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婭琦 牛振華 吳素青
經過多年的改革實踐,教育學者認為21世紀的人才培養模式應該是實用性人才的培養。實用性人才的培養也是技術型大學的主要培養目標,制造業在工業中占據的比例不斷擴大。實用性的人才主要是培養一些從事實踐操作性的人才,這就要求他們具有很強的實踐能力,而且還需要有基本的專業知識,在實踐的過程中還需要能夠開拓創新。培養實用性的人才主要是為了滿足社會的需要,因此注重機械專業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的培養。
正是因為如此,很多學校進行了機械制圖教學的改革,建立了以“實用”為主題的課程和教學體制。機械制圖是機械專業一門十分基礎的學科,它也是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機械制圖這門學科主要是對視圖進行研究解讀來繪制或者閱讀圖樣的學科,這門課程當中基本上包含了機械專業大部分的知識。剛進入大學校園的學生沒有知識基礎,機械制圖這門課對于他們來說十分陌生,因此這門課程比較難學習。在機械生產過程中,不管是制造零件還是進行機械的裝配,都需要參照實際的圖紙。工人在進行機械操作的時候,也需要通過圖紙了解機械的結構和性能。
1 機械制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新目標
1.1機械制圖教學中的問題
機械制圖的教學已經進行了很多年,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的問題。首先是教學的內容比較多,而且內容較為復雜,很難掌握重點知識。其次是機械制圖當中的知識跨度很大,因此對于初學者來說比較困難。學生的想象能力有限,比較難在二維和三維空間里面進行轉換,剛開始接觸投影面的時候,很難進行理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般都不愿意進行動手操作,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理論知識,但是畫圖紙就變得無從下手。學生的質量也存在差別,那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在學習遇到困難之后,一般都會放棄學習。
1.2機械制圖教學的新目標
隨著CAD技術的快速發展,工業設計和制造都發生了很大程度的改變?,F代社會人們已經能夠通過繪圖工具進行產品的設計,而且還能夠把數字信息直接傳遞進入數控機床當中,這樣就能夠進行連續生產?,F代設計技術對于機械制圖教學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四種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空間的思維能力,這樣他們就能夠很方便地想象出設計圖。然后需要培養學生把想象轉化為圖形的能力,這樣才能夠向人們展現出設計圖。接下來就需要培養學生繪制圖畫的能力,特別是計算機繪圖的能力。其實這些能力的培養是為了專業人員能夠進行設計、表達和繪制設計圖。這些要求是原來教學要求的提升,這樣就能夠達到社會對于專業人員的要求。現在的教學不再是簡單的技能傳輸課程學習,開始對學生進行思維的引導和能力的培養。
2 實用性人才培養的具體措施
2.1合理制訂教學計劃,調整教學內容
考慮到實用性人才的培養,學生都需要從課堂走進工廠,因此需要對制圖課程加以縮減,加大工廠實踐的時間。學生學習的機械制圖知識比較寬廣,因此為了使得學生能夠掌握知識,學校需要為學生安排合理的課堂知識,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優化教學。
教學大綱一般是按照教學目標制定的,它決定了課程的知識點和具體的能力培養要求。因此一門課程要教好必須有一個合理和明確的教學大綱。機械制圖的知識點主要有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繪圖標準,因為繪圖中十分重要的就是標準。只有了解清楚了標準,我們才有可能畫出高質量的圖紙。接下來就是如何進行圖紙的繪制部分。再下一步就是如何進行圖紙的讀取。以往的教學當中,學生的想象能力比較差,這就導致無法很好地掌握圖紙上的內容。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先進行簡單的幾何零件教學,學習簡單的點面線。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培養學生的技能知識,減少一些輔助內容幫助理解圖紙,這樣就能夠大大加強學生對于三維視圖的理解。建立在空間想象能力上面進行的圖畫繪制,一般能夠設計出比較有創意的圖紙。
2.2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圖紙繪制當中最為看重的是動手能力,要能夠很熟練地進行圖紙的繪制必須要先進行大量的繪圖實踐,學校需要安排合適時間的繪圖實踐課程。一般這個時間最好設定為兩周,在繪圖練習的時候,學生還需要了解繪圖儀的構造以及如何通過測量工具進行測量,之后把模型展現在圖紙上面,這個過程訓練了學生把模型轉變為圖紙的能力。
2.3轉變教學的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般的課題教學都是老師在講臺上進行知識的傳授,而學生只是在被動地接受。盡管現代的教學設施都是現代化的,但是教學模式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灌輸式教學很容易造成學生學習的疲憊,這樣就很難培養出實用性的人才?,F代的教學改革要改變學生的地位,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去決定具體的課程進度、教學方式和成果匯報等。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老師也需要發揮他們的主導作用。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老師可以創設一些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去理解知識,教會他們去發現問題,然后探尋出問題的答案。只有借助這種學習方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夠得到提高。
2.4因材施教
機械制圖教學當中需要進行因材施教,本來這門課程的門檻就比較高,基礎和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很有可能放棄課程的學習。老師在授課的時候,需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然后對于不同的學生安排不同難度的課堂作業。這樣學生不會因為作業分數低,而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這樣他們才會有動力繼續學習下去。
3 總結
隨著社會對于實用性人才的需求加大,高等院校需要不斷改變教學側重點,加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也需要注重學生的基本知識教學。學校要注重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為社會和祖國培養實用性的人才,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