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
學生通過高三的復習,既可以對學科知識、方法等體系進行全面的了解,又可以掌握學習的方法,也提升了一定的科學研究的能力。高三化學第二輪復習的方法很多,各有好處,但我們必須根據自己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緊扣課程標準和考綱,從高考命題角度去組織教學,講究策略,注重實效。如何有效、有序、有針對性地進行第二輪復習呢?
1.精心設計,制定科學的復習計劃
高三第一輪復習對所學知識已進行了充分的回憶和加工,建立了高中化學知識體系。因此,在第二輪復習中要注意主干知識的重新梳理,形成知識網絡,再結合《化學課程標準》中的各主題和高考試題的構型,將高中化學合理分為各個專題,以便于學生和教師對知識進行歸類、分析和研究,找出其特點和規律,從而更有效率地學習與教學。
專題確立后,組織本專題知識內容時,要突出主干知識的整合,把握主干知識要做到兩點:一是要抓住每一專題中的最基本的原理、方法和學科觀念。二是要抓住非常容易與日常生產、生活中相結合的知識點。這樣學生在復習本專題內容時,會很自然地用其所掌握的基本原理去聯系現實進行分析,為后面熱點專題復習打下基礎。
2.抓住課堂,向45分鐘要效益
2014年的高考已經是江蘇省進入新課改的第8年高考了,而本科入學的選科要求最低僅為1B1C,同時受到某些因素的影響,選化學的學生更少了。學生和學校對化學的重視程度顯著下降,課時大大減少,在這種形勢下,作為高三化學教師也無法改變這樣的現狀。但是,這恰恰也是我們進步的一次機遇,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們更應該深入而扎實地研究學生,切實把握學生的化學基礎掌握情況,仔細分析學生化學能力和素養的現狀,精心設計學生喜愛的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全力提升我們課堂的復習實效。
高三化學課,不管復習內容如何,授課模式大致相同,復習課上枯燥無味。到底應該如何做才可以使學生在復習學習中仍具有濃厚的興趣,積極地進行學習呢?
二輪復習課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專題復習課,二是習題講評課。專題復習課,應重情境創設和問題設計,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維,有效形成知識網絡,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方法與能力,形成學科觀念。習題講評課應特別關注學生情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思維特點出發進行教學設計。如高考題中的“工藝流程題”和“實驗探究題”。其中工藝流程題的內容都是當今科學界的較新的研究成果,具有先進的化學思想和化學理念。試題密切聯系實際和科技發展,注重情境的設計,凸顯“化學、技術和社會”的學科特點。試題的情境真實、新穎,是考生所沒有接觸過的,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將這些新情境和中學化學學科知識點結合在一起,提高了試題的陌生度。這類試題對學生接受、處理新信息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因此,應對這樣的試題靠“題海戰術”根本起不到作用,必須從培養學生的能力做起。
3.精選練習,防止無效訓練
高考試題的命制有著嚴格的依據和規范的流程,是有規律可循的,所以認真研究高考試卷,對于準確把握復習方向非常有益。試題要有利于加強對高中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應用;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有利于學生掌握方法和提升能力;有利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有利于引導教師教學方法的改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要認真命制學生做的每一份學案和試卷,試題來源要么從近幾年優秀高考試卷中選擇,要么結合高考動向和新鮮背景資料精心命制相關習題。知識是基礎,任何方法、能力的考查都是以知識的考查為載體的,所以選編試題時,應堅持從教學實際出發,嚴格遵循課程標準規定的內容和目標要求,把考查的著力點放在強化高中化學的核心知識上。對所謂難題的選編,則應著眼于考查學生是否具備較高水平層次的思維品質上,著眼于考查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而不能人為編造一些偏題、怪題、繁題為難學生。而教師經常從命題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在教學中自然針對性強,有的放矢。每一次練習結束都會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收獲,包括方法能力的提升,知識的網絡化、系統化,零散知識的查漏補缺,高考常見題型的熟練等。
4.針對學生特點,教學指導個性化
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狀態不盡相同,統一的學習要求必然會使部分學生覺得學習要求太低,也會有部分學生覺得學習要求太高,教學和學習的效果便會大打折扣。所以,有必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做好個性化的教學指導。具體措施如下:①明確適合學生自身的目標。②加強個性學法指導。③引導學生制定個性復習計劃。④做好心理輔導,使學生適應高三學習生活。
方法得當的高考復習可以完善學生學科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科學素養,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也提升了他們的科學研究的能力,為其將來的發展做了很好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