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 北京 100875)
體育專業新生傷病成因的調查分析
——以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為例
王超
(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 北京 100875)
體育專業學生要經常參加大負荷的身體訓練,并且體育運動對抗性逐漸增強,所以運動損傷是難以避免的。近年來發現,體育專業學生中,新生傷病率要多于其他各年級學生,對于此現狀,本研究通過對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學生進行訪談研究,了解其受傷成因及類型,探索體育專業新生比其他年級學生受傷頻率高的原因并給予對策和建議。
體育專業 新生傷病 傷病成因
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是以培養綜合型體育人才為目的,以培養學生一專多能的教學目標,培養國家所需的尖端體育人才。因此對于學院課程的建設來講,要求學生要通過學習必修課,培養提升學生多方面、多項目的運動及教學能力。并且每個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作為主項。每年的一年級新生所學習的課程都是多種體育項目的必修課程。但據了解發現,每屆的一年級新生由于傷病請假的人數會比高年級學生要多,因此,本研究通過對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的一年級新生傷病情況進行調查,并結合高年級學生進行對比,對一年級新生傷病的原因,運用文獻資料法和訪談法進行調查分析。通過本次調查研究,了解體育專業學生因傷病不能參加專業課程的學習的原因,并將其原因歸納總結,為一年級新生傷病的預防提供參考和建議。
1.1 訪談概況
本次訪談研究的流程為訪談資料獲得和收集,編碼及分析,最后得出結論。本次研究共訪談32名受訪者,其均為在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5月1日內由于傷病不能參加正常的技術課練習的同學,通過電話聯系方式聯絡受訪者,經允許后進行電話或面談等方式進行訪談,訪談時間一般大約5~10 min,對訪談內容進行記錄和和收集。本研究將分為性別、年級、專業、受傷部位、受傷成因以及受傷產生的影響等六個維度進行分析和探究。最后總結出體育專業學生受傷成因及對比結果,得出結論并提出建議。
1.2 體育專業學生受傷人數對比分析
根據表1顯示,一年級體育專業學生受傷人數明顯多于其他兩個年級體育專業學生,并且數量隨年級增長而遞減,且運動訓練和體育教育專業受傷學生總人數相等,所以說運動損傷與專業無明顯差異。普遍男生受傷的數量要比女生人數多,這也和學校男女生比例情況有關。
1.3 體育專業學生受傷部位統計分析
在收集的傷病信息中,踝關節扭傷及膝關節損傷的人數較多,所占比重最大,是主要傷病表現;其次是手臂和腰部傷病,也是易發性損傷;而肩關節、大、小腿及面部損傷則是相對少見的傷病。(見表2)

表1 2013—2014學年度體育專業受傷狀況統計

表2 體育專業學生受傷部位及成因統計

表3 受傷后所產生影響分析

表4 受訪者回答記錄統計
1.4 體育專業學生傷后影響程度分析
本研究將損傷依照受影響程度不同分為輕度損傷、中度損傷和中度損傷,分別根據表3中的三個休養時間長短而劃分,休養時間越短損傷度越輕,反之則越重。
根據表3顯示,三類不同程度的傷病人數中,輕度損傷人數略高,中度與重度損傷人數相似,且中度損傷和重度損傷的人數已經占受傷總人數大于1/2,也就是說在受傷的學生中將有一大半的人要休息兩周以上甚至更久。受傷的學生即使能進行技術課訓練也仍然不能完全投入到訓練課程中,所以因傷病導致的學生缺課已經嚴重的危及了學校教學目標的達成以及學生學業進步,因此,需要加強對學生傷病防治的重視。
1.5 受傷原因調查、統計與分析
本研究對32名學生進行訪談,以試圖了解和探究傷病的原因,并且探究為什么受傷人數會出現隨年級的升高而逐級遞減,最后將其訪談內容做下記錄。表4則是訪談中“請說明受傷的根本原因”這一問題受訪者回答的記錄統計表。
表4是對受訪者從1~31進行編號(注:1~21號為大一年級學生,22~29號為大二年級學生,30~32號則是大三的學生),并在他們回答的原因中選其根本因素,并簡化回答中心大意填入表4中。
根據表4對受傷原因的調查統計,將影響運動損傷的因素歸納為以下幾點。
(1)準備活動不充分;(2)注意力不集中;(3)過度疲勞;(4)器材不合適;(5)練習方法和技術動作錯誤;(6)舊病復發;(7)身體素質差;(8)外力所致或誤傷。
通過訪談得知,新生的技術課程多于其他年級學生,所以由于課程編排密集而引起過度疲勞最終導致的運動損傷是新生受傷的主要原因,也是新生受傷人數多于其他年級學生的根本原因。
2.1 結論
根據研究所獲得的資料得出,體育專業學生運動損傷與專業無關;通常情況男生受傷的數量普遍要比女生人數多,這也和學校男女生比例及學院特征情況有關;在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受傷的學生中,踝關節扭傷及膝關節損傷的人數較多,所占比重最大,是主要傷病表現;其次是手臂和腰部傷病,也是易發性損傷;而肩關節、大、小腿及其他損傷則是相對少見的傷病;根據調查得出,因傷病導致的學生缺課已經嚴重的危及了學校的正常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現在已經成為一個相當重大而又棘手的問題,應該重視此問題。
2.2 建議
(1)正確對待學生運動損傷問題,并通過科學有效的途徑,盡快解決及擺脫此問題所帶來的阻礙。
(2)加強安全教育,使學生提高自我保護和保護他人的意識和能力,并且對重點部位重點保護,以達到預防損傷的目的。
(3)學校應優化課程安排,合理地編排技術課程,使得技術課程科學合理。
(4)上前或課中應隨時監測器材及場地的安全性,避免安全隱患的發生。
(5)嚴格控制技術課的訓練負荷,避免學生由于過度疲勞而引起運動損傷和舊傷復發。
(6)在訓練課中,教師應對學生嚴格要求,使學生運用科學合理的練習方法提高運動能力,于此同時要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以保證技術動作的完整性和科學性。
(7)在課前應充分了解學生的狀態,以便于區別對待,避免學生由于不適應練習而出現運動損傷現象。
(8)學生自身要嚴格要求自己,在課前做熱身和準備活動時一定要充分,使得自身運動機能適應運動的負荷量。
(9)在練習和學習時應全神貫注,認真對待,避免精神分散而導致的運動損傷。
[1]陳愛國,顏軍.運動損傷問題的心理學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06,14(5):781-786.
[2]劉曉莉,張琴.體育專業在校生運動損傷情況調查與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2,38(11):46-47.
[3]王慧麗.體育教學中常見傷病的預防和急救[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37(6):44-47.
G80-32
A
2095-2813(2014)10(b)-0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