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平
隨著小學英語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英語課堂異彩紛呈。為了進一步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了創造和諧的師生關系,為了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每一個英語教師都在不斷努力著,不斷探索著。我認為,有效的英語課堂可以是這樣的。
一、有效的導入可以是簡單的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公開課,上課老師為了開始就抓住學生眼球,在導入上想盡一切可用的手段。如,唱歌、畫畫、做游戲、調查等。內容是比較豐富,可效果卻不得而知。
聽過這樣一節課:教學的是5A Unit 3 At the music lesson。上課老師先是上來唱了一首英文歌Happy New Year,這首歌唱了三分鐘左右,先是跟老師唱,再是請個別學生唱,再是進行小組比賽,最后還要大合唱。唱完歌后又進行了一個“我說你做”的游戲,這個游戲做了兩遍,可能是老師覺得這個游戲動起來了,氣氛比較好的緣故。接下來是自由談話,老師問了十幾個問題,最終進行了“can”句型的教學。算了一下時間這個老師的導入新課足足用了十分多鐘。而到后面的單詞教學,有的單詞甚至只讀了一遍就過去了,句型教學更是在似懂非懂中結束了。
反思:我們英語課堂的導入需要這樣“彎彎繞”嗎?我們的課堂教學,要抓住黃金時間段,不要等到快下課了,還在趕新知識。我們教師要正確處理好教學中興趣與能力培養的辯證關系,不應拋離教學目標來單純地玩或表演。應該把玩、唱、游戲等與學生的深度思考結合起來,同時注重在英語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以便全面調動學生的感官。
二、有效的重難點處理必須是分層的
有效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是核心。一般情況下重點難點需要分解,不能一股腦兒全部和盤托出,否則重難點就不能很好地突破。在學習6A U5 On the farm(第1課時)的時候,一位教師把詞匯、句型和行為動詞過去式集中在一起呈現,難度一下子大了不少。別說突破重難點了,反而加重了學生學習的負擔。我們如果這樣設計一下呢?
Step 1:從一般現在時切入
Q: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the weekend?
S1:...
...
T:I often do the things as you,but sometimes I go to a place.Now Id like to show you.(show a picture)Do you know where the place is?(farm)
Step 2:呈現新單詞
Q:What can you see?
Words:cows,carrots,...
Step 3:從現在時到過去時
Look at the picture(巧用課文圖片)!There are some boys and girls on the farm.They went there on October 12(last weekend).
Q:What did they do there?Lets go and have a look.
milked cows;picked oranges;pulled up carrots;cooked eggs...
Step 4:More practice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反思:對于重點難點我們首先不要懼怕它。其次,我們要給予它們特別的愛。我們要用合適的手段來化解它們,使其變得簡單化,以達到最有效的教學。有句名言:“只要想起,永遠不會忘記。”如果重難點的突破能達到這樣的境界,那么就是最有效的了。
三、有效的教學過程也許是自然的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語:為什么我總是忘記教學環節或教學活動?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學環節過于煩瑣,而且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過渡比較牽強,當然不容易記住了。教學6A Unit 3 Sports day!中的“excited”“exciting”時,我是這樣的:先讓兩個學生沿著教室比賽跑兩圈,教學“a running race”,比賽結束后采訪第一名學生,問他“Are you excited?”教學此單詞。再問全班學生“Was the running race exciting?”教學此單詞。學生情緒高漲,再進行一次跳高比賽,對新知識進行及時鞏固。教學過程清晰,環節過渡自然,學生掌握得也非常扎實。
反思:有效的教學倡導簡約的過程,排斥累贅的、煩瑣的環節。我們教學的“過渡”要自然,要將各環節有機地“鏈接”在一起,使整節課像一篇散文詩渾然一體,漸入“曲徑通幽處”之佳境。
有效的英語課堂是個永恒的話題,需要我們做永恒的思考!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國英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