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戰鋒
摘 要:農村中學作文教學效果差體現在學生閱讀少、接觸社會少、過程指導少等方面。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加大閱讀量,注重實踐性,把好過程關。
關鍵詞:作文;閱讀;實踐;過程
培養寫作能力是語文的主要任務,農村中學的作文教學效果較差。其中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學生讀的書少得可憐,作文時無話可說,胡亂應付;學生接觸社會太少,沒有生活經驗,作文無病呻吟,沒有深度;教師不注重過程指導,學生的閱讀和寫作對接不上。針對這些情況,筆者認為要想提高寫作能力,必須在閱讀量、實踐性和過程三方面下工夫。下面是我的做法。
一、加大閱讀量,讓學生作文有思想內容、有深度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能彌補生活體驗,提高思想認識,豐富寫作材料。只有讀的書多才能有文化底蘊,作文時才有話說,才能厚積薄發。培養寫作能力,我是從激發讀書興趣、培養讀書品質開始的。我的做法是:(1)定期開設精品賞析課、自由讀書課,保證學生有充足的閱讀時間。(2)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學生的喜好篩選出適合他們閱讀的美文佳作,并且經常開展好書評介講座,保證他們有較高的閱讀質量。(3)開展各種讀書活動。如,故事大會、朗讀比賽、演講比賽等,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4)教給讀書的技巧,培養他們的專注精神,啟發獨立思考,保證讀有所獲。(5)引導寫作讀書筆記,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并指導專人建立班級博客,交流閱讀感受。
二、注重實踐性,讓學生作文有生活基礎、接地氣
作文與生活是密切相關的,要提高寫作能力就必須創設體驗生活的環境,讓學生的作文內容貼近生活,真實地表達情感。我們的作文教學不應該局限在課堂上,而應該在課外的廣闊天地,鳥語花香、水村山郭、漁歌牧笛、民情世俗等都應該是作文的源泉。教學中我喜歡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如社會調查、民俗體驗等,讓學生記錄活動過程、總結經驗教訓、消化課內知識。實踐證明,這些活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啟發了想象力,促進了溝通力,豐富了趣味性,保證了作文的生活基礎。
三、把好過程關,讓學生作文有落實步驟、有章法
許多學生作文都在應付。我的做法是關注細節強化過程落實。(1)先說后改,寫作前先口述內容。這一步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及時矯正構思上的誤區。這個過程非常靈活,方法內容不求統一,可以單獨完成也可以合作,可以就選材立意發表看法,也可以從布局謀篇提出見解,有利于學生取長補短相得益彰,特別是對作文功底差的學生幫助會更大。(2)改好再寫,針對口述時的利弊提出改進建議,包括立意、選材、結構等,再照此列出提綱。這一步看是常見,但往往最見效果。我一定要親自見到學生改好的提綱,然后再讓他們開始寫作。(3)寫后再改,改錯字標點,改語法修辭等細節。這一步也要跟蹤落實。
(作者單位 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東城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