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毓潔
兒童文學需要大膽創新,要敢于突破,敢于走出習慣的牢籠,把目光聚焦于最有價值的領域。
兒童文學理論批評有很多問題,也有很多空白的領域。現代文學、當代文學研究和文藝理論研究很熱鬧,人很多,每年都會出版大量的著作,但兒童文學研究卻很難出版一部像樣的著作。原因有不少,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少兒出版社更愿意出版暢銷書,而兒童文學研究也缺乏執著的探索者。
譚旭東一直在兒童文學領域里追求、探究。最近,未來出版社出版的《兒童文學的多維思考》,是譚旭東兒童文學研究的又一個學術結晶,其有三方面值得我們去揣摩和探究。
一、史學的梳理。雖然本書沒有按照時代的軌跡來敘述兒童文學的進程及每個階段的特點,但從譚旭東的整體敘述中,可以看到一條比較清晰的現代兒童文學的藝術探索之路,尤其是對當代中國兒童文學的敘述,隱藏在美學、詩學和文化思考里。這其中有當代兒童文學藝術探索所呈現的景觀,有作家的身影,也有優秀作品的解讀,還有對歷史與時代的映射。因此,雖是一部理論著作,但它有史學的視野和縱深感,也有史家的嚴謹和精準。在這部著作中,譚旭東的研究不但站在中國現代文化歷史發展的軌道上,更是深入到了兒童文學發展歷史的隧道底部。因此,很多語言和觀點,很有張力,也很有深度和洞察力。
二、美學的尺度。美學研究的是文學藝術的價值,探求的是文學的價值關懷,人文關懷。這部著作,就對兒童文學的時代價值、文化價值做了很好的解讀,思路清晰,而且定位準確。可以說,以往的兒童文學研究大多數停留在對作品的解讀上,甚至很多所謂的理論著作不過是羅列一些兒童文學事件,再按照時間階段把一些作家作品敘述一下,很少對兒童文學進行美學的定位。其實,兒童文學的價值是多方面的。如,兒童文學有審美價值,它有獨特的語言之美、形象之美和意蘊之美,也有教育價值,它不但是語文教材的主要資源,還是兒童課外讀物,在兒童的心理協調和人格塑造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柯云路就寫過《童話人格論》的著作。兒童文學的文化價值也不可輕視,它不但反映童心,也讓人心返回到童年狀態,保持生命初始的美,它還是成年人文化的一面鏡子,反映著諸多的社會、文化、政治觀念。所以,在《兒童文學的多維思考》里,譚旭東對兒童文學美學價值的尋覓,是前所未有的。
三、文化詩學的視野。文化詩學是文藝理論界一個重要的名詞,也是一種研究方法與研究視角,即從文化的角度來考察文藝現象,透過作品來挖掘其文化內涵,尤其是文化動因,以及其傳播與接受的文化機制。這部著作,揭示了兒童文學的內在機制,也揭示了兒童文學的外在機制,把兒童文學放在一個大的文化場域里來思考,來定位,這其實是非常了不起的。就兒童文學論兒童文學,那只能是井底之蛙,永遠也脫不了局限和狹隘。這部書把兒童文學研究引入到了一個開放與寬容的學術環境。應該說,早在《童年再現與兒童文學重構》那部著作中,譚旭東就提出了“兒童文學文化詩學”的概念,并且從文化的視角審視了童年的建構與兒童文學之路。而他在《兒童文學的多維思考》中,則對兒童文學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更全面的認識,他從出版、閱讀和文化等多方面分析了兒童文學的外部環境,也透視了兒童文學背后的社會、文化邏輯,這些不同的視角形成了不同的看法,也構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研究體系和理論邏輯。從這一點來看,譚旭東是了不起的,他完成了一次理論的華麗轉身。
當然,最值得欣賞的是本書很巧妙地結合了史學、美學和文化詩學,有跨學科的視野,有大胸襟、大氣魄、大情懷,不是為了寫而寫的學術著作,而是為了創新和探索而寫的精心之作。譚旭東不但精于理論研究,還創作和翻譯了很多童書,屬于“三棲型學者”,他把自身的審美經驗與高蹈的文化想象融為一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個性。在書的最后一章里,譚旭東說:“兒童文學需要大膽創新,要敢于突破,敢于走出習慣的牢籠,把目光聚焦于最有價值的領域。”我想,這是他的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