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汪立亮
一、編輯數字化轉型的意義
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將人類社會帶入了數字時代。數字出版給傳統出版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是顯而易見的。相對于報紙和期刊,數字化對圖書傳統出版方式的影響正在顯現,圖書編輯應該未雨綢繆,實現編輯的數字化轉型,提高出版技能與媒介素養,以適應數字時代的到來。
編輯數字化轉型是出版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動力,出版業能夠不斷發展進步的根源是內容的創造和創新,數字出版對內容創新的要求更為迫切。內容創新離不開編輯的努力和付出,憑借對政策導向的敏感、對讀者習慣的了解、對市場需求的分析和對出版產業特征的掌握,編輯對作品進行加工,包括內容的取舍、結構的調整、文字的梳理、表現形式的選擇和出版策略的確定,最終達到既提升作品內容質量,又滿足市場需求和讀者習慣的目的,從而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佳結合。數字出版時代,編輯對產品的再加工,還體現在運用新技術對作品內容進行切分、組合和拓展上,體現在運用新媒體形式來表現作品的特色、突出亮點上。這些是數字出版對編輯的新要求,同時編輯數字化為傳統出版數字化轉型從源頭上提供了動力支持。
編輯數字化轉型是出版數字化轉型成敗的關鍵。出版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在于人的思維模式的革新,要求傳統出版人對數字出版采取擁抱的態度,而不是敷衍,更不是拒絕。固守單一紙質媒體的做法不可取,但僅僅是將紙質圖書以電子文檔的形式應用于網絡或手持閱讀設備的做法也不是真正意義的數字出版。只有編輯從產品策劃開始,便主動運用數字技術設計出符合數字出版特征的產品,從而推動出版和營銷的數字化,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傳統出版的數字化轉型。從這層意義上看,編輯數字化轉型關系到出版數字化轉型的進展和成敗。
二、編輯數字化轉型的主要方向
編輯數字化轉型是一項系統工程,大體上可分為兩方面: 一是編輯出版技能的轉型,二是編輯媒介素養的轉型。
1. 編輯出版技能轉型
在新的數字傳媒時代,編輯人員的素質要求不僅僅是在文字表達方面的規范和正確,更體現在如何更好地向讀者展示信息和知識。在這樣的條件下,對編輯人員的素質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編輯主體從單一性轉向多元化
傳統編輯工作的主要對象——句子、段落、頁碼、章節等順序是由作者決定的,同時也由圖書本身的物理序列結構所決定。盡管讀者的視線可以隨心所欲地停留在書中的任何一部分,但書籍本身仍然受限于物理的三維空間。在傳統的編輯空間中,信息傳播的方式與結構限制了編輯主體的多元化,因此編輯的主體都具有一定的單一性。但在數字化時代,信息空間則完全不受物理三維空間的限制,要表達一個構想或一連串想法,可以通過一組多維指針,來進一步引申或辨明,整個文字結構就像一個復雜的分子模型,大塊信息可以被重新組合,句子可以擴張,字詞可以當場給出定義,信息的傳輸不再局限于某一時間,也不受傳輸耗時的限制。數字化社會中的多媒體,具有互動的功能,這種互動的功能決定編輯主體應具備多元化。
(2)編輯工作從紙質化轉向電子化
在數字時代,對于一般編輯而言,只要精通使用技術即可,不需要其掌握開發技術。但從我國的現狀來看,傳統出版業的編輯在這方面普遍存在著技術短板。因為我國的出版社長期在壟斷環境下經營,許多編輯僅僅懂得受一定體制優勢保護的紙質化圖書出版,不具備市場化能力和互聯網理念,不懂得數字版權運營,不清楚數字出版的經營模式,甚至許多編輯對于數字出版所需的技術、新型載體也一竅不通。加之我國的出版社普遍被賦予安置家屬人員的功能,造成出版行業尖端人才少, 低端員工多的現狀。所以,面對全新的數字出版方式,大多數編輯顯得無所適從,焦慮與浮躁成普遍心態。
因此,數字出版時代編輯必須要熟悉相關技術,熟悉數字出版具有哪些新的出版形式,這些形式有什么特點,并且了解新的形勢下受眾的閱讀特征有何變化, 贏利模式有哪些變化等;要隨時掌握世界范圍內數字出版業的具體變化,并對各種出版終端的特點能清晰地把握。這樣才能跟上編輯工作電子化轉型的步伐。
(3) 編輯角色由“搜獵者”變為“反哺者”
在傳統的編輯工作中,編輯在大量的文化資源中搜尋、選擇最有價值的部分,經過加工向社會傳播,影響人們的思想,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編輯在與讀者的關系角色中,具有支配性的作用與地位。而且,在傳統的社會工作條件下,這似乎是一個不可更改的編輯模式,這里編輯的意志、品性和特征對他所作出的選擇具有第一位的作用。但在數字化時代,傳輸的模式不再是編輯根據自己判斷作出選擇,而是受眾根據自己的愛好、需要通過數字化直接傳遞給編輯,編輯者再根據受眾的反饋編輯個人化的內容。所以編輯的角色發生了重要變化,由“搜獵者”變為“反哺者”。這個角色的轉變是從編輯這個職業確立以來前所未有的。在數字化時代,信息載體及其傳遞模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使得編輯直接面向受眾,編輯支配性地位下降,受眾地位提升。分散的、個體化的互動式交流使得編輯選擇的主要依據不再是傳統的文獻資源,而是直接依賴于受眾本身的愛好、需要和特征等。
2. 編輯媒介素養的轉型
數字化時代,不僅對編輯的技能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編輯也面臨媒介素養提高的挑戰,由原來以知識素養為中心的媒介素養,轉向以信息為中心的媒介素養,并且使兩種素養得以融合。
(1) 提高編輯媒介素養,要求加強與媒介、媒體和媒體受眾的交流,獲取信息資源
數字化時代,媒介的性質和功能發生變化,媒介種類多樣化,編輯要接觸這些媒介,需要懂得其基本的運作過程和使用方法,了解媒體發展狀況。編輯要站在當前政治經濟文化的背景下,理性全面地了解媒體變化,參與媒介受眾的交流和互動,明確了解當前受眾的需求;加強對媒介、媒體和媒體受眾的了解,明確自己作為編輯的職責、權利和義務,以適應當前數字時代的新要求。
(2) 提高編輯媒介素養,提升其掌握、分析、評估媒介產品的技巧和能力
數字化時代,國內外媒介環境發生變化,媒介環境和信息越來越復雜,編輯要有主動學習意識和獨立思考辨析信息的能力,形成批評式思維意識,這是信息時代對編輯媒介素質的基本要求,編輯掌握利用好媒介,使用媒介資源進行知識和信息的傳播,加強與媒介受眾的互動交流,促進信息資源的傳播。編輯在復雜的信息環境中,要學會分析、評估媒介產品價值,使媒介產品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3)學習先進的傳播理念,打造知識和傳播型媒介
數字化時代也是學習型時代,當前的學習形式發生了變化,學習不僅是通過個人學習得以實現,更多是通過組織學習來帶動個人學習。數字化時代,媒介的信息傳播,就是對個人學習的促進,編輯的傳播價值要在信息化過程中得以發揮和加強。媒介消費成為一種消費形式,編輯媒介素養的培養促進媒介消費形式的發展,通過學習先進的傳播理念,提高編輯個人媒介素質,使信息資源得到最大效果的傳播。
(4)提高編輯媒介素養,要形成提高媒介素養的文化環境
媒介素養文化環境的形成,會對提高編輯媒介素養形成外在的軟約束和促進作用。編輯部要經常開展一些專題討論交流會,形成積極向上的氛圍。編輯自身要有媒介素質培養的積極性,把編輯媒介素養提升看作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媒體主管部門要鼓勵編輯提升個人素質,為編輯媒介素養提升提供平臺,組織編輯交流學習,提升編輯的媒介創新能力。只有形成提高媒介素養的文化環境,才能保證編輯媒介素養的持續提高。
編輯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在于編輯自身意識形態的轉變,這是一個漫長而又復雜的革新過程,其中出版體制的改革、讀者需求的轉變、數字化技術的普及等諸多客觀因素的改變將對其產生重大影響。現階段國內各個出版社針對編輯的數字化轉型也都處于積極的探索階段,理論的研究還沒有得到最終的實踐證明,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編輯的數字化轉型將成為必然趨勢。
[1]喬瑞雪. 數字時代編輯的傳播理念與媒介素養探析[J]. 報刊研究:下半月, 2012(01).
[2]張文勝. 數字時代圖書編輯如何創新[J]. 出版參考:下半月,2012(04).
[3]朱海龍. 數字化時代編輯新論[J].編輯之友,2013(03).
[4]王虹,白永利. 數字傳媒時代對編輯出版技能的要求分析[J]. 陜西醫學雜志社, 2012(15).
[5]陶克菲,李鐵錘. 略論數字出版時代的編輯媒介素養[J]. 傳媒觀察,2012(01).
[6]高云松. 編輯的數字化轉型[J].編輯學刊,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