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昌祥
漢語中詞語的韻味極為豐富,每一個詞語所涉及的現象與內涵都是極為深刻的。詞語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同時,它又是作者個體情感和意識等表達的載體。在閱讀教學中要“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因此從一定程度上說,詞語教學是否適度,決定著學生精神成長、人格完善、語文素養提升等方面。在當前課改語境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詞語的“深度”教學一度被漠視,甚至被回避。然而,具有一定深度的教學,才能合理地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真切感悟,挖掘蘊涵在文本中的人文內涵。因此詞語的“深度”教學,必然成為小學閱讀教學中的一個刻不容緩的要求。
一、詞語教學之思維深度
文本中詞語與思維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詞語包含著思維的內容,思維隱匿于詞語之中。在詞語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獨立的思維品質,用“自己的話語”來表達個人的理解與思考。用審視的思維目光,通過詞語媒介,引導學生對文本、作者、事件、教師等,進行質疑、反思,實現自我否定與自我超越,從而塑造著學生嶄新的生長智慧。
《普羅米修斯的故事》教學片段:
天剛剛亮,他就到達了太陽所在的地方。當時,那顆金光燦爛的球體正好從地面升起,開始天空中的旅行。普羅米修斯把長蘆葦稈的一端觸到火焰,絨髓點著了,慢慢地燃燒起來了。他揣著那個寶貴的火種趕回出發前的地方。
學生在閱讀這一段時,“揣著火”的語境讓學生困惑,急欲明白。教師在引導學生體悟這段文句時,扣住詞語“揣”,引導學生思考、品味。
師:同學們,這一段中,哪一個詞語一下子就跳入了你的眼簾?
生:“揣”!這么令人恐懼的火,他竟然揣在懷里,不怕灼肉受傷嗎?
生:“揣”字,說明了火種是多么的寶貴!
生:是啊,把火揣在懷里,又鉆心又恐懼。但是普羅米修斯卻這樣做,我為他為了百姓的幸福這種堅強的品質而敬佩。
……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揣”的語境,“揣”火入懷,撕裂了學生的常識性思維,也破除了學生經驗性的認知。這樣,通過詞語“揣”,挖掘文本背后的作者思維,體驗文本背后所蘊涵的思想、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這樣,不僅學生的思維進入到了文本的深層,文本的思想與神韻,在學生的心靈之間交融,他們的思想不再停留于文本的表層,而且有效地培養學生對語言敏銳的洞察力、聯想力和深度思維。
二、詞語教學之表達深度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學習詞語應該是“得意而得言”。教師是學生詞語理解、掌握、運用及建構的協助者和促進者。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文本詞語,更要引導學生關注課文表達中的“遣詞造句”,去探索、發現文本中詞語表達的密碼,從而使學生自己原有的語言結構發生優化,完成新的建構。
《種一片太陽花》教學片段——
一天清晨,太陽花開了。在一層滾圓地綠葉上邊,閃出三朵小花,一朵紅、一朵黃、一朵淡紫。乍開的花兒,像彩霞那么艷麗,像寶石那么奪目,在我們寧靜的小院里,激起一陣驚喜,一片贊嘆。
師:同學們,這一段中你感覺哪一個詞語用得好?
生:“閃”這個詞語用得特別好,它把太陽花寫活了,寫得太生動了。
師:你們是怎樣看出來的呢?
生:“閃”這個詞語,一下子就寫出了作者“驚嘆”的心理活動,真是太貼切了。
生:“閃”在這里應該是“迅速,非常快”的意思,寫出了太陽花迫不及待開花樣子,太有意思了。
……
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詞語,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層面,更重要的目標是指向于“言語表達”, 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推敲、掂量比較,細細揣摩,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性、情感性、形象性等,體悟詞語表達的內涵和情感。在本教學片段中,學生覺得“閃”不僅僅是一個詞,而是一種情感,一種活潑生氣。此時簡單的文字符號一下子散發出無窮的魅力,幻化成了醉人的美景、迷人的境界和不盡的快樂。這樣將簡單的文字“閃”教得“厚實”,從而讓學生獲得審美感、情味感、意蘊感。
三、詞語教學之情感深度
沒有觸及情感的教育是蒼白的。同樣,沒有情感融入參與的教學必定是無力的。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詞語,不應僅僅是一種旁觀的審視,一種理性的分析。而應該是再現詞語情境中的一次經歷,一次體驗。讓學生的情感與主人公的情感、作者的情感融為一體。讓詞語的理解過程成為一次悉心的交流、精神的相遇、靈魂的溝通。
《金色的魚鉤》教學片段: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著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著搪瓷碗,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咽下去。我覺得好像有萬根鋼針扎著喉管,失聲喊起來:‘老班長,你怎么……”
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詞語“硬咽下去”,設計教學。
師:同學們,我們透過這一段文字,哪一個詞語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震撼著我們的心?
生:“硬咽下去”。這個詞語讓我們了解了一位堅強的紅軍戰士。
生:是啊,老班長“硬咽下去”的,不是米飯,不是面包,而是草根和魚刺,我實在想象不出老班長當時喉嚨的痛楚啊!
生:我曾經被魚刺傷過喉嚨,到現在,一看到多刺的魚,我就很恐懼,而老班長,為了填肚子,竟然連草根和魚刺硬咽下去,可見當時情況多么的艱難,老班長的內心多么的剛強。
生:這詞語,說明了老班長有著超乎常人的堅定意志和驚人的革命毅力啊!
生:老班長給傷員吃的是魚肉,而自己“硬咽下去”的,卻是草根和恐懼的魚刺,這種寧愿自己吃苦,也要關心戰友的品質,是多么的高尚啊!
……
教學中,教師敏銳地抓住文本詞語“硬咽下去”,精心設計,成為課堂中“精彩”的訓練點。學生通過品讀詞語,走進了文本那個艱苦卓絕的環境,走入了老班長關懷戰友、舍己為人的情感世界,感悟著無數像老班長一樣的革命先烈,為了戰友,為了求解放,為了勝利,為了國家和民族,不惜犧牲自己的偉大意志與精神! 教師在這樣的教學中,才能經常霍然喚醒學生平靜的情感意識,啟悟心靈精神的最深處,讓學生在體驗文本情感的深淵中,蹦躍出新的生命意識。小學生生活的現實世界是錯綜復雜的,可以說,學生被生活的深度所包圍著,學生的判斷、思維、表達等需要不斷地提高。否則,學生將陷入現實生活的“深淵”不能自拔。在詞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并精心設計,把握教學的深度,從而引導學生借助文本中一個個鮮活生動的詞語,架設起一座座橋梁,從詞語中獲得“畫面、深度和張力”,領悟欣賞詞語的意思、意蘊、意味,親歷詞語學習的過程,讓學生的詞語學習從孤立走向整體,從解詞走向“悟意”,從積累走向運用,從運用走向創造,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張洪洪,董富強.語文教學:追尋“簡單”與“深度”的和諧[J].江蘇教育,2007(2).
[2]曹明海.語文教學本體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