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瓔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事業單位到企業,整個出版業體制、機制的轉型,使得圖書編輯在角色定位上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當前的出版形勢要求編輯除了精通業務,還要具有廣博的知識體系,包括文學語言知識、出版法規知識等,如果說傳統意義上的編輯主要指具有社會使命導向的內容的把關人、文字的編校者,那么新業態下的編輯,除了充當上述角色之外,還是市場調研員、閱讀推廣人、讀者和市場的培育者,其還應當具備以下幾種能力和素質。
一、始終保持文化敏感
現如今消費時代,編輯有著滿足廣大讀者的文化需求、推動社會進步、傳承人類文明的使命和責任,編輯在與市場共舞的同時,應當保持清醒的文化理性,通過創造性勞動,提高讀者的審美情趣,從而達到提高國民文化素質的目的。
要滿足讀者不斷提升的文化及閱讀需求,編輯首先應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開闊的文化視野及對文化較深的理解力,從而保持對文化的敏感度,唯有如此,才能編出有文化品位、有靈性的圖書;其次,編輯要有遠大的文化理想、崇高的文化追求和自覺的文化擔當,只有以文化人自居,才能多出能給人以文化熏陶、思想啟迪和精神力量的書。
二、永葆積極創新意識
當今讀者對出版物的要求很高,他們既求內容精,有新意;又求編校質量高,裝幀設計漂亮。面對這樣一群讀者,編輯的最高目標便是不斷創新、創造精品。出版業作為一個內容行業,不管業態和環境怎么變,其出版的本質永遠是內容創新,而編輯作為內容創新的核心,其創新能力是出版業健康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保證出版業健康發展的永恒主題。
我國出版業當前正在全面與國際出版業接軌,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尤其強調編輯傳統意識的轉變。而當我們強調編輯轉換觀念意識的同時,尤其強調編輯的創新意識,只有編輯永葆積極的創新意識,我們才能看到出版制度的創新、出版觀念的創新、出版技術的創新以及出版管理的創新,從而使出版社永葆創新的生命力。
三、具有策劃執行能力
與傳統約稿、看稿的編輯不同,以創新為己任的現代編輯非常需要具備策劃能力。而只有具備執行力才能完成策劃的實現,從而直接對結果產生作用。隨著國內眾多出版社項目責任制的進一步完善,編輯往往就是一個項目執行者,這樣,對編輯的策劃執行力便有了更高的要求,從選題策劃到最后成書,編輯要始終把編輯思想貫穿執行于圖書生產與圖書營銷的整體設計中,比如讀者群的確定、目標市場的細分、圖書優勢的挖掘、市場風險的規避等,這都需要編輯能夠運籌帷幄,也即要求編輯具備較強的選題策劃能力和執行能力。
杰克·韋爾奇認為,一個優秀的項目管理人,必須具備Energy(活力與激情)、 Energize(激勵別人的能力)、Edge(決斷力)、Execute(執行力)。活力與激情就是有所作為的精神、渴望行動、喜歡變革,是對工作所具有的一種衷心的、強烈的、真實的興奮感。出版企業想要成就偉大的事業,必須激發編輯的活力和激情,提高工作中的執行力,這樣,才能保證項目有序高效運轉,保證編輯出版工作順利進行。
四、努力掌控市場營銷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版企業除了耕耘文化,還要耕耘市場,而在贏得市場的同時也要贏得發展。關于營銷的定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上的營銷指的是根據市場需要組織生產產品,并通過銷售手段把產品提供給需要的客戶,而傳統出版所指的營銷就是推廣,提高曝光率,由出版機構的市場推廣部門具體負責。而實際上,現如今大部分出版機構中的編輯并未真正參與到營銷過程中去,他們與出版的許多環節都是脫節的。
圖書營銷是一個整體的概念,編輯必須把營銷思想貫穿到圖書的整個出版過程,從圖書選題策劃、書稿編輯直到圖書的發行,每一個細節都要考慮到讀者的需要,這樣才是有效的營銷,才能適應新的業態變化。這樣,編輯就從整個出版產業鏈流水線中的一個角色,變成了需要具有全流程綜合掌控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目前,越來越多的觀點傾向于編輯是圖書項目經理的角色定位。
作為新業態下的新型編輯,我們除了努力增強提高以上幾種能力外,還要不斷超越自我、提高自身、敢于開拓,這樣才能確保作為內容提供商的優勢和地位,從而在傳統出版和新媒體出版的融合中發揮自身優勢,進而為出版大國和文化強國的崛起作出應有貢獻。
(作者單位系接力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