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通 郭文琦 李春宏
摘要:在總結國內枸杞品種選育、新型高效種植技術和產品開發利用的基礎上,結合江蘇省沿海灘涂鹽堿地開發需求和相關技術研究進展,探討江蘇省沿海灘涂鹽堿地引進和應用枸杞的技術構想,明確當前應以枸杞耐鹽品種引選、菜用枸杞芽苗高效種植技術、枸杞苗木擴繁和栽培管理技術為重點研究內容,為菜用和觀賞枸杞在江蘇省沿海灘涂鹽堿地的應用提供技術性指導。
關鍵詞:枸杞;研究進展;耐鹽栽培;沿海灘涂鹽堿地
中圖分類號: S567.1+90.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3-0197-03
江蘇省擁有全國最大面積的沿海灘涂,沿海灘涂鹽堿地開發利用是江蘇省沿海開發戰略的重要內容,新型實用耐鹽作物的引進和高效種植技術研究,是加快推進江蘇省沿海灘涂鹽堿地開發利用的關鍵。
枸杞是茄科枸杞屬多分枝灌木植物,原產于我國,全國各地及周邊地區均有分布。我國枸杞種植業較為單一,以果用枸杞為主,目前果用枸杞已經呈現飽和趨勢[1]。隨著人們養生意識的增強,枸杞菜作為小品種蔬菜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愛,枸杞的嫩枝葉粗壯而肥厚,味道鮮美,可炒食、涼拌、做湯,更是涮火鍋的上佳菜品;枸杞菜還有很好的醫療保健作用,常吃有明目、養腎、去熱之功效,是一種優質保健蔬菜。迄今為止,枸杞菜栽培方式以當地農戶自種自食的少量生產為主,其作為特菜的巨大經濟價值和食療保健價值亟待開發[2]。枸杞適應范圍廣,適應性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具有耐寒、耐瘠薄、抗旱、耐鹽堿等特點,尤其是耐鹽堿能力強[3-4],因此,枸杞在江蘇省沿海灘涂鹽堿地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筆者對國內有關枸杞品種選育、枸杞新型高效種植技術和產品開發利用現狀進行了總結,并結合江蘇省沿海灘涂鹽堿地開發需求和相關技術研究進展,探討了江蘇省沿海灘涂鹽堿地引進和應用枸杞的技術構想,為相關技術研究提供指導。
1 枸杞的應用價值
對枸杞的研究始于19世紀初期,學者們對枸杞的栽培、育種、器官解剖結構、果實成分以及藥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果[4]。
1.1 保健功能
枸杞是我國特有的一種食、藥兩用植物,其嫩葉、嫩梢可作為蔬菜食用,稱為枸杞菜,其葉曬干后可制成“枸杞茶”;果實為“枸杞子”,可用于做菜或泡茶;枸杞根又稱“地骨皮”,一般當作藥材使用。《本草綱目》記載:枸杞,補腎生津,養肝明目,堅精骨,去疲勞,易顏色,變白,明目安神,令人長壽。枸杞具有解熱、治療糖尿病、止咳化痰等療效,能保肝、降血糖、軟化血管,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對脂肪肝和糖尿病患者也具有一定的療效。據臨床醫學驗證,枸杞對治療慢性腎衰竭具有輔助功效;將枸杞根煎煮后飲用,能夠降血壓;枸杞茶則能治療體質虛寒、性冷感、健胃、肝腎疾病、肺結核、便秘、失眠、低血壓、貧血、各種眼疾、掉發等疾病,而且還有護膚功效,體質虛弱、常感冒、抵抗力差的人最好將枸杞作為日常食物每天食用;枸杞葉、根煮汁洗臉可消解熱面毒,起到美容效果[1-2,5]。對于現代人來說最實用的功效就是抗疲勞和降血壓。
1.2 營養價值
枸杞果實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無機鹽、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分析測定結果表明,每100 g含水26.6%的枸杞子含蛋白質12.0 g、脂肪0.3 g、膳食纖維12.6 g、碳水化合物46.3 g、胡蘿卜素107 mg、維生素B1 0.2 mg、維生素B2 0.3 mg、尼克酸4.5 mg、維生素C 13 mg、鉀673 mg、鈉105.2 mg、鈣37 mg、鎂 41 mg、鐵6.5 mg、錳0.79 mg、鋅1.5 mg、銅0.56 mg、磷 224 mg、硒1.67 μg[5];枸杞的葉、枝含甜菜堿和東莨菪素;根皮含桂皮酸和多酸類物質。枸杞葉富含蕓香苷、維生素和多種氨基酸,作炒菜、漬咸菜,味清香可口,葉曬干還可作茶和調料用[6]。
1.3 作為綠化作物
枸杞定植后當年能開花結果,葉色濃綠,花紫色,果實紅色且掛果期長,每年都有較長時間的綠葉、白花和紅果的觀賞期,具有綠化和美化環境的效果,可用于園林綠化,作綠籬栽植和樹樁盆栽,也可栽植于溝渠道邊,用作水土保持灌木,在房前、路邊栽植美麗壯觀,3~5年可長成2 m高的天然植物籬笆圍墻[7]。
2 枸杞的生育特點
2.1 形態特性
枸杞為灌木或小喬木狀,植株水平根很發達,直根弱,成年樹高1~2 m;主枝數條粗壯,果枝細長,先端通常彎曲下盤,外皮淡灰黃色,刺狀枝短而細,生于葉腋,長1~4 cm;葉互生或叢生于短枝上,葉片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 2~8 cm,寬0.5~3 cm;花腋生,花冠漏斗狀,粉紅色或深紫紅色;果實熟時鮮紅,種子多[3-4]。
2.2 生態習性
枸杞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對溫度、光照、土壤要求不甚嚴格。枸杞根系發達,具有耐寒喜涼、耐瘠抗旱、耐鹽堿的特點。地溫1~2 ℃枸杞根系開始生長活動,8~14 ℃時根系生長活動加速,密度達到最大;氣溫在8 ℃以上時冬芽開始萌動,10 ℃ 時葉芽開始展葉。植株生長適宜溫度范圍為15~20 ℃,10 ℃以下生長緩慢,25 ℃以上生長不良;開花適宜旬平均氣溫為16~23 ℃,果實成熟適宜溫度為20~25 ℃,果實成熟時嫩芽幾乎停止生長,因此,枸杞作多年生栽培時夏季進入休眠,待到秋季9、10月份氣候涼爽時重新開始生長[8]。枸杞可在干旱地、沙地、鹽堿地上種植,對于荒灘、鹽堿地較多的地區,枸杞可作為廢棄荒地利用的先鋒[9]。枸杞普遍耐鹽能力強,耐鹽性最強的黑果枸杞可以在pH值7.8~8.5、鹽分20%~2.5%的荒漠鹽堿地、鹽化沙地等重鹽堿地生長[10]。
3 枸杞優良品種和新型高效栽培技術研究進展
3.1 枸杞常用品種與特性
枸杞是重要的經濟植物及藥食兼用佳品,有80多種,在我國分布的主要有寧夏枸杞、枸杞、黑果枸杞、新疆枸杞、截萼枸杞、柱筒枸杞、云南枸杞7種[4]。我國大面積種植的主要有2個栽培種,一是寧夏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果實食用或藥用,主要分布在甘肅、寧夏、河西走廊以及華北、天津、山東、河南等地;二是枸杞(Lycium barbarum L.),以嫩莖、葉供菜用,別稱枸杞菜、枸杞頭、枸杞尖、牛吉力等,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臺灣、福建、四川等地[10]。菜用枸杞品種一般為各地的地方品種,人工改良育成的品種很少,主要有大葉枸杞和細葉枸杞。大葉枸杞葉肉薄、葉面綠色、味淡,喜冷涼氣候、耐寒,從定植到采收需60 d左右,可連續采摘5~6個月,單產可達7.5萬kg/hm2以上;細葉枸杞葉肉厚、葉面綠色、味濃質優、葉腋有硬刺[11],風味較“大葉枸杞”濃,從定植至采收需50 d左右,可連續采摘5~6個月,產量可達6萬kg/hm2 以上[1]。
寧杞菜1號為寧夏農林科學院枸杞研究所通過野生枸杞與寧夏枸杞進行種間雜交選育出的菜用枸杞新品種,2002年通過寧夏回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組織的專家鑒定,該品種具有較好的生產性狀,生長量大,適應性廣,抗逆性強,不易感染病蟲害,產量高,營養豐富,口感好,好栽培,易管理,可廣泛應用到全國各地生產中[11]。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經多年引種觀察試驗發現,寧杞菜1號適宜在江蘇省沿海灘涂種植。
3.2 枸杞高效種植技術研究進展
3.2.1 扦插繁殖技術 枸杞繁殖方法有種子繁殖和扦插繁殖。扦插繁殖是枸杞繁殖的重要技術,菜用枸杞一般不結果,主要是扦插。枸杞扦插技術目前報道的主要是春季扦插和秋季扦插,春季扦插一般在2月份、枸杞開始萌發時進行,若采取小拱棚扦插,可以適當提前到1月下旬進行;秋季扦插在8月中旬、枸杞夏季休眠后進行[12-13]。前人研究表明,春季扦插插條選用1年生枝條,秋季扦插選用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扦插前使用50 mg/kg生根粉處理24 h,或200 mg/L NAA或IBA處理1 h左右,最好能再用500 mg/L H3BO3處理0.5 h;扦插苗床選用珍珠巖為主的配方基質,有利于發根,扦插成活率可以達到98%以上,出苗整齊,生長一致性好[14-15]。前人在實踐中,總結形成了適宜各地條件的經濟實用枸杞扦插繁殖技術操作規程[8,12,14-15]。
3.2.2 設施栽培技術 菜用枸杞常規露地種植,一般是采取扦插苗生根發芽后,再定植到種植田,這樣發苗后會生長一致性好,便于集中采收嫩莖頭,再通過足肥適水管理,促進嫩莖、嫩葉大量形成,周年可不斷采摘嫩莖頭,實現高產優質[1-3,12];也有利用種子育苗后再移栽到種植田的生產方式,其栽培管理技術與扦插育苗相同[16]。隨著設施農業的發展,人們利用大小拱棚和日光溫室種植菜用枸杞,其栽培技術要點是:將發根長芽的扦插苗移栽到設施中,足肥適水管理,覆蓋薄膜、遮陽網等,形成長度10 cm以上幼嫩芽苗時集中采割芽苗,采割后及時追肥澆水,促進新芽發生和生長,以實現周年采割,該技術在甘肅、北京等地應用,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11,17];或采取修剪技術,形成采芽壟面,使嫩芽集中發生于采芽壟表面,便于采收,采收后及時追肥澆水,促進新芽發生,實現周年采摘,該技術在山東地區應用較多[18]。在甘肅和內蒙古等地,學者們開展了枸杞耐鹽栽培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利用鹽堿地發展枸杞生產[9,19]。楊涓等的枸杞耐鹽機理研究結果表明,細胞壁糖蛋白的積累是枸杞對鹽脅迫反應的重要生化機制,為枸杞耐鹽性機理研究提供依據[20]。
3.2.3 綠化栽培技術 枸杞是干旱陡岸、陡坡上的一種優良水土保持灌木,地上部分生長迅速,植株上端枝葉茂密,下端莖枝交錯,緊貼坡壁,很好地減緩地面徑流;地下部分根系強大,主根深達10 m,側根發達,密集于土層1 m深處,水平根幅可達6 m,固土作用極大,能有效防止坡面滑塌[21]。枸杞枝葉繁茂,花果鮮艷,株形優美,便于修剪,是一種非常好的庭院綠化樹種[22]。枸杞具有很強的耐鹽能力,河北等地將其作為鹽堿地耐鹽綠化苗木使用[23],同時,枸杞具有很強的抗逆耐瘠能力,又被作為荒漠綠化優良作物[24]。枸杞作為綠化苗木的育苗方式主要有種子實生苗繁殖、扦插、根蘗和壓條繁殖等4種[22]。枸杞耐修剪,一般在秋季進行修剪,重剪植株,保持高度50 cm左右,迫使側芽、隱芽萌發,形成叢狀多頭矮化植株,作為庭院綠籬。枸杞枝干可以隨意彎曲,可制作成盆景栽種于陽臺美化環境[12,25]。
4 枸杞在江蘇省沿海灘涂鹽堿地的應用前景
江蘇省沿海灘涂總面積68.7萬 hm2,居全國首位,且每年以近1 333 hm2的速度增長,是江蘇農業發展的重要后備資源[26]。2009年,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頒布實施《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標志著江蘇省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根據該規劃,到2020年,江蘇省將在鹽城市射陽縣河口區至南通市東灶港之間的輻射沙洲進行圍墾,形成18萬 hm2左右的墾區,將優先用于發展現代農業、耕地占補平衡和生態保護與建設,其中,60%將用于發展農業[27]。江蘇省沿海灘涂鹽堿地大量工業園區道路、溝系建設兩邊綠化,對耐鹽綠化苗木形成了巨大的需求,發展耐鹽地種植業和綠化苗木生產前景廣闊。枸杞品種類型多,耐鹽性較強,在江蘇省沿海灘涂鹽堿地開發利用將大有作為。
江蘇省屬于多雨地區,且果用枸杞生產已趨于飽和[1],不適宜發展果用枸杞。菜用枸杞是一種很好的保健型蔬菜,發展菜用枸杞將有利于豐富江蘇省消費者的菜籃子。菜用枸杞原本是一種野菜,抗逆性強,無污染,耐瘠薄,具有很強的抗逆能力,耐鹽性好,可以在鹽堿地進行原地扦插繁殖,人工栽培管理簡便,若作保護地栽培,可周年進行生產、收獲,獲得更高的產值,因此,菜用枸杞可以作為沿海灘涂鹽堿地高效農業種植的新品種之一。菜用枸杞在沿海灘涂鹽堿地溝、渠、路邊種植,能固土護坡、防止水土流失,在沿海工業園區作為綠化作物種植,具有栽植容易、管理簡單、觀葉、觀花、觀果等觀賞期較長的綠化優勢,必將在江蘇省沿海灘涂鹽堿地綠化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5 枸杞在江蘇省沿海灘涂鹽堿地的應用構想
5.1 耐鹽品種的引選
引進國內不同地區菜用和觀賞等用途的枸杞地方品種,篩選耐澇性好、耐鹽堿的枸杞品種,最理想的是篩選出具有觀賞價值并可菜用的兩用枸杞新品種。根據菜用、觀賞等不同用途的需求特征,進行提純篩選和分類整理,篩選出適宜江蘇省沿海灘涂鹽堿地種植的優良菜用和觀賞枸杞新品種,研制適宜各類品種的經濟適用苗木擴繁技術體系,為保證生產用苗提供技術支撐。
5.2 菜用枸杞芽苗高效種植技術研究
進行菜用枸杞育苗技術、鹽堿地耐鹽定植技術和菜用枸杞芽苗高產栽培技術體系研究,將菜用枸杞“野菜家種”技術與鹽堿地“低鹽帶”形成技術組合和“低鹽期補償效應”利用技術有機融合,集成組裝形成“鹽堿地菜用枸杞芽苗露地高效栽培技術”和“鹽堿地菜用枸杞芽苗設施高效周年栽培技術”體系,通過試驗和示范研究,不斷完善和優化該技術體系,形成量化的技術操作規程。優先選用觀賞價值高的菜用枸杞品種,將芽苗高效種植后的菜用枸杞苗木作為觀賞枸杞苗木。推進菜用枸杞風冷保鮮加工技術研究,利用示范田生產的菜用枸杞產品,進行凈化和風冷加工處理,延長貨架期,為產品銷售提供技術支撐。
5.3 苗木擴繁技術和綠化栽培管理技術研究
開展適宜觀賞的枸杞新品種經濟高效育苗技術研究,為建立觀賞枸杞苗木繁殖體系提供技術支撐;開展觀賞枸杞定植和綠化管理技術研究,滿足江蘇省沿海灘涂地區開發區綠化和鹽堿地開墾種植田間溝渠路邊護坡綠化的需要。觀賞枸杞綠化技術研究的重點有二:一是要研究觀賞枸杞作為綠籬種植的修剪技術和管理技術,形成觀賞枸杞綠化修剪造型技術,滿足沿海灘涂公路和城區綠化需求;二是要研究菜用和觀賞兩用枸杞的菜用高效種植技術和作為綠籬種植的修剪技術,推進菜用枸杞苗木化利用,充分利用菜用枸杞芽苗高效種植生產形成的大量苗木,滿足沿海灘涂鹽堿地綠化對枸杞苗木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莊衛紅. 枸杞的價值和栽培技術[J]. 上海農業科技,2011(2):70-71.
[2]胡超宗,蔣永祥,陳玉蘭,等. 菜用枸杞栽培技術研究[J]. 浙江林學院學報,1997,14(1):103-107.
[3]俞天兄,才讓加. 枸杞栽培技術規范[J]. 甘肅科技縱橫,2007,36(4):58,84.
[4]陳海魁,蒲凌奎,曹君邁,等. 黑果枸杞的研究現狀及其開發利用[J]. 黑龍江農業科學,2008(5):155-157.
[5]謝月英. 枸杞子的藥用價值及資源開發[J]. 特種經濟動植物,2003(7):25-29.
[6]米吉提·塞多拉,熱比亞·肉孜,阿依夏木,等. 枸杞的研究進展[J]. 新疆農業科技,2006(3):38.
[7]李建強,姚 健,燕新洪,等. 枸杞的用途及栽培[J]. 北方園藝,2000(3):70.
[8]孫 虹,方俊華,彭國良.2個菜用枸杞品種特性及栽培技術[J]. 浙江農業科學,2005(4):259-261.
[9]王新亮. 鹽堿地枸杞豐產栽培[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05(增刊):75-76.
[10]馮建森,劉志虎. 酒泉市野生黑果枸杞資源及利用[J]. 林業實用技術,2013(2):62-64.
[11]張登福,任列花. 保護地菜用枸杞芽苗的栽培技術[J]. 長江蔬菜,2004(12):17.
[12]惠曉平,殷麗青,余進安. 菜用枸杞的繁殖與種植技術[J]. 上海蔬菜,2005(1):50-51.
[13]馬紅娟,周勤秀,曹 茉,等. 枸杞大棚無公害高產栽培[J]. 上海蔬菜,2005(1):51.
[14]豐 鋒,李洪波,謝建英. 枸杞的扦插繁殖[J].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00,22(3):251-252.
[15]張德純,王德賓. 不同基質和生根粉對菜用枸杞扦插苗生長的影響[J]. 蔬菜,1999(9):31-32.
[16]黃國軍,汪國云,張大牛,等. 菜用大葉枸杞引種栽培技術[J]. 江蘇林業科技,2003,30(4):34-35.
[17]朱立新,景 蒙,李和平. 菜用枸杞的引種試驗與日光溫室栽培技術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06,22(12):236-240.
[18]劉 麗,朱光霞. 菜用枸杞大棚栽培技術[J]. 吉林蔬菜,2005(2):26.
[19]李發明,劉世增,滿多清,等. 枸杞高產栽培技術在鹽堿地的應用研究[J]. 甘肅科技,2008,24(13):158-160.
[20]楊 涓,許 興,魏玉清,等. 鹽脅迫下枸杞葉片細胞表面糖蛋白的變化[J]. 西北植物學報,2004,24(11):2053-2056.
[21]楊 薇,譚自力. 枸杞的價值及栽培技術[J]. 河北農業科技,2008(6):35-36.
[22]邢 笛,于守軍,杜 仲. 庭院綠化樹種枸杞育苗技術[J]. 防護林科技,2009(2):123,126.
[23]劉 毅. 提高鹽堿地造林成活率的措施[J]. 河北林業科技,2010(3):85-86.
[24]郭椿龍,吳國蘭. 荒山及城市綠化中的優良樹種[J]. 安徽農學通報,2008,14(4):83,78.
[25]馬榮華. 枸杞——鹽堿地綠化的好樹種[J]. 國土綠化,2006(3):53.
[26]劉友兆,吳春林,馬 欣. 江蘇灘涂資源開發利用研究[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4,25(3):6-9.
[27]陳 君,張長寬,林 康,等. 江蘇沿海灘涂資源圍墾開發利用研究[J]. 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9(2):21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