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稀
近年來,由于受高校擴招,普高熱、職高冷的影響,中職學生生源質量逐年下降,給中職教學任務的完成帶來了很大不良的影響。隨著新一輪中職教材的改革,職業(yè)教育的職業(yè)性、專業(yè)性特點逐漸彰顯,于是改革中職語文教學的方法和教學模式,以適應中職語文教學的需要已經迫在眉睫。
中職語文教法改革行為導向實踐探索當今的中職語文教學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習慣,掌握語言文字學習的方法,了解語文學科的思維方式,能夠把語文與工作學習生活融合在一起,以便在他以后的工作中具備一種終身學習的能力。但由于受高校擴招、普高熱、職高冷的影響,近年來中職學生生源質量逐年下降,多數學生學習基礎差,行為習慣差,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給語文教學任務的完成帶來了很大影響,導致中職學生語文學習存在較多問題。
一、中職學生語文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缺乏學習動機
很多調查表明,不少中職學生對學習都有“被逼無奈”的感覺,他們迫于家長的壓力上學,沒有學習目標,沒有學習壓力,沒有學習動力,甚至對生活感到一片茫然。
2.缺乏學習興趣
作為初中階段基礎教育淘汰出來的中職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普遍存在心理障礙。有的學生對許多事物都缺乏應有的興趣,尤其是談到學習就心生厭倦,對語文學習也是如此;有的學生雖然接受了九年制義務教育,但實際上根本沒有達到初中畢業(yè)生的水準,其綜合素質較差,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綜合歸納、舉一反三的能力較弱,學習語文有很大難度,往往因為聽不懂課而喪失學習信心;有的學生則認為自己到職校是來學習專業(yè)的,語文和專業(yè)是兩碼事,學不學無所謂,對語文課程缺乏興趣,上課不認真聽講,更談不上刻苦努力。
3.語文基礎薄弱
這是中職語文教學舉步維艱的主要原因。絕大多數學生語文基礎極為薄弱,表現為“聽說讀寫”無一過關,聽話不得要領,說話辭不達意,閱讀障礙重重,寫作言之無物,錯別字連篇,連最基本的請假條也不會寫。
為了走出中職語文教育的困境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現在我們必須從活躍課堂氛圍、增進師生交流、培養(yǎng)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方面做一些改革探討,力圖尋找一條適合中職學生接受的有效途徑,從而為有效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水平奠定基礎。根據“就業(yè)為導向,強化技能訓練”的新型職業(yè)教育課程模式,中職語文教學必須要進行改革:首先,語文教學內容貼近學生、貼近崗位,學習內容選取與工作過程、工作任務相關;其次,教學環(huán)境貼近就業(yè)環(huán)境,模仿工廠環(huán)境,盡可能在真實工作環(huán)境中學習。因此我認為行為導向教學法恰好適應了當今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
二、行為導向教學概述
行為導向教學是一種先進的職業(yè)教育理念。自20世紀80年代產生以來,逐漸成為德國職業(yè)教育的主流,并日益為世界各國職業(yè)教育所接受與推崇。這一教育理論對中職語文教學將“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現代職業(yè)教育理念落到實處。行為導向教學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以行為或工作任務為導向的職業(yè)教育指導思想與策略,是由一系列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所構成的。其常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
1.模擬教學
模擬教學是一種以人為創(chuàng)造某種與社會交往的仿真情境作為實踐教學場所或組織形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在人造情境中模擬實踐,學習職業(yè)所需的知識、技能和能力。模擬教學能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更重要的是,它還能以低成本的方式給予學生重復訓練的機會,強化了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
2.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一種借助某個具體問題的描述來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與討論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注重的不是結果,而是整個思考運作的過程。學生通過對具體問題的思考、分析和研究,發(fā)現或抓住問題實質,并結合個人自身的經驗和知識,尋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手段,從而誘發(fā)其創(chuàng)造性,并培養(yǎng)其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和學習能力。
3.項目教學
項目教學是通過師生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來提高職業(yè)認知水平的方法。在職業(yè)教育中,項目指的是以完成一項具體的、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產品為目的的任務。學生通過一個個相對完整獨立的項目實施過程,學習和掌握每一環(huán)節(jié)的基本知識,并逐步培養(yǎng)出實施該項目所需的各種關鍵能力。項目教學強調的是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以及熟練運用專業(yè)知識技能處理問題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
4.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種通過對某個社會情境中的角色扮演來培養(yǎng)學生關鍵能力的教學方法。角色扮演扎根于個體和社會兩個方面,力圖幫助作為個體的學生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了解和熟悉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與社會群體,并形成處理類似問題的恰當、合理的經驗與方法,強化相關職業(yè)技能,形成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
三、行為導向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探索
(一)模擬教學
模擬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多為情景模擬,它注重在情景設置中讓學生學到難以掌握的知識,讓學生有時間、有機會去選擇、決定、實踐、體驗、創(chuàng)造、應用,形成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中職語文情景教學有如下幾種可行方法:
1.個性情景畫面解說
學生根據教師設置的體驗課文內容的情景進行解說,學生在這一活動中,語言理解、知識運用、口語表達、個性表現等綜合能力都得到切實鍛煉。這種方法特別適合于富有個性色彩和獨特審美品位的散文、景物描寫文句、事物說明段落等語言材料。
2.體驗情景對話扮演
厭惡呆板、煩瑣的課文分析,喜好貼近自己和當代社會的實踐活動,這是現在很多中職生最大的心理特點。這給語文情景對話扮演提供了最大的設置空間,如果能設置小說戲劇情景的再現,創(chuàng)造課文對話場景,讓學生扮演《項鏈》里堅強與虛榮并存一身的瑪蒂爾德及其他人物,中職生喜好展現自己才藝性格的舞臺就被前移到了課堂,文學作品主人公的美好精神、信念、更能被學生所接受,錯誤的思想更能被學生所摒棄。
3.分層情景問題設問
中職生具體形象思維發(fā)展較好,但邏輯抽象思維較差,反映在學習議論文、復雜敘述類文體時這一特點較明顯。如果教師善于巧用情景問題設問引導,使學生較快進入和自己相關的問題情景之中,就會大大提高學習興趣,主動積極地投入對情景問題的思考和探究。如在教《一碗清湯蕎麥面》過程中,教師預計學生不能很快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受,在學生讀相關文段前,先設置了一個和學生相關的情景問題:“假如你在身無分文,饑餓潦倒之時,有人免費送你一碗熱騰騰的面,你有何感受?”程度較低的學生一聽有免費的食物送,興致一下來了,馬上說:“拿來吃掉!”而有的還不知如何是好,一時拿不出什么主意。教師順勢引導學生對面店老板的善行,和母子三人面對逆境自強不息的精神進行評價,讓學生領悟為人之道,善為先;自強改變命運;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做人。
4.仿真情景任務模擬
這種方法更加適用于應用文教學。為了改變傳統(tǒng)中職應用文教學常常給學生枯燥無味和脫離實際的印象,教師應該積極采用探索情景任務模擬教學,突出中職教學的實效性。教師以現實生活、工作中的實際狀況為基礎,在向學生布置學習任務時設置適當的任務情景,讓學生帶著任務置身情景中,扮演、模擬情景中的某個角色和任務,以角色任務的身份進行內容構思,這樣將使得學習更直觀、更形象,更能達到任務知識的默會。如學習《計劃》,教師上課開始時設置具體情景,布置具體項目任務,引發(fā)學生模擬完成以下計劃:《××生產車間年生產計劃》《××產品營銷計劃》。學生認為自己就是“生產者”和“營銷者”,很快就以該專業(yè)角度從若干方面思考合作討論,并積極完成任務。情景任務模擬的最大價值就是激活了應用文的學習課堂,給中職生提供了參與鍛煉和展示職業(yè)綜合素養(yǎng)的機會。
endprint
5.綜合情景交際演練
綜合情景交際演練是綜合性較高、互動性較強的教學實踐,包含模擬面試、討論、辯論、采訪、話劇表演等交際互動合作訓練實踐內容和形式。
(二)案例教學
學生閱讀教師提供的案例資料,在課堂分組討論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這樣做的好處是有助于改變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把學生從抽象概念引向具體概念,引導學生動用科學的理論知識,去分析、歸納、演繹、推理、總結,從而達到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目的。
案例教學一般分為三類:一是問題評審型,就是給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案,讓學生去評價;二是分析決策型,就是沒有給出方案,需要學生討論分析以提出決策方案;三是發(fā)展理論型,就是通過案例,發(fā)現新的理論生長點,發(fā)展并不斷完善理論體系。如學習《中國,水的困惑》一文,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解決困惑的新辦法,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去解決問題,建立新的理論。在案例討論中,教師要盡量把時間讓給學生,鼓勵學生更多的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課堂上,要求教師營造一種氣氛,引起爭論,使大家多多發(fā)表意見。教師必須假定不存在唯一最佳解決辦法,引發(fā)學生發(fā)散性的思維模式。
(三)項目教學
與傳統(tǒng)的教學法相比,項目教學法主要改變了傳統(tǒng)的三個中心: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由以課本為中心轉變?yōu)橐浴绊椖俊睘橹行模梢哉n堂為中心轉變?yōu)橐詫嶋H經驗為中心。在項目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如口語訓練中組織學生展開一場辯論賽,教師把一個班級的學生分為幾個組,只需要給出辯論題目與要求,至于分組與查閱資料,組織語言,小組成員具體分工,全部交給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在辯論賽中只需扮演主持人,整個辯論過程全部交給學生,每一輪辯論賽后教師要做出恰當的總結和點評。此時,學生看到的是不同小組、不同內容、不同風格的碰撞,體驗到了獨立創(chuàng)新的喜悅及成功后的自豪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團隊榮譽感。
(四)角色扮演
根據教育學家的觀察,發(fā)現一個人的學習效率隨著教育方法的不同,有著以下明顯的區(qū)別:倘若只是聽,學習效果只是30%;聽加上看,學習效果是50%;聽、看和實際操作一起,學習效果可達到80%。而角色扮演是一種情景模擬活動,即被試者在模擬的、逼真的工作環(huán)境中,要求其處理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同時用多種方法來測評其心理素質、潛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是一種重在體驗行動過程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理想。以學習《求職信》為例,教師為學生設置好不同工作崗位如公司人事領導,應聘人員,招聘工作人員并進行闡明,分配每個學生都有所承擔的角色,學生根據角色扮演目標的內容確定行動過程,行動自由度和目標實現途徑。師生共同定出具體實施步驟。學生進入角色的扮演過程,教師記錄行動的過程和結果,觀察到的不足,障礙,質量和組織問題等進行集體討論。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整體性原因分析、構思。角色扮演教學是一項參與性的活動,角色扮演教學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人人都要表演,人人主動參與課堂,模擬現實工作情境,從而取得實際工作經驗,明白所學文種的重要性以及自己能力的不足之處,從這一教學活動之中,學生各方面能力都可得到提高。
兩年的中職語文課,并不能解決學生的所有語文問題。所以我認為中職語文教學重點應放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方式上。敢說,能寫,善聽,會讀從而使學生具備一種終身的能力,相信這樣的語文課一定會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的快樂,使學生有切實的收獲。在語文課上他所收獲的能力、思維、情感會使他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呂永貴,高雨吉.職業(yè)教育現代教學方法體系的構建[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0.
[2]許耘.關于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的思考.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0.
[3]姜大慶.基于行動導向的項目化課程設計與實施研究.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0.
[4]徐涵.行動導向教學中教師角色的轉換[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6.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