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發展迅速,具備自身獨特的優勢,對傳統高等教育帶來巨大沖擊的同時,又為大學打開了一扇更大的教育之窗。它必將帶來創新人才培養理念的改革,帶來教育方式的轉變,也必將大幅度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
MOOC發展歷程機遇挑戰一、MOOC的興起及發展歷程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assive(大規模的)、Open(開放的)、Online(在線的)、Course(課程)四個詞的縮寫,即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興起的時間并不長,一般認為,MOOC這一術語由布賴恩?亞歷山大(Bryan Alexander)、戴夫?科米爾(Dave Cormier)提出,2008年用于西門思和斯蒂芬?唐尼斯(Stephen Downes)合作開設的一門大型網絡課程“關聯主義學習理論和連接的知識”。
雖然大量公開免費線上教學課程是2000年之后才發展出來的概念,但其理論基礎深植于資訊時代之前,最遠可追溯至1960年代。1961年4月22日,巴克敏斯特?富勒針對教育科技的工業化規模發表了一個演講。1962年,美國發明家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向史丹福研究中心提出一個研究“擴大人類智力之概念綱領”,并在其中強調使用電腦輔助學習的可能性。在此計劃書里,恩格爾巴特提倡電腦個人化,并解釋使用個人電腦搭配電腦間的網絡為何將造成巨大、擴及世界規模的交換資訊潮。
2007年8月,大衛?懷利在猶他州州立大學教授早期的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也稱為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原型,一個開放給全球有興趣學習的人來參與的研究生課程。在成為開放課程之前,這門課本來只有5個研究生選修,后來變成有50個來自8個國家的學生選修。
2011年秋天,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有重大突破,超過160000人透過賽巴斯汀?索恩新成立的知識實驗室(現稱Udacity)參與索恩和彼得?諾威格所開設的人工智能課程。
2012年,美國的頂尖大學陸續設立網絡學習平臺,在網上提供免費課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課程提供商的興起,給更多學生提供了系統學習的可能。
2013年2月,新加坡國立大學與美國公司Coursera合作,加入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平臺。新加坡國立大學是第一所與Coursera達成合作協議的新加坡大學。2014年,新加坡國立大學會先通過該公司平臺推出量子物理學和古典音樂創作的課程。
自此,MOOC已經成為一個非常火熱的話題,是開放教育世界的一道靚麗風景,也是開放教育資源運動中正在迅猛發展的新生事物。
二、MOOC的優勢與劣勢
1.MOOC的優勢
(1)MOOC既提供免費的優質資源,又提供完整的學習體驗。
平臺、教師、學習者、學習資源是MOOC幾個最重要的元素,這些元素通過互動相互聯系起來。在傳統課堂上,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互動包括教師對整個課程做出安排、授課講解知識,學生接收教師傳遞的信息,學生對老師的測試、作業等要求做出回應,老師對學生的疑問進行解答。
與傳統課堂不同的是,MOOC的平臺大大提升了師生們在這個過程中的體驗感受。比如,教師只管按照科學的體系傳遞知識,但學生可以按自己的進度接收學習這些知識;部分測試題目平臺可以代替教師給出評價,省去了教師的重復勞動;教師可以在課后參與討論,從論壇中充分了解學習者所遇到的困難,從而在后續的課程中做出反應,某些課程專門開辟了“答疑時間”環節,每節課都有一段老師針對論壇中學生提得最多的問題進行解答的視頻。
授課教師將許多課程內容嵌入到課程平臺上,他們通過平臺查看學生的反饋。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完成小測試、作業、查看幫助、進行模擬實驗、撰寫課程Wiki,這些也都是在與平臺進行交互。MOOC平臺能夠為用戶提供良好的交互體驗,學習者在使用平臺時就像在與真人交流,輕松愉悅的心情使得課程學習的效果大大提高。
總體看來,MOOC以定制的平臺技術為基礎,嚴格的課程制度為保障,以教師、學習者、平臺三要素之間無處不在的交互為經絡,以交互產生的各種課程材料為骨肉,由此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
(2)不受學生人數限制
對于傳統課堂而言,一堂課有100個人以上,課堂已經算很大了,但MOOC的出現,卻讓世界各地10多萬人同時上一堂課成為可能。并且,優秀教師可能一夜之間成為世界級的名師,而落后的老師只能成為自習室輔導員。許多傳統課程師生比都很小,但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是設計給廣大群眾使用的,沒有課程人數限制。
2.MOOC的劣勢
(1)完成率是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也是在線課程歷來都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2008年的第一個MOOC有2200個注冊用戶,而其中只有150人是積極參與的活躍用戶。對此,不少學者提出了尖銳地批評。批評者的說辭之一,就是盡管MOOC的注冊學生規模大到數以十萬計,但是通常90%以上的注冊者未能完成課程。因此,Todd Tauber說,“其中根本就沒有那么大規?!保∟ot So Massive After All)。
(2)迄今,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沒有授予學分,而只是提供一份《結業證明》和一個分數。但是,MOOC的一些合作院校開始考慮授予學分。例如,華盛頓大學計劃今年秋天為其Coursera課程提供學分,其他網絡教育項目也在嘗試向這個方向發展。
三、MOOC帶給傳統型大學的機遇與挑戰
在人類文明進程中,大學的作用十分獨特,它既是知識創造的中心,也是知識傳播的中心。針對大學的知識傳播功能,國內外舉辦了各式各樣以傳播技術及其媒介為載體的大學,諸如函授大學、刊授大學、廣播電視大學等。這些媒介型大學在人類知識的傳播中盡管功不可沒,也曾對傳統型大學發起過挑戰,但其吸引力卻遠遠不如傳統型大學。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的誕生,或許將為傳統型大學的改革和發展帶來一些啟迪。
相對而言,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對大學的影響可能更多地表現在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方面。MOOC所表現出來的是一種課程呈現方式的變革。通過這樣的方式,大學課堂將變得更加側重互動和問題解決,而不是知識的傳授。MOOC的開放特性構成并彰顯了其獨特的創建、結構以及運作,這為傳統大學的課程開發、教學組織和運作提供了獨特的思路。MOOC模式強調知識生產勝于消費,產生的新知識有助于維持和發展MOOC的知識生態環境。展望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學接受MOOC的學分,MOOC完成率的問題自然就會大幅度提升。
毫無疑問,在線教育全球化將成為高校下一輪競爭的重點。在線教育的發展,對解決中國教育長期存在的不均衡發展問題是一個契機,同時,對我們的教育管理模式也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們需要迅速轉變思想觀念,調整教育管理模式。全球在線教育的風潮,已經把教育的發展推進到需要更深層次的改變。
隨著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陸續加入在線課程平臺edX,國內的MOOC也開始迅速發展。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和教育部部長助理林蕙青,都提出了中國的MOOC發展將是“政府支持,高校主導,企業參與”的格局。
而其背后可以預測的,則是政府方面會在學分認證政策和資金上予以支持,高校作為內容制作和發布的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