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張富麗
摘 要:介紹了赤峰地區影響糜子群體結構的5個主要因素,并就每個影響因素進行概述,以期為赤峰地區糜子育種及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糜子;影響因素;赤峰
中圖分類號 S5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0-32-02
內蒙古赤峰市地處蒙古高原向松遼平原的過渡地帶,大興安嶺向西南的延伸余脈,多數地區海拔高度在1 000m以上,丘陵曼甸山旱地占80%,年降雨量300~400mm,無霜期90~130d,屬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區。
糜子(Panicum milaceum L.)屬禾本科黍屬(Panicum)內的一個二倍體(2n=36)栽培種,又稱黍、稷和糜。一年生草本植物,自花授粉作物。籽實去殼為糜米,有粳、糯之分,粳者為糜,糯者為黍。是中國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主要制米作物之一。以其生育期短,適播期范圍廣,耐干旱,耐瘠薄,耐鹽堿而著稱。并在干旱半干旱地區糧食生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發展糜子生產,保證為生產提供優良品種,對于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十分重要。目前赤峰地區糜子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產量低,生產水平提高緩慢,產品質量不高。糜子是C4植物,具有增產潛力。通過合理的栽培技術,例如輪作,精耕細作,平衡施肥,灌溉及田間管理都能對其產量及質量都有較大提高[1-2]。而合理的群體結構在提高糜子產量指標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對影響糜子群體結構的幾個主要因素進行概述,為本地區以及周邊地區糜子的生產發展提供參考。
1 播種量
由于赤峰地區許多糜子產區無間苗習慣,所以播種量對糜子合理密植有著重要影響。在保證整地質量和播種質量的前提下,各地應根據當地生產特點和生產實際,確定適宜的留苗密度,并通過控制播種量,達到合理的群體結構奪取高產。赤峰地區糜子播種量一般1~1.5kg/667m2。墑情好、整地細的播量適當少些,墑情差,整地粗放的播量適當多些。早熟品種生育期短,分蘗少,播量要適當多點;晚熟品種生育期長,分蘗多,播量適當少點。赤峰地區留苗密度為75~120萬株/hm2。在此范圍內,可保證個體群體協調生長,從而獲得高產。
2 土壤肥力
在土壤肥力水平較高,水肥充足的條件下,糜子群體個體可以得到充分發育,提高分蘗成穗,進而提高產量。但在土壤瘠薄,水分不足的條件下,糜子植株發育受到限制,個體發育不良,產量很低。因此,在肥沃的土壤上留苗不宜太密、而應適當稀些,而在瘠薄地上留苗則應密些,不可太稀。
3 播種期
播期不同糜子的分蘗成穗也不同,一般早播分蘗成穗率高,晚播則分蘗成穗率低。所以,在相同的條件下,早播糜子應適當留稀些,晚播應該留密些。早播糜子應以主莖分蘗成穗并重,晚播則應以主莖成穗為主。一般早春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時為適宜播種期。不宜播種過早,過早易粉籽。
4 品種
糜子品種不同,生育期、分蘗能力也不同。據王玉璽等研究,在一定范圍內,生育期與單株分蘗呈正相關。所以生育期長的品種密度應留稀些,生育期短、早熟品種密度應留密些。不同穗形品種分蘗成穗率也不同,一般散穗形的品種分蘗能力高于側穗形品種和密穗形品種。據觀察表明,散穗形品種植株矮,株型緊湊,適于密植。在密植條件下分蘗成穗率高,中熟品種和中晚熟品種的有效分蘗率分別為60.36%和32.36%,而側穗型分別為54.10%和28.68%。赤峰地區灌溉地上種植的糜子品種,因其生態特點不同于干旱地糜子品種,應選擇根系發達、莖稈粗壯、抗倒伏、耐高肥水的水地生態型糜子品種。如赤黍1號等品種。
5 播種方式
糜子播種方式不同,糜子的個體生長發育也不同。條播植株營養體大,能充分利用土壤養分,田間通風透光好,留苗密度宜相對稀些;撒播由于出苗不均勻,靠植株自然消長調節群體,留苗密度相對要密些。赤峰地區一般采用小犁開溝,壟寬50cm,溝寬15~20cm,溝深10~15cm,播完種子后,覆土厚度2cm,墑情不好時也不能超過5cm。此外,留苗密度與各地的氣候特點及栽培技術水平密切相關,各地要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的留苗密度。
參考文獻
[1]王星玉,劉為紅,李士和.中國黍稷品種資源營養品質研究[J].華北農學報,1992,7(1):42-46.
[2]黃英杰,林潤年.黍子主要農藝性狀對產量影響的效應分析[J].華北農學報,1993,8(3):30-32.
[3]柴巖.糜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2.
[4]張輝,曲文祥,李書田.內蒙古特色作物[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5]周麗娟,牟金明,謝志明.密度對糜子產量性狀的影響[J].遼寧農業科學,2010(1):17-19.
[6]李書田,趙敏,等.赤峰地區優質谷子系列新品種選育及高產栽培技術集成開發[J].河北農業科學,2010,14(11):137-139,141.
[7]劉敏,葛占宇.赤峰地區高粱育種發展歷程及現狀[J].現代農業科技,2013(19):60-61.
[8]白大鸝,李書田.赤峰地區谷子品種演變過程及昭谷一號衍生品種分析[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6(6):15-16.
[9]索朝和,高俊,李書田,等.國家級優質米谷子系列新品種[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2,(增刊):67.
[10]李書田,趙敏,劉斌,等.赤峰市谷子產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與展望[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0(1):82-83.
[11]王顯瑞,趙敏,張野,等.糜子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相關性研究[J] .河北農業科學,2012,16(4):6-8,20.
[12]趙國霞.糜子高產栽培技術[J].雜糧作物,2010,30(2):134-135.
(責編:徐煥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