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莉
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相互影響和作用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特殊人際關系。可以說,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可以說沒有良好的師生關系,教育的最終目的和眼前目標都將落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師生通過相互作用和影響,通過協調內部關系而形成的,是師生關系發展的成熟階段、完美階段。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對教育、教學效果產生巨大的影響,而且還能促進大學生的交往與身心健康的發展。
一、當前高校師生關系現狀
教師與學生,是大學校園里的兩大基本群體。但是由于高校的特點,在學校師生除課堂交往外,課后各自行色匆匆,感情溝通渠道明顯變窄。如果學生對教師業務素質不滿意、就業前景迷茫及心理問題未能及時解決時,師生間就會出現心理上的代溝或情感期待上的落差,產生隔膜,“厭其師,背其道,毀其道”的現象出現也就不奇怪了。我們對江西三所高校的在校大學生的一項抽樣調查結果表明:認為師生關系“很密切”的學生僅占3.7%。認為“較密切”的學生占17.5%,認為“較冷淡”的學生卻占59.6%,而認為“很冷淡”的學生占19.1%。據另一項調查顯示:大學生認為師生關系“較冷淡”的占到了74.1%,認為“很冷淡”的學生也占到了11%。可見,較大多數的老師和學生都認為高等院校的師生關系是“較冷淡”的,甚至是“很冷淡”的。師生關系疏離,造成了學生的心理失落和師生互信程度的降低。
因此,從總體上看,當前大學校園里師生間“尊師愛生”盡管較為普遍,大多數學生尊敬老師,老師也能普遍平等地對待、尊重和理解學生,但由于師生交往頻率不高,師生關系顯然不夠密切,不夠和諧。這種狀況值得社會關注。
二、高校師生關系不和諧的原因分析
如今的高校面臨市場經濟中的生存與發展問題,學校忙于找資金、擴專業、建校園,強調硬環境的建設,應付沒完沒了的檢查。對教學過程的掌控又過多依賴于課堂秩序的維護,而對如何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構建生動、和諧的師生關系則很少關注。師生之間的關系僅限于一間教室之內,沒有溝通的氛圍,沒有溝通的渠道,沒有溝通的內涵,只要把學生招進來送出去就萬事大吉,大學沒有了大學味。在教師方面,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要求教師樹立新的教育觀念。但是,一些傳統的教育因素仍然存在于現實的教育觀念和行為中。如“專制型”師生觀導致了教師不能平等地對待學生,扼殺了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有的教師安于現狀,沒有意識到教師職能的變化和角色的轉換,不及時學習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教育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拉大了師生間的距離。教師優良的個性品質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與發展,不良的個性品質則會使師生間產生相互排斥、疏遠甚至沖突。據調查,大學生最喜歡尊重學生、知識廣博、和藹可親、平等待人、風趣幽默的教師。最不喜歡那種討厭學生、偏愛、不公正、無責任感、自傲、冷漠、教學不認真的教師。有的教師由于性格、心理的問題,不善于與他人交往與溝通,僅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教學科研或專業學術方面,與學生保持一種“純教”的關系。這種“教書”與“育人”相脫節的現象自然使師生關系不融洽。從外部來看,在社會大環境的誘導以及就業競爭的壓力下,學生的功利主義傾向越來越明顯。對學術不感興趣,對討論提不起精神,對獨立科研沒有信心,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認為沒有什么意義,目的只有一個,拿到文憑去謀生。就來準備畢業論文來說,現在還有多少學生愿意努力地、高質量地去完成畢業論文?
三、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對策
由于教師經驗的豐富性和角色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在師生關系的構建中處于主要的地位。那么,作為高校的一名教師如何運用策略來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呢?
首先要能夠放下身段,學會站在學生角度去換位思考。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彼此交往的態度、言行等。理解當代大學生的情感、需要、興趣愛好,理解學生不成熟的態度和言行。教師在要求學生的時候,應身體力行,充分考慮是否適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發展規律且自己應做出表率。其次,要與學生打成一片,尋找共同點。要善于捕捉學生的興趣愛好,并以此為切入點形成與學生興趣的融合點,再逐步擴大對話范圍。“興趣融合點就是雙方共同感興趣的事物,它不是強者對弱者興趣的剝奪,既不是教師強迫學生接受自己的興趣,也不是教師迫于某種壓力而向學生的興趣無原則的讓步,而是形成師生共同的興趣”。共同的興趣是師生擴大和深入交往的基礎,是師生形成良好的印象和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因素。第三,要善于批評,把握好批評的分寸。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是要求教師對學生的錯誤視而不見,而是要采取學生能夠接受的批評方式。在批評學生的錯誤時,應視其所犯錯誤的性質、嚴重程度、學生的性格和批評的場合,巧妙地運用批評。在批評學生后,應適當給予安撫。這種批評不會傷害學生自尊心,學生易于接受和改正并且不傷害師生關系。第四,要恰當贊賞。對學生的進步和優秀表現要加以贊賞。教師的贊賞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也是師生關系和諧發展的因素。恰當的贊賞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挑選值得贊賞的地方來以各種方式進行贊賞。這種贊賞包括教師眼神的肯定、語言的贊賞、行為的認可、物質的獎勵等。教師在對學生贊賞的過程中,應注意避免贊賞過度和贊賞不及,避免對不值得贊賞的行為的贊賞。第五,要及時反饋,把握動向。教師可以通過談話、匿名信等方式保證學生反饋通道的暢通。這種反饋包括學生對自己的教學、交往的方式方法以及個別行為習慣的意見和建議。教師應仔細思考這些意見或建議。對于自己做錯的要改正,做得不好的要改進,學生誤會的地方要想辦法澄清。
【參考文獻】
[1]劉光.論和諧概念[J].東岳論叢,2002(4).
[2]李瑾瑜. 論師生關系及其對教學活動的影響[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5).
[3]張家軍,馬吉宏.論和諧師生關系的含義、特點及建構[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7(1).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