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
摘 要:作文既是人們系統地表達知識和經驗、思想和感情的書面語言形式,又是一種具有高度綜合性、創造性的語言活動。它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又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在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今天,初中作文教學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重視作文教學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不可推卸的責任,是每一位語文教師不可忽視的教學環節。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存在問題;主要看法
說起作文,大家都感到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教師怕上作文課,學生怕交作文本。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當下,初中作文教學的現狀如何呢?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下面本人就談談自己的想法,望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當前初中作文教學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作文教學缺乏連貫性,隨意性大
語文教師對于作文訓練整體目標都清楚,也都清楚寫作是一種綜合的思維訓練過程。但對各階段應該達到什么樣的訓練目的,并不十分明了,甚至為數不少的教師只是單純傳授寫作技巧,不厭其煩地將一些作文知識和方法公式般拋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套用現成材料與模式。結果必然導致窒息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限制了學生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來中心不明、條理不清、語句不通、文法不順。久而久之,學生覺著索然無味,喪失了作文興趣,連作文本也懶得交了。
2.作文教學缺乏系統性的方法指導,習慣于一味的空洞說教,脫離生活實際
現今語文作文教學中,語文老師的作文指導課往往是寫作“知識”或“技法”上的一些空洞說教,不像閱讀教學那樣精心設計準備,對學生習作缺乏導向性。離開“生活”這個最基本的素材源,把學生關在教室,閉門造車的現象屢見不鮮,導致初中生作文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而空洞乏味,嚴重脫離生活實際,寫出來的東西蒼白無力,毫無生趣可言。
3.作文教學中評價機制存在不足,批改講評不當,無針對性
作文講評是對學生寫作實踐全面檢查分析的總結,是師生思想情感的交流,是學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饋。但是目前,不少教師修改、講評作文時,一般不是針對訓練目標集中精力重點指導,而是全方位批改,全方位講評,什么問題都涉及,結果是什么問題也都沒解決;或者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議,而對作文后的講評不夠重視,常常在批改完作文后寫幾句諸如“中心突出、結構緊湊、語言通順”之類不痛不癢的評語,就把本子發給學生完事,并不進行有充分準備的講評。
4.語文教學中存在作文效益不高、應付了事的現象
在語文作文教學中部分教師關注的僅僅是作文的結果,沒有去仔細推敲學生作文的過程,訓練程序僵化呆板,訓練手段陳舊單調,以致學生寫作興趣不濃,積極性較差,常常是“為作文而作文”,只求完成任務了事,作文效益不高,適用性不大,學生寫作能力極不樂觀,更別提學生作文水平提高的事情了。
作文教學的問題具體表現在各個不同的層面,已經構成作文教學的“圍城”,制約著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這些都迫使我們應盡快改進作文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步入正軌。
二、對正確地引導學生,帶領學生沖出作文訓練的“圍城”談一些看法
1.教師要轉變觀念,樹立大作文教學觀,夯實學生的“精神底子”
教師有意識地提高自身的思想修養,轉變舊觀念,樹立大作文教學觀,明確初中作文教學的性質和目的,注重對學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養和塑造。同時,教師在作文教學時要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尊重學生個性,大膽設計各種作文訓練形式來進行作文教學,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杜絕“假大空”式的作文產生。在教會學生如何寫好作文的同時,讓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感。這點要貫穿于作文教學的始終,這是由作文教學具有強烈的人文性所決定的。
2.教師要轉變學生認識,引導學生積極作文
學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確實提高寫作水平。教師必須使學生在心理上認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歡作文。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寫作是一種表達,它是人的一種內心要求,一種心理需要。同時寫作還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活動的過程。情有所感,才會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動還會貫穿作文過程的始終。情感始終是寫作的動力,讓學生有自信可以寫出好文章,從而轉變態度,愛上作文。
3.教師要對癥下藥,從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入手,努力改善作文教學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樂于學習的動力源泉,表現自我、展示自我是每個孩子都愿意并積極去做的事。”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對于作文指導要從興趣入手。在作文教學中,學生有了興趣,就可以形成一種強烈的樂于動筆的愿望。在這種愿望的驅使下,他們樂意主動地、自由地寫出自己的見聞和想象,不把作文當成一種苦差事,而看成是一種快樂的享受,美好的傾訴。
4.創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積累素材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們身邊的生活寫出來,把平時所見的、所聽的、所想的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這正如葉圣陶所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這就要求老師在作文教學中鼓勵學生全景式的掃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生活越豐富,學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內容就越豐富,學生的作文水平才可能以提高。
總之,作文教學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細致的系統工程。在這項工程中,我們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今后,我們要勇于開拓,繼續探索作文教學的新路子,從而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作者單位 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泉林初級中學)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