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悅

借助網絡,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的30多位殘障人士得以在家創業,銷售當地的特色農產品。這不僅改善了他們的生活,也讓他們找到了自己的存在價值。2011年成立的“綠星之家”計劃今年幫助65名農村殘友利用網絡居家創業,實現1100萬元銷售目標。
綠星之家并沒有炫酷的產品或令人眼前一亮的商業模式,然而正是這樣樸實的方式卻讓人們看到信息技術是如何切實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春天,這家公司得到了來自浙江敦和慈善基金會敦和社會創新的20萬元人民幣的資助。投資金額不多,卻足以支撐這家公司繼續發展。
綠星之家是2013~2014年度社會企業家技能項目社會投資平臺的15家勝出機構之一,這些社會企業是從268份申請當中經過四輪激烈的競賽而勝出的,期間得到了為期三天的商業訓練營、投資方專業輔導、赴香港參加社會企業峰會、赴英考察社會企業等支持,獲逾900萬元社會投資。而獎項包括股權投資、債券投資、無息或低息貸款、社會特許經營資金以及專家輔導和能力建設。
社會企業家技能項目是由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于2009年啟動的,在中國已經培訓了1300多名潛在的社會企業家,2013年它們又將社會投資引入中國。社會投資指為產生社會和財務回報而提供并使用資本的行為,社會投資者以不同的方式來衡量投資產生的預期社會和財務回報。為了創造更大的社會影響,它們往往愿意接受較低的財務回報。而社會投資提供的資金,可以幫助社會企業針對社會問題開發長期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在英國,2012年4月正式啟動了世界上首家社會投資銀行 “大社會資本” (Big Society Capital)。來自銀行系統的4億英鎊休眠賬戶資金以及2億英鎊商業銀行投資,共同構成總額高達6億英鎊的大社會資本,為慈善組織和社會企業提供更多資金支持,幫助其發展壯大。而另一項創新的社會投資產品為社會影響力債券 (Social Impact Bond),通過資本市場為慈善組織與社會企業籌資。只有預期的社會目標實現后,政府才會向投資人支付投資收益。社會影響力債券為私人資本參與社會干預項目提供了有效手段,如降低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率、增強兒童免疫力、應對慢性病等。2013年6月,英國首相卡梅倫在G8峰會社會影響力投資論壇上談到,“社會投資能夠成為社會變革的巨大推動力,它可以幫助我們構建更大更強的社會。”
實際上,從2009年以來日漸成型的中國社會企業正在面臨著試圖尋找深度管理培訓、孵化及資金來擴大規模以及社會影響的發展階段。英國文化協會社會企業全球總監馬湄麗博士指出:“英國在為社會企業提供新的資金機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我們把這樣的經驗帶到中國來,為社會企業家與慈善家、投資機構和基金會搭建一個橋梁,從而幫助他們實現更宏偉的目標。我們及合作伙伴堅信這個社會投資平臺將有助于建設一個更加包容和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并為中英合作創造機會和互信。”
在2013~2014年度的社會企業家技能項目社會投資平臺活動中,我們選取了廣州市黃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科技助老服務中心、碳阻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企業,它們具有共同點,都是努力利用技術解決社會問題的社會企業,然而它們遇到的困難又各自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