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崢


奧迪A3正在迅速擴張產品陣容,Sportback和Limousine作為不二首選初露端倪,這一次,奧迪運動化三廂車的理念被重新灌入。
其實“世界變化快”這句話也適用于汽車界。就像我們常說的那樣,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科技的發展,設計師的腦海中接二連三的迸出新想法,促使我們幾乎每天都能見到新車型的誕生。但是,如果你的腳步沒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那么最終的結果就只有慢慢退出世界舞臺。但是對于在中國久經沙場的奧迪來說:抓住恰當的時機,比世界變化快要重要很多。于是全新奧迪A3的揭幕晚了幾年,甚至有些“被脫離”的征兆,但“好飯不怕晚”足以打消懷疑者的念頭。
這一次,奧迪給A3的評價或者說定位,就是未來和先見。的確,我能看到一輛充滿了顛覆性設計的奧迪,無論外觀還是內飾亦是如此。Limousine是奧迪為A3三廂起的新名字,雖然看起來讓人有些疑惑,但這其中卻蘊藏著豪華轎車的涵義。奧迪A3是德國包豪斯極簡約主義設計的典型作品,同時也遵循著奧迪一如既往的家族風格。奧迪的設計師向來會在細節賦予一款新車型新的靈魂,讓它變得更加與眾不同、個性十足。相比我們熟悉的Sportback車型,Limousine絕對算得上是一個新鮮事物,盡管它也早已在全球市場風靡。
貫徹包豪斯風格
如果說Sportback是沉穩中帶著動感,那么Limousine就是動感中帶著沉穩,總而言之兩者的宗旨還是很顯而易見的,他們更像是雙胞胎,其中一個性格開朗外向,另外一個更加內斂。開始我提到了奧迪運動化三廂車理念,這是指的什么呢?直觀地講,就是奧迪A3 Limousine采用了短尾的設計,首先這看上去的確動感味道更濃,打破了人們對三廂車“沉穩”的固有印象。其次,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奧迪就曾以短尾的設計風格創造令人印象深刻的運動型三廂車,所以在歷史上也意義非凡。
奧迪向來在細節上面的處理都是精益求精,每一個拐角和每一條曲線都會給人以表現極強的張力,相比Sportback而言Limousine更是如此。被稱為“暴風線”的設計元素貫穿整個車側,這更強調了三廂車型的動感和飽滿。當然,車燈是奧迪一向關注的焦點,全新奧迪A3也沒有將其遺忘,這是他們首次將全LED前大燈配備至A級車型。另外,標志性的日間行車燈由一個光導纖維構成,圍繞在前大燈周圍,形成了一個識別度較高的整體效果。
創新大于傳承
通常情況下,外觀設計的大膽前衛,也會惹來對內部設計的求知欲。奧迪不久前發布了一組未來駕駛艙的圖片,從設計藍本上看,和全新奧迪A3有著不少淵源,這也足以證明“未來·先見”絕非空穴來風。整體內部設計的簡潔明了,是它堅持包豪斯風格的表現手段,貫穿中控臺的三維立體裝飾條清晰地劃分出了層次。相比集成度更高的MMI車載娛樂系統,我更中意于A3另外一個小設計,那就是出風口:只要你拽動中央拉桿,可以得到散風和定向風兩種模式,也許這聽上去有些難以置信,但它的確做到了精致和設計感。
我一直認為奧迪MMI和寶馬iDrive兩個娛樂操作系統,在功能和操作上越來越接近了,甚至旋鈕的造型也相差毫厘。現在好了,兩個系統也都開始具備了寫字板功能,并且都不約而同地集成在了旋鈕上方。我自認為寫字很爛,是的很爛,所以我并不對這套MMI系統的識別功能抱有很大希望,直到我扭曲地寫出了幾個字,并且MMI正確識別之后,我對它的好感可以說是直線上升。盡管如此,我依舊不太贊成一輛車有太過于復雜的操作,簡簡單單挺好,當然,肯定有絕大多數人認為這個配置不可或缺。另外,所有MMI系統都配備了可電動伸縮的超薄顯示屏,11 mm的厚度更是直逼iPad產品。
順手比什么都強
全新奧迪A3 Limousine將發動機向后傾斜了12°,使前懸安裝位置前移,從而將整車重心后移,讓前、后軸載荷更趨平衡。A3Limousine 40 TFSI s line車型搭載了第三代代號EA888的1.8 TFSI發動機(High版),新款發動機采用了一系列新技術,其中包括奧迪首次采用的融合缸內噴射和進氣歧管噴射的雙重燃油噴射技術,它優化了發動機在部分負載運行時的油耗等。其最大輸出功率為132kW,最大扭矩為250Nm,在6擋S tronic雙離合變速器(中國和美國市場都匹配的是6擋s tronic,德國市場則匹配的是7擋S tronic,只能說這是針對市場、針對用戶的一種匹配方案)的配合下,它可以達到242km/h的最高時速,并且0~100km/h加速也僅需7.3s。
我必須承認,這是一輛非常好開的車。Limousine短尾的設計并沒有影響它的操控性,在“金卡納”賽道體驗中,無論串樁還是繞八字都有不俗的表現。在模式選擇中,經濟和舒適的整體差別不大,油門響應和轉向力度都相對輕柔,最重要的是,它不會帶給你突如其來的加速度,表現得會稍微“遲鈍”一些。切換到運動模式,Limousine立刻被打回了原型,一切都變得激進起來:轉向力度變得更加沉穩,油門響應也加快了速度,一旦稍有動作,它就會有躥出去的沖動,變速器更是把發動機的大部分能量抑制住,控制轉速壓榨更多潛力。
在我看來,如果不是運動模式的話,全新奧迪A3 Limousine更適于在城市中駕駛。短小而靈活的車身,以及強有力的動力都是它發揮的資本。當然,更多情況下我們只會安撫住它,把舒適模式指示燈點亮,它便會立刻溫順起來,不會那么難以掌控。前麥弗遜后四連桿的懸架設置,足以提供充足的支撐力,但是奧迪似乎還是把它定位于舒適的范疇,以至于它可以輕松濾過糟糕路面帶來的振動,阻尼回彈力非常到位。
國產,還遠嗎?
如果給Limousine找一個競爭對手,我會選擇BMW 2系,尺寸上相當必然是首當其沖的,其次價格上的重疊也是可以預見的,至于四門和雙門的差別,我想這是未來A3 Cabriolet應該跳出來解決的問題。至于Sportback,我給它找到的對手是B Class(不久的將來BMW 2系Active Tourer也會加入競爭),他們之間的關系就不僅僅是運動性是否占優的論據了,我想更多地應該是實用主義優先考慮的衡量法則。
論品牌,奧迪絕不輸于BMW和奔馳,在這方面這三駕馬車誰都不會認輸。首先在工藝上的良性競爭是值得消費者贊許和支持的。其次是配備,MMI、iDrive、COMAND讓人看得眼花繚亂,誰更好用更順手還取決于每個人不同的使用習慣,雖然奔馳的COMAND看上去有些脫節于時代,但是也有消息稱蘋果推出的CarPaly會在奔馳上得以應用,那么結果就不言而喻了。值得一提的是,全新奧迪A3還裝備了ACC自適應巡航系統,這對于行車安全來說有很大幫助。
也許你認為在這一級別當中,空間并不是人們考慮的范疇,但實則不然。無論品牌立足點如何,車型依舊被定格為A級車,那么在目標人群中,首次買車的人絕不在少數,這樣一來A3充當的就不僅僅是“運動型大玩具”的角色,更有接送孩子、日常代步的實用性功能了。至于空間,我只能表示夠用,畢竟奧迪似乎沒有考慮推出“A3L”。就算有,那也要看一汽-大眾奧迪是怎么進行國產化處理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