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耀世
當年的詩人雖不再從事文學創作,可是他在一部部畫冊的整體編排上,在一幀幀封面的精心設計中,抒寫了格律分明的無聲詩的節奏,融入了凝練動人的無形詩的深情。
在1981年的全國書籍裝幀展覽會上,陳列了一批新穎別致的佳作。其中,長篇歷史小說《曹雪芹》的封面,吸引了很多美術工作者的注意,在沉著典雅的底色上,三方斑駁的圖案多么古樸凝重,三個老宋體字組成的書名多么遒勁嚴謹!下邊一方印章,一排反白黑體字既延續了圖案、平添了裝飾美,又為小說做了簡潔的提示,使整體效果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鮮明的民族風格。這個封面的設計者,就是著名裝幀藝術家曹辛之先生。
曹辛之,江蘇宜興人。1936年與吳伯文、孔厥等人合辦抗日文藝周刊《平話》。七七事變后奔赴山西抗日前線。1938年至延安,先后就學于陜北公學與魯迅藝術學院。1939年參加李公樸率領的抗戰建國教學團赴晉察冀邊區工作,同時開始嘗試新詩創作。1940年調至重慶生活書店,任職于《全民抗戰》周刊編輯部。皖南事變后撤至香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后返重慶。1945年,他的第一部詩集《擷星草》問世。新中國成立后,曹辛之調至北京,曾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后專門從事書籍裝幀設計工作,為此默默耕耘了30余年,是一位具有獨特風格的書籍裝幀藝術家。
曹辛之在學生時代就熱愛文學藝術。1938年,他和很多熱血青年一道奔赴延安,在“魯藝”學習,嗣后,曾在鄒韜奮先生主編的刊物任編輯,并與臧克家等人創辦過《詩創造》《中國新詩》兩本雜志和星群出版社,同時負責裝幀設計工作。在此期間,曹辛之以“杭約赫”等筆名,發表了很多詩歌作品,抒發了對人生的獨特感悟,強烈而深沉地表現了人民的苦難和向往。新中國成立后,曹辛之開始專門從事裝幀藝術設計工作。由于他精通出版業務,文學藝術修養頗深,所以在繪畫、書法、金石等方面都有不凡的造詣,并諳熟裝幀藝術創作規律。幾十年來,他潛心探索,銳意求新,為書刊設計了一批出色的裝幀作品,得到了文學家和美術家們的普遍好評。當年的詩人雖不再從事文學創作,可是他在一部部畫冊的整體編排上,在一幀幀封面的精心設計中,抒寫了格律分明的無聲詩的節奏,融入了凝練動人的無形詩的深情。
在古今中外的文藝評論中,常常講到藝術家廣博的修養,強調藝術作品要“如詩如畫”“意境天成”。宋朝大詩人蘇軾就曾說過:“味摩詰(王維)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提出了“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的觀點。曹辛之認為,書籍裝幀作為美術范疇的一門藝術,尤其講求意境美,裝飾美和韻律美,強調立意的新穎簡潔、構圖的含蓄蘊藉。書刊的種類繁多,浩瀚無比,又決定了裝幀設計家應具有廣博的社會知識和全面的藝術表現手段。曹辛之先生在設計中,既注重整體的藝術表現,又十分強調要熟悉并適應我國的印裝技術和工藝水平,他結合藝術實踐,寫出了《談毛主席詩詞的出版工藝》《從出版角度看插圖藝術》等一些內容翔實、深入淺出的論文。并應邀為文化部出版局編纂的《圖書出版業務》一書撰寫了七萬字的“裝幀設計”一章。為創立我國書籍裝幀藝術理論作出了貢獻。在書刊、畫冊的設計中,他認為要像建筑設計那樣對全局統籌安排,使開本、用紙、封面、扉頁、環襯、版式、字體、插圖、題頭、尾花、封底等緊密相關,渾然一體,完美地體現書的內容和氣質。談到一些文藝書籍的封面,他說,有很多設計者不注重構圖的立意和字體的設計,沒有獨家特色。給人的感覺是五花八門,爭奇斗艷,混同于平庸的商品裝潢設計了。一些文學刊物封面,也搞得花花綠綠毫無書卷氣,有的封面甚至印上了不倫不類的花鳥照片……封面設計是和偏重寫實的主體性繪畫大不相同的藝術創作,要多用象征,比擬等含蓄蘊藉的寫意手法來完成,在裝幀設計家眼中,每種字體,每個色塊,每方圖案,每條裝飾線都應成為富有個性的形象。
曹辛之為很多作家詩人的各類著譯所做的設計,都體現了新穎、典雅、雋永的藝術風格?!读瘟渭返姆饷?,沒有采取文史書常見的用線分割和箋條題字的程式,而是在文靜的米色之中,隱現出一株風骨不凡的幽蘭;肥瘦適中的宋體書名既和蘭葉相依相連,又破了常見的書名四平八穩的布局;構圖雖簡,意境幽深,極好地體現了“七君子”之一沈鈞儒先生其人其文的恬淡高雅、飄逸脫俗的氣質。
艾青《詩論》封面,主色厚重深沉,書名鮮明醒目,宛若詩人的性格。稿紙圖案信手畫來,與橫平豎直的曠達相比別有韻味;“詩論”二字壓在邊緣,與側面題簽的活潑相比更顯得獨具風采。再有,書脊字和封底社名也放置得體,開本又很挺秀,給人以渾然大度的美感。
《九葉集》封面,多么像一首立體的詩:那茁壯的樹形飽含著沃土的深情,肥厚的綠葉充滿了勃勃的生機!就構圖來講,樹身雖粗壯但不笨拙,枝葉雖繁茂但不擁塞。九片葉子錯落均衡、脈脈含情、蘊含了詩作的光彩,書名和象征性圖案結為一體,體現了九位詩人(曹辛之是其中之一)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也體現了這一流派在詩歌近代史上的獨特風格與旺盛的生命力。曹辛之的詩集《最初的蜜》那疏朗大方的版式、錯落優雅的布局、詩情濃郁的封面,也是文學界、書裝界早有定評的佳作。
曹辛之經手編輯的畫冊,對每個畫面和每段文字的編排都十分考究,冷眼一看,使人賞心悅目,細細品味,才覺出富有韻律的美。例如在制版尺寸上,既要根據作品的藝術水準,也要考慮畫面色調的輕重,人物景物的多少和繪畫風格。在位置安排上,既錯落有致、均衡得當,又本著知白守黑的法則,做到滿而不塞,留有余地。在美術字的造型上,他根據對歷代碑帖和諸多線裝本內文的研究,創造了清新、豐滿、挺秀且富有裝飾韻味的“長仿”體和“長黑”體,并用于設計實踐。曹辛之先生曾給我看過一本他親自書寫厚厚一沓的美術字,那上面凝聚了老藝術家寶貴的心血和可貴的創造性。由于他編輯的書籍、畫冊講究用字,版心設計清爽悅目,深得一些作家、畫家的贊賞。在書法金石方面,他對歷代書法家作品涉獵很廣,曾悉心研讀,認真臨摹過鄭板橋、八大山人的書畫和趙佶千字文長卷,并精熟于裱工。他斗室中懸掛著的當代名家贈送他的書畫,都由他親自裝裱上軸。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曹辛之書法選》,展示了先生篆書、行書、狂草創作的杰出水平。在篆刻方面,他多年來應朋友之約,為作家、畫家、書法家和國際友人等治印五百余方,還為陳毅元帥的詩詞精心刻印了一本《滿庭芳》。他的刀法婉約多姿、典雅秀美、含有裝飾匠意,篆刻集《曲公印存》深得藝術界人士好評。
曹辛之藝術修養深湛、創意大度不凡,他的《蘇加諾藏畫集》的裝幀設計,在1959年德國萊比錫國際書展中,榮獲裝幀設計金質獎章。在1979年的全國書展中,他設計的《廖廖集》裝幀及與曹潔合作設計的《黃新波版畫集》裝幀,榮獲封面和整體設計獎。在1981年的全國書籍裝幀展覽中,他設計的《曹雪芹》封面榮獲優秀獎。最近,由詩文、書刊裝幀、書法篆刻三卷構成的《曹辛之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在這套書的北京首發式座談會上,上海出版博物館的領導、中國版協領導和書裝界的同仁們,深情地回憶了曹辛之先生的一生。由于曹辛之先生對出版事業的杰出貢獻,1992年5月,他獲得中國延安文藝學會頒發的“從事革命文藝工作五十周年紀念”獎牌,1993年5月,他又榮獲韜奮出版獎。曹先生離開我們十余年了,但他的優秀詩歌和經典設計作品,為中國的文化藝術寶庫增添了光彩,而他孜孜以求虔誠敬業的精神,永難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