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麗
怎樣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學是一門創造性思維頗為豐富的科學,學生一旦處于主動狀態,必定會爆發出無限的創造火花。因此現代科研觀提倡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學以人為本,充分開發學生的各種潛能,注重健全學生個性品質的形成,讓學生在言語實踐活動中真正動起來。而創新個性品質是創新活動取得成功的保證。課堂就是使兒童潛在的創新個性品質得到適時開發的重要基地。怎樣開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品質呢?
一、營造寬松氣氛,喚起學生創新的信心
我們在“科研進課堂”活動中要求老師們要喚起學生的自信。心理學告訴我們,自由能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所以在新一輪教科研工作的教學中,師生間建立起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營造寬松的氣氛,放手讓學生自由學、思、疑、問,這樣學生才會在課堂上敢想敢說,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從而樹立自信。
首先,教師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有他獨特的地方,在學生喜歡的活動里他們才會投入、才有自信。一位老師在執教《登鸛雀樓》時,問:“同學們有誰知道王之渙嗎?”班上一位平時愛看書膽子特別小、上課從不舉手的男生有點按捺不住了,坐在位子上開始講起來,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吃驚,這時老師巧妙地對他說“聽說你特別愛讀書,你能大聲地把你知道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嗎?相信同學們會鼓勵你的!”老師用手勢示意,同學們都鼓起掌來,那位靦腆的男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站起來自信地講述著相關故事,雖然語言不是很通順、流利,但他大聲地發言了。講完后,老師和學生雙報以熱烈掌聲,表揚他的進步。由此可見,老師的語言無不流露出對學生的信任,總以積極肯定的態度對待他,兩次掌聲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其次,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們進行各種活動,讓他們感到處已是有能力的。例如,在執教《小書架》時,老師設計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畫出自己心中的書架圖。學生一下子高興極了,紛紛動手畫起來,幾分鐘后,他們躍躍欲試,老師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畫以“設計師”的身份給同學們講解,學生先是很矜持,后來覺得新鮮都搶著舉手,于是班上涌現出了“陳設計師”“李設計師”……甚至連平時不敢舉手的同學也自豪地說自己是未來的設計師,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多功能小書架、汽車式小書架、折疊式小書架……雖然學生的繪畫水平不高,比例結構不恰當,但聽到他們有條有理的講解,繪聲繪色的介紹,相信他們能在成功的體驗中認識到自己和長處。
二、巧妙設計疑問,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
心理學認為,只有感興趣的東西才會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在課堂所提的問題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因此,老師所提的問題要與學生的興趣緊密相連,投其所好,巧妙設計疑問,讓他們的好奇心成為課堂教學中事半功倍的催化劑。如創編故事《皮球掉進池塘了》時,老師運用多媒體在屏幕上出現茂盛的大樹、碧綠的草地、清澈的池水、活潑可愛的小猴子……生動的畫面配上輕松悅耳的音樂,為學生營造 出歡快的學習氛圍,接著教師問學生:“你們想去個美麗的樹林嗎?愿意成為小動物們的朋友嗎?”以此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指導學生對故事的前因后果有一個整體了解,進而啟發:“這節課我們要開始動腦筋,幫助小猴想出更多辦法,比一比,看誰的辦法多,誰的辦法好?”學生們在情景的創設中饒有興趣地展開豐富想象,想出了很多辦法。
三、尊重獨特見解,啟發學生創新的思維
學生學習的過程,實質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不同的生活經歷、個性特征的學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允許學生有不同答案,允許學生個性張揚,讓學生充分思考各抒己見,進行創新。教師一定要抓住創新特點,讓學生思考,讓學生在求異中創新。
四、開展良性競爭,鼓勵學生的創新的行為
競爭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而且由競爭而產生的奮發進取、敢于創新的精神和適應競爭環境的心理能力都是21世紀現代人不可缺少的素質。教師必須結合平時的教學,通過各種方法創設競爭的機會,讓全體學生在競爭中一展所長、不斷進取。如:學習完《想飛的烏龜》后,老師要求各小組學生把精彩的部分演出來,看誰演得好?同學們都 開動腦筋,積極商量,終于在表演時,每組同學都在前一組同學的表演基礎上吸取優點,改進不足,第一組演完后,第二組加入簡易道具,到第四組時不僅加入道具,而且演技都提高了,甚至能脫稿表演……可見是用了一番心思的,到后來,第一組要求再演一次,聲稱要比前一組演得更好……是什么原因讓學生們進步的呢?是創新,是進取心為內驅力萌發的創新靈感,因此進取心是創新人才所必備的個性品質,也是讓學生成為未來創新人才的重要保障。語文課上進行朗讀訓練時,一位老師采取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們分別找自己的榜樣,并敢于向榜樣挑戰。
五、創設各種活動,培養學生創新的意志
現在許多小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愿意付出努力,但興趣受到客觀原因的阻撓時,就半途而廢了,這種沒有毅力的學生很難達到科學輝煌頂點的。創新人才之所以會取得成就,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頑強的意志和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們要求老師要依靠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給學生樹立典型,培養他們的這種意志品質。
教學的獨特作用,不僅在于他們承傳直接孕育創造精神的民族文化為己任,而且是培養創新能力,培養創新個性品質的主要源泉。老師的教學中,學生的敢想敢說,充滿好奇,異響天開,勇于進取,堅持己見……以及所犯的“美麗的錯誤”,也往往是創新人才的隱含表現。因此在新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創新個性品質的培養是不容忽視的,需要教師采用各種方法、多種形式,進行創新性地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