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摘 要: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規定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需要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訓練,并達到一定的效果。對新課程標準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如何創新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教學
目前,教育部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了更高的要求。小學階段學生接受的信息技術教學實踐性較強,對學生操作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如何在目前學生主體的情況下更好地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是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優化課堂教學內容
1.以學生喜好為基準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設置
小學階段的學生,興趣是其學習態度的決定因素。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存在大量實踐性的內容,能有效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教師在設置教學內容時需要注意,以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展開課堂教學。比如,現階段的小學生對《喜羊羊與灰太狼》等動畫片有較大的興趣,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在教學生使用畫圖工具時,可以先讓學生熟悉各類工具的使用,然后讓學生將自己最喜歡的角色利用畫圖工具畫出來,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樣也能達到課堂教學目標。
2.與其他科目相結合開展教學
學生的學習生活過程中存在許多不同的科目,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合理利用其與其他科目的聯系能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完成專業課程的學習。在教授學生PPT相關內容時,可以與其他科目的教師進行協商,讓教師在教學時利用多媒體完成教學,然后在上信息技術課程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發現某老師今天上課與平時有什么不同嗎?”而后問學生:“那你們想不想學會這種方法呢?”然后引導學生進入PPT相關內容的學習。
二、優化課堂結構
目前,許多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依然使用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方法,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這種方式已經完全不適用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當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在自己的引導下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中。新課程標準中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有較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就應當以身作則,以各種創新的課堂結構完成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總之,開展教學活動時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是當前教育工作者必須遵循的原則,小學階段的學生其心智發育正處于起步階段,教師可以合理利用其好奇心與探索欲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
(作者單位 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