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建英
作為一名在教學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為適應新時期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不斷探索新教育教學模式,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模范履行職責。多年來,積累一些心得,與大家共享!
一、從人格上,尊重、關愛每一位學生,時時事事做學生的表率
我每天總是第一名到學校,最后一名離開學校。對班里的每位學生傾注真誠的情感,平等、善待、關愛每位學生,用真心和善意去打動他們、誘導他們、啟發他們,逐步增強他們的信心、勇氣,特別是后進生,我們班有一位叫馬振蘊(化名)的學生,學習基礎比較差,書寫亂,自己的東西(飯卡)丟三落四,作業常教不上,晚上住宿還經常叫家長接回去住,家長因學習成績和生活習慣問題非常撓頭,經了解:他有年邁的奶奶需要照料,他爸爸身體也不好。于是,我在學習上采取“一幫一”活動,安排學習好的和他一桌:生活上給予照顧,多次向上級申請資金幫助;習慣的養成上采取強制措施,一周必須換一次衣服,一月必須理一次發,每天的作業必須按時交,沒有特殊事情不能回家,自己的東西必須排放有秩序,經過一年多的教育和指導,他恢復了理智和自尊,對學習和生活充滿信心和勇氣,有了較大的進步。
二、注重興趣培養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例如,在教低年級生字時,我別具一格,根據字形的特點,編一些謎語來幫助學生記字。“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大口和小口一起回家”是“回”字,這樣,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既學到了記字的方法又增加了學字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習的每個細胞,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教師做到精講和精練
“精講”就是弄清所講內容的重點、難點及所達到的教學目標,做到上課目標明確,有的放矢,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使所教知識點簡明、易學、有趣。“精練”就是教師在講解某一知識之后,精心設計出與之相適應的課堂練習和課堂活動,指導學生認真完成,讓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鞏固、掌握精講的內容。需要注意的是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掌握特點,抓住關鍵,將知識與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只有做到“精講與精練”,學生才可以在單位時間內提高效率,才能培養出含金量高、創造性的人才。
四、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抓住文章的重點語句,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如,我在教學《李時珍》一文中“李時珍的父親不愿讓兒子當醫生,但李時珍處處留心向父親學習,還暗記下了不少藥方。”我引導學生想象李時珍怎樣“處處留心”,時時事事處處留心,他怎樣“暗記下了不少藥方”,通過擴展性想象,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
五、注重積累,養成小練筆經常寫日記的好習慣
“處處留心皆學問。”大街上的小廣告,過年貼的對聯,大自然中的風、雪、霧、樹掛、窗花等,生活中、學習中每天都有新內容、新事情,從中悟出新意,把自己身邊的事不拘形式的寫出來,每時每事,有感而作,天長日久也是一筆不小的收獲。總之讓學生玩中學,樂中寫。教師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共同走進自然和社會生活,放飛快樂,活躍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用自己的筆去寫他們真實的生活。
語文教學是一門大學問,需要教師充分的把握教材,密切聯系學生生活,抓住典型的事例,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不僅愛語文教師,更愛語文。
(作者單位 河北省冀州市北漳淮學校)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