高校體育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是培養擁有強健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的高素質大學生。高校體育還擔負著培養學生運動技能、鍛煉體能、塑造體態及陶冶情操等任務。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的高校體育教學,一直以技術教學、技能教學、技能培養為主導思想,過于注重運動教育、技能教育、體能教育,以運動成績為主要要求,這種教學卻反適合當代大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因此,迫切需要對高校體育教學進行改革,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下面將談談本人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一些粗淺看法。
1 高校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1、受傳統體育教育思想影響,教室注重傳統技術動作而忽視學生興趣的培養、創造能力的開發,注重課內教學忽視課外學生獨立體育鍛煉能力。
2、學校體育設施不足。體育設施是影響體育教學的重要因素,體育設施的不足,一直困擾著各級學校。美國的體育設施齊全,器材科技含量高。在美國到處都有體育設施供人們免費鍛煉,從街道到單位,從家庭到醫院,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體育鍛煉設施。馬里蘭大學的游泳館、籃球館、排球館等,可以舉辦國際比賽。而我們的學校體育設施有多少是具有這樣條件的呢?學校體育設施是否充分完備,往往直接影響學校體育工作的實施與開展。
3、教材內容缺乏科學性、健身性、實效性、理論課教材比重較少,教學時數偏少,而且內容偏重于目的、任務、意義等單純概念和一些簡單的鍛煉原則方面,缺乏實效性,針對性和長遠性,實用價值不高。
4、教學方法陳舊,教師單純的灌輸,學生機械的重復,教學組織單調,缺乏學生獨立思想和創造思維的空間。
2 體育教學觀念的分析和探討
1、整體效益觀。隨著“三論”理論及思想方法的引進與普及,人們開始從多角度去考察和揭示學校體育是一個具有多功能,多層次的系統,進一步明確樹立起生物、心理、社會體育觀。在學校體育結構質的基礎上,將其置身于社會大系統中,這樣,學校體育就有了健身目標、教育目標、教養目標、競技目標、娛樂目標、發展個性的目標和促進個體社會化的目標,呈現多樣性特點。
2、體質教育觀。體質教育觀對于自然體育中的古茲牟茨體育、施皮斯體育、高爾霍費爾體育、以及30年代以來的行為主義—本質主體體育、傳習式體育和競技主義體育進行剖析。認為自然體育思想的基本特點是順應受教育者的愛好去運動,只講究運動教育(主要是運動教學),把運動如何增強體質的事情完全托付給了自然。但同時也對自然體育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它是現代體育思想發展的基石。體質教育觀至80年代中期,形成了比較穩定的體系,特別是對鍛煉身體的科學性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對身體的鍛煉依據、方法等方面,從理論上給予了理論證,并結合實踐進一步推廣,在體育界有相當的追隨者。但是,隨著一些新的體育觀念的出現而受到質疑。
3、生涯體育的觀點。終身體育觀認為:學校是正規的教育場所,在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內容、組織、方法及場地設施等方面均有保證。通過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對青少年進行體育教育和指導他們進行體育鍛煉,不僅能使他們正常生長發育,形成正確的姿勢,優雅的風度,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術、技能和增強體質的知識方法,而且還能滿足青少年的運動需要,幫助他們養成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習慣,使體育鍛煉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3 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對策
1、班級建制問題。 對體育課教學組織形式的調查顯示,大部分教師傾向于分年級上課。不同年級的學生在身體、心理和接受知識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別,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和運用教學方法時有一定的困難,同時也存在著體育教學俱樂部管理上的問題。但是,不分年級上課也有很多優越性,由于身體、心理和接受知識的能力不同,高年級的學生學習動作會相對快一些,自然就會起到表率的作用,可以幫助低年級中學習動作相對較慢的學生,有利于教師培養體育骨干,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當然,低年級學生為了彌補差距,也會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形成一種互幫互學的和諧學習氣氛。另外,為了防止以改革之名行無政府主義之實的不良現象發生,筆者認為,根據體育課程的實際情況,為確保教學質量,課堂教學班人數以30人左右為宜。
2、體育課程樂趣化。體育課程樂趣化是高校體育課程的一個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自覺接受體育教育思想的重要手段。通過體育課程從而使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獲得健康的體魄。體育課程樂趣化,是以學生為本,強調自由、快樂的學習,幫助學生形成自學、自練、自控的能力,培養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轉變學習態度,更新觀念,讓學生重拾身體活動的樂趣。從而肯定終身體育的指導方針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價值。
3、男女分班問題。 關于男女生合班還是分班上課的問題,學術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各有各的道理。通過對我市六所高校的教師和學生進行調查發現,他們對男女分班問題的看法也不同。其中82.9%的教師認為男女分班上課比男女合班上課好,但是53.3%的學生贊同男女分班上課,47.7%的學生贊同男女合班上課。筆者認為根據運動項目特點不同,有些項目可采取男女合班上課,如:體育舞蹈(本來就是男女搭配進行的項目)、棋牌類、郊游、毽球、保健課等;有些要考慮性別差異、體質強弱的項目,應該采取男女分班上課,如三大球、四小球、摔跤和田徑等。前者傾向于一些娛樂性強的項目,從社會學角度看,青春期大學生由于性生理的成熟、性意識的喚醒,對異性產生好感,喜歡男女生之間的交往,有利于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而后者傾向于一些技術性、力量性強的項目,從教學過程的流暢度看,教師不用考慮因體質強弱而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來照顧女生。因此,采取合班上課還是分班上課,要根據各高校的實際情況、運動項目特點來實行。
4、身體異常和病、殘、弱學生體育教學組織形式問題。 身體異常和病、殘、弱學生屬于高校中的特殊群體,由于這些學生的身體條件、心理特征及對體育的要求都不同于正常學生,因此,這些特殊群體的體育教學使高校體育面臨了新的問題,我們不僅要講授一些保健知識,還要針對不同情況講授有利于身體康復的知識和他們感興趣的體育知識,并進行一些娛樂性和健身性的運動,如棋牌類、養生功等。
未來學校體育教育將舍棄過去繁瑣的知識教材和強調“帶著走的基本能力”。課程設計以學生為主體,以終身體育教育為教學目標。體育教育面對未來也將從樹立“健康第一”和“終身受益”的指導思想入手,重新安排身體活動與健康獲得的比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該以增強學生體質,提升學生體育文化素養,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為準則。體育教學應以多目標性為指導方針,逐步增強自身造血功能,探索符合我區實際和特色的更科學、更合理的體育教學模式,以促進我區及全國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進程。
參考文獻
[1]李東,陳興亮,羅清揚.四川省大學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現狀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2);32-33.
[2]陳光玖,張超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實施研究[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9,6(06):45-46.
[3]汪正毅等.21世紀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方向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7):225-227.
[4]李浩志.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俱樂部模式”初探.湖北體育科技,2003,(9):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