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芳


屋頂就像一個城市的背面,城市的街面有多么燈紅酒綠,城市的屋頂就有多么荒涼沉悶。一個城市在不斷地往上長,然而,人類與自然卻在同時離棄這些屋頂上的空中荒漠。
屋頂可以再回到自然嗎?
綠化并不那么美
在東京的一處豪華寫字樓里,如果湊巧的話,走進它的大廳,你也許能夠正好撞見有些農夫模樣打扮的人,腳上穿著水鞋,身著圍裙,脖子上圍一條毛巾,在大廳中央的一塊水田里收割水稻。再往辦公室里走,你還可以看到更奇妙的場景,身穿職業裝的人們正坐在黃瓜架下或者是西紅柿、青椒架前,忙碌地工作。
今年不到30歲的Annie Novak從芝加哥來到了繁華的紐約,她沒想到的是自己竟然成了都市屋頂上的一名農婦。在紐約東河附近的一處高樓上,Annie開墾出了一塊空中農場。她在這里種上了各種蔬菜瓜果,此外又養了一些雞和蜜蜂。平常收獲的果蔬,雞蛋和蜂蜜什么的,供應附近的居民。而她的農場也已經成為了一個居民的社交活動中心。
現代社會里,人們在鋼筋水泥的圍困下,越來越與大自然疏離。近些年來,人們開始嘗試用各種方式重建自身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緩解社會帶來的焦慮,同時也倡導一種回歸自然、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
然而,黃愛平的綠色理念又大有不同。這一切要源于他一次細微的發現。2008年,已經做了6年頂樓裝飾工程的黃愛平一直被各種問題困擾。在這6年里,他接過各種單子,有的只要求在頂樓鋪一層隔熱磚,有的則需要種上綠色植被,但不管哪種方式都會面臨一系列的后續問題。
如果是鋪隔熱磚的話,每種隔熱磚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時間一久,就會風化脫落。不僅會帶來清理上的困難,更為嚴重的是,所有的隔熱磚超過年限都會造成二次污染,而淪為新的屋頂垃圾。
而如果是做綠化或者是搞屋頂農場的話,其實現實情況并沒有那么美。所謂屋頂綠化,現在通行的做法是,把地面的植被直接移植到屋頂上,黃愛平說,這種做法跟地面綠化搞些奇花異草沒什么本質區別,既野蠻又浪費。地面植物根系發達,移植到屋頂的話,土壤層要求有一定的厚度,否則無法存活。首先,國家要求屋頂承重不能超過每平米100公斤,這樣就會有承重問題。另外,人工干預不可避免,這意味著需要有人去灑水,除蟲,甚至灑藥,不僅維護成本高,而且在屋頂灑藥會對空氣造成污染。還有,土壤里殘存的氮元素比例高,雨水得不到凈化,反而會把氮通過排水口帶到地下水中,再次造成水污染。
如何在綠化效益和真正的保護生態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是黃愛平一直苦思冥想的問題。有一天,他在某個屋頂工作間隙,一眼掃到在某個角落里,竟然也有一些綠油油的的植被,顯然是沒有人打理的。經過一打聽,原來這種植物叫做鋪地錦竹草,在南方的屋頂上已經有100多年的生長歷史了,是一種真正原生態的屋頂野生植物。
這一發現讓黃愛平一下子興奮起來。從2008年到2011年,他花了整整三年時間在廣東、福建、江西等地去收集屋頂野生植被,收集回來再拿去跟廣州科學發展研究院,華南農業大學,江西農業大學等機構合作研究。
按照黃愛平的構想,如果能用屋頂野生植被代替地面植被,來做屋頂綠化,應該更符合生態理念。這些野生植被是經過自然優勝劣汰法則生存下來的,適應能力和穩定性更強,不需要人為管理,而且對土壤層要求非常低,一系列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所謂“道法自然”大抵應該就是如此。
尊重本地生態
黃愛平的新自然主義其實并不新,按他的話說,只不過遵循了古法。2011年,經過三年的收集研發,一種“綠地貼”的綠化產品終于面世,黃愛平管它叫做“自然饋贈的禮物”。
在研發過程中,黃愛平經常想城市的屋頂被裸露在天空下,就像一處處傷疤,有沒有可能找到一種類似創可貼一樣的方式,既方便又可快速地讓城市的“傷口”愈合,重新生長出一層新的“綠色”皮膚。
“綠地貼”就是在這樣一種思路下被研發出來的。它結構簡單,由一層網狀墊層,一塊2~3厘米的土壤層以及一層植被組成,平均每平米保水的承重只有20~40公斤左右。由于它非常輕,施工和運輸都非常方便,可一次安裝長期使用,不需要專門維護管理。關鍵是屋頂的環境原本嚴苛,而綠地貼的土壤層夠薄,因此無須灑藥便可自然屏蔽一些老鼠,蜈蚣,蚊蟲等有害生物,也不會帶來二次污染。
除了鋪地錦竹草外,黃愛平他們一共研發出了十幾種適應于“綠地貼”模式的植物,它們全都是屋頂的野生植被,其中有南方的,也有北方的。這些植物都是經過幾年的培植和篩選保留下來的,它們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都有四季觀賞的美觀效果,而且繁殖速度不慢也不會太快。
以鋪地錦竹草為例,這種草在屋頂嚴酷環境下適應能力非常強,自燃性穩定,而且不霸道,不會因為繁殖能力太強侵蝕墻體結構。它在地面根本生存不了,但是在屋頂上會根據環境變換,適應性地調整自身生長狀況。水分多時,葉片變大,顏色為深綠;干旱時,葉片縮小,像仙人掌一樣,葉片呈淺綠。它一年四季會呈現不同景觀,秋天時開小白花,葉子金黃;冬天是上面一層是紅色的,下面一層則是綠色的;春天時嫩黃;夏天時油綠。
目前,鋪地錦竹草“綠地貼”的售價大約在每平米8元錢左右,也就是說,100平米的成本大約為800元。不過,黃愛平算了一筆賬,普通居戶人家,100平米的樓頂房子,通常要裝四臺空調,如果在屋頂植入100平米的綠地貼,大約每年可以節省電費1500~2000元人民幣左右。如果以城市為計算單位,一個城市所有的屋頂全部綠化,可以讓該城市的溫度平均降低12華氏度,另外,還可以減少地面20%的排水量。如果核算成成本的話,將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數字。
已經做了十幾年屋頂綠化的黃愛平每年都會遇到新問題,每年也在不斷地調整適應。他的經驗是,城市綠化不是單純地搞奇花異草,這不是一條可持續性發展的生態建設之路。綠化是要把管理的主權還給自然,讓自然自己解決、自然消化各種問題,前提是尊重本地生態,不要強行把野生植被剔除,植入外來植物,這會對本地的植被、土壤養分、水資源結構都造成嚴重的破壞?!皬娦械娜藶楦深A是違背自然生長的”。
實際上,國際上的一些相關研究表明,綠色屋面對屋頂微氣象會帶來積極的影響?!熬G色屋頂”早已在全球蔓延開來。澳大利亞、日本、墨西哥、荷蘭、英國和瑞士等國都在積極開展綠色屋面。綠色屋面也在美國的一些城市中逐漸流行起來了,紐約、芝加哥、亞特蘭大和波特蘭等城市都走在“變綠”道路的前面。
在極具超前意識的德國,所有屋面中約占10%已經“變綠”起來。德國甚至已經出臺相應的法規,要求新建的房屋必須要實現屋頂綠化。德國的“屋頂綠化”路線也帶有明顯的自然主義傾向,它們并不要求有多好看或者過度使用,而是將美觀和自然生態兼顧,將綠化從工業時代的結構主義重新帶回到自然審美的情趣中。
在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屋頂綠化協會每年都會組織屋頂綠化的評審活動,近兩年的獲獎作品中,也越來越呈現自然主義風格。去年的作品中有一棟山腳下的房子,周圍綠樹環繞,屋頂上的綠色植物與周圍渾然一體,使得整個房子如一位隱居世外的山人,謙遜,嫻雅,散淡。
黃愛平的“綠色貼”在美觀設計和植物多樣性培植上還有待提升,但是,它不失為中國大都市屋頂綠化的一種簡便高效的嘗試。由于其獨創性,由黃愛平所創建的黃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也開始被英國大使館下設的社會企業創新平臺所關注。從去年起,該創新平臺指派了專門的咨詢師免費為其提供專業的管理和營銷咨詢。
目前,黃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快速拓展中,已在全國13個城市發展了渠道商網絡。適合于北方種植的屋頂“綠地貼”也在研發當中,同時,它們也在研發一些圓形或梯形的屋頂綠化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