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青青等
摘 要:如何激發學生對農村供水工程課程的興趣,如何充分利用網絡提高自學能力,如何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如何營造學生學以致用的參與機會是農村供水工程授課老師必須思考的問題。該文就以上4點進行了教學改革探討,為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課程教學;農村供水;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0-128-02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獲得安全的飲用水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事關群眾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球有超過10億人口用不上潔凈水,中國農村有3億多人飲水不安全,其中約有6 300多萬人飲用高氟水,200萬人飲用高砷水,3 800多萬人飲用苦咸水,1.9億人飲用水有害物質含量超標,血吸蟲病地區約1 100多萬人飲水不安全[1]。飲水不安全不僅危及群眾身體健康,也是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障礙。農村供水工程是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課,其基本任務是經濟合理、安全可靠地向鄉鎮農村用戶輸送所需要的水,并滿足用戶對水量、水質和水壓的要求,方便用戶生活和生產,改善農村環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地加強基本理論的講解,同時充分反映我國農村飲水安全的艱巨性和緊迫性,并及時傳教農村飲水安全的經驗和學科發展的新成就。
近幾年來,隨著信息化技術快速發展,多媒體等網絡教學手段不斷更新,網絡教育資源和多媒體手段彌補了教師采用同樣的教學方法、同樣的表達方式傳道授業解惑的不足,也能達到讓每位學生學好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必須不斷更新網絡教育資源和教學手段,使每個學生都對農村供水工程這門課感興趣,使課堂教學能產生多層次、多方位的效果,滿足不同學生學習需求,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本文針對農村供水工程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對農村供水工程課程的興趣,如何充分利用網絡提高自學能力,如何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如何營造學生學以致用的參與機會進行探討。
1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講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是本課程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老師的講授方式對教學效果起著重要的影響,而單純的灌輸式的講授,不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講授需要交流技巧和方法,循序善導,啟發引導,引而不發,適度討論結合實地學習等方法,避免出現滿堂灌授課方法,要做到老師舉一學生反三,授課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老師講授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時,要特意留給學生一些發散性的問題和一些有深度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農村供水工程的興趣,讓學生自己來解決,通過對比分析問題,借鑒和創新來解決問題,達到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和舉一反三的能力。教學內容講已經解決的問題,注重成熟理論的思想、邊界環境和發展過程關鍵問題如何解決的思維和方法講授,這其中講授不僅有理論提升,而且有生動的小故事,使得枯燥的理論授課變得生動有趣,同時還能鼓勵部分同學樹立志向和決心。授課內容提些未解決的問題,授課留有一定的問題,給學生有思考的空間,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有收獲知識的喜悅感,而且產生求知欲渴之感,激發學生進一步研究的愿望,從而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去獲取相關知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農村供水工程課程的基本內容是供水,主要介紹農村用水戶供水和水處理的基本理論、小型供水工程的規劃設計、供水工程(取水工程、凈水工程和輸水工程)、水資源開發利用和凈水新技術及農村供水管理等。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先了解我國的農村飲水事業,介紹當前取得的成績及存在問題,包括我國飲水安全艱巨性和緊迫性以及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新挑戰。最終讓學生認識到開展農村供水工程的重要意義,即:有利于改善我國的村鎮集中供水環境,提高農村飲水安全和供水管理水平,促進農村水資源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加快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農村現代化建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2 積極引導,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要求教育提供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目標是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高度創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3]。同時,現代網絡環境也為學生自我學習提供了良好的資源平臺。農村供水工程主要包括:取水工程——從水源取得足夠水量;凈水工程——把取上來的天然水經過適當的凈化處理,保證輸送的水水質滿足用戶要求;輸配水工程——以一定的壓力,不間斷地或定時地用管道輸送并配送到各用戶。
農村供水工程主要分別用第三章、第五章和第六章講取水工程、凈水工程和雨水工程,這三章不僅實用性強,而且具有很強的創新性。在課堂上,老師不僅要講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思維方法,而且要畫龍點睛式引導,布置實際供水任務,讓學生以小論文作業形式解決其中問題。比如第六章雨水工程,雨水收集、水質凈化、存蓄利用等領域新技術新方法層出不窮,學生在課堂上取得基本理論和技術基礎上,在網絡中可以查找資料,進行自我學習,不斷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
3 提高創新能力,培養創新思想
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制勝法寶,大量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需要大學實施創新教育[4]。教師在講授理論時,要將客觀主義理論與建構主義理論相結合,不僅要講清理論本身,還有講清理論提出的思路、基礎與邊界條件,讓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變道更能知其理農村供水工程的實用性和創新性為老師傳播創新思想,提高創新能力提供很好的平臺和機會,老師課上講解農村供水工程的基本理論和創新思想,課下作業可以結合各種大學生創新大賽以及自己相關課題組織學生進行創新活動,培養學生發揮自我主觀能動性,主動鉆研,并不斷提出新見解、新思想、新質疑、新設想、新方法、新技術,甚至新理論,使學生自由地運用吸納的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endprint
4 開展項目研究,提高實踐能力
從2009年開始,本教研組結合相關縱向課題和河南沿河地區引黃供水工程項目為學生農村供水工程實踐提供大量實習和創新機會,《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地下水源污染防治及可持續利用研究》項目2010年12月獲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表水環境容量研究》項目2012年獲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其中有本科生參與調研、數據分析和對策研究。筆者參與教研組指導學生參加創新大賽主要有:2009年指導學生參加首屆“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競賽”的作品“節能環保型城市雨水除污集蓄系統”獲得一等獎,2011年指導學生參加第二屆“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競賽”的作品“生活小區水循環利用系統”獲得二等獎,2013年指導學生參加第三屆“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競賽”的作品“基于膜袋灌的水肥一體化灌溉裝置”獲得二等獎。學生在不斷參與項目實踐中應用知識,積累經驗,逐漸形成能學而實用,不僅加強了農村供水工程理論知識的理解,建立起自己知識體系,而且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揮了自己的才華。
5 結語
農村供水是一項為農民生活、生產服務提供合格水量和水質的民生工程,是農村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農村供水工程的研究前沿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進,新概念、新方法、新思想正在不斷涌現。現代農村飲水安全所要解決的問題和面對的挑戰,無論從技術的廣度或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不僅要研究有效、適用的技術,還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質的農村水利研究與管理人才。因此,在學習農村供水工程課程時,不僅應牢固地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領悟科學精神的實質,深刻體會農村供水工程思想的精髓,才能為實現農村飲水事業的發展培養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譚彥紅.中國農村飲用水安全形勢與政府政策選擇[J].生態經濟,2009(11):25-27.
[2]魏清順,黃理軍,劉丹.農村供水工程[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1,2:11-12.
[3]郭曉宇,范志宏.關于《農田水利學》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山西科技,2009(3):50-51.
[4]張澤中,宋剛福,李彥彬,等.大學生創新教育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1(25):166-167.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