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國正 楊文靜 李曉堃
(河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新鄉 453007)
國家社會科學(體育學)立項課題選題分析①
孟國正 楊文靜 李曉堃
(河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新鄉 453007)
以2005年—2013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體育學)立項課題為數據源,運用材料分析法、數理統計法、分析法,分析我國體育社會科學研究的動向、趨勢及特點。統計發現: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體育學)立項課題集中在高校;項目類別以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為主,重點項目偏少;課題多為基礎性研究和應用性研究;研究熱點在與體育相關的文化、理論、機制、體系、模式研究中,研究課題隨國家政策走向結合較為密切。
社會科學 體育學 選題 分析
研究選題是學術研究活動的首要問題,是學術研究活動的第一步,有其不可輕視的作用。該文分析我國體育社會科學研究的動向、趨勢及特點對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近9年立項課題進行分析,為把握我國體育社會科學研究狀況及今后立項課題的選題、研究和實踐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以國家體育總局官方網站(http://www.sport.gov.cn)公布的2005年-2013年國家體育總局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立項課題的選題(共608項)為研究樣本,時間跨度為9年。這些“社科立項課題”是反映當前我國體育社會科學研究水平是探索我國體育社會科學研究現狀的素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研究法
查閱相關信息及文獻資料,并對相關的信息從多方面進行分析與討論,為本文提供足夠的理論依據。
1.2.2 數理統計法
在獲得的有效數據基礎上,采用Excel軟件進行科學整理統計分析。
1.2.3 分析法
綜合運用比較、歸納等分析的方法對收集來的相關研究樣本進行綜合分析。
2.1 近9年來“社科立項課題”研究的總體狀況分析
統計發現,2005年-2013年“社科立項課題”的選題共608項,分布見表1,從各年“社科立項課題”數量來看,整體上呈上升趨勢,尤其最近幾年課題數目較多,這一定程度說明我國體育科研水平在提高,范圍在擴大。
2.2 課題承擔者分析
我國體育社會科學研究隊伍龐大,我們將“社科立項課題”的承擔者所屬的單位類型進行歸類,見表2。
表1 各年“社科立項課題”數量統計
表2 “社科立項課題”所屬單位分布統計
表3 “社科立項課題”項目類別統計
研究發現,我國的體育社會科學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高校系統幾乎占所屬單位總數的全部。原因是高校具有豐富的人力資源,課題承擔者的日常工作與教學工作息息相關,同時又要從事研究工作,教學相長,教研并進,是適合科學研究的基礎。而與體育學專業相關的研究部門因為有比較優勢的條件進行研究而碩果累累。因此高校無論從整體上,還是從各單學科上來講,在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具有較明顯的優勢,是我國體育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主要研究基地及體育社會科研不可或缺的力量。
2.3 研究課題項目類別分析
課題項目類別的不同也是表明國家社會科學研究對不同課題重視程度的表現,統計發現,從2005到2013年“社科立項課題”共立項608項,其中重點項目22個約占總數的3.62%、一般項目395個約占總數的64.97%、青年項目191個約占總數的31.41%。具體各年份數量如表3。
統計研究發現從各年“社科立項課題”數量來看,隨著課題數量的增加,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也整體上呈上升趨勢,尤其最近幾年課題數目較多,這一定程度說明我國體育科研能力在提高;但是重點項目的情況有些不容樂觀,重點項目的課題數目近些年出現兩個峰值,篇幅起伏不定,在2008年和2013年沒有重點項目,分析可能為課題研究內容、課題承擔者或單位不足以承擔重點課題,或是承擔者對重點課題望而怯步不愿承擔。統計發現,歷年重點課題負責人多是由體育學界名家或來自名校的教師主持,這在一定程度也解釋重點課題數量少的原因。
2.4 科研課題的研究類型分布
體育科研的類型是指根據科學研究活動過程所具有的矛盾特殊性而劃分的不同的種類。由于分析問題的角度不同,所采用的分類依據與分類方法不同,類別的劃分也多種多樣。本次課題題目按照基礎性、應用性和推廣性(開發性)研究經行分類研究。在統計的608項“社科立項課題”中,基礎性研究、應用性研究、開發性研究分別178、314、138占總篇數的29.28%、51.64%、22.70%和各類課題比例約為4∶7∶3。
結果表明:我國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人員更多地關注體育應用、實踐、活動以及解決一些實踐中的問題研究。在統計中還發現,研究的趨勢為時間越早基礎性研究比重越大;時間越靠后應用性和開發性研究比重越大,研究角度越廣。由此看出,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與新學科、新技術和新理論等新事物的產生,極大影響著我國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人員對體育學的研究,說明研究趨勢從基礎性的研究延伸向應用性和開發性研究。
2.5 研究詞頻分析
詞頻分析是利用能夠揭示或表達課題核心內容的關鍵詞或主題詞在某一研究領域文獻中出現的頻次高低來確定該領域研究熱點和發展動向的文獻計量方法。為方便統計研究,該文對608項課題題目中的高頻詞經行提取排列。課題中包含有32個高頻詞,其中研究最熱的5類選題依次是:文化、理論、機制、體系、模式。
分析可得,有關文化的研究是第一大研究熱點,在所立項的課題中出現頻數最多,說明文化類研究受到普遍關注,而在眾多文化研究中,體育文化的研究尤為突出,結合中國特色的民族體育項目的體育文化也成為研究熱點;其次是理論、機制、體系類的課題,這三個高頻詞并非都是單獨出現,一些課題會將其結合研究,已達到有理有據的研究;模式的研究則更多引入現當代流行元素結合體育進行的創新研究;由于今年我國領導人對農業的重視隨之一系列對農業的政策頒布,也讓體育在農村找到依托,體育研究者對農村和農民的重視,也使得農村與農民體育也有不錯的發展。在對課題題目統計中發現研究者已不再多數專注常規研究,更多的是跨專業、學科的研究,從多領域多視角進行探討,使體育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這說明研究的領域越來越開闊,體育大眾化的體現。
綜上,“社科立項課題”無論在項目數量上還是研究方向都有所增加,研究內容越來越受重視,社會關注度也逐漸增加,表現有:(1)“社科立項課題”關注的是體育社會科學的基本問題及實踐研究,反映社會需求的變化趨勢。(2)研究的課題范圍多元化,是近年來立項課題的一大特點。(3)研究課題選題特點明確。但數量的增加必然有質量上的不足,同時推陳出新也是當前我國體育社會科學研究者需要重視的問題。
[1]黃漢升.體育科學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可興,馬衛平,覃立,等.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軟科學課題選題實證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10(32):31-34.
[3]周登嵩.體育科研概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13-16.
[4]汪露琴.2000-2009年我國體育類核心期刊排球科研論文的文獻計量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G8
A
2095-2813(2014)11(c)-0006-02
楊文靜(1987,12—),女,河南省焦作市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李曉堃(1991,10—),男,河南省新鄉市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體育教學。孟國正(1973,11—),男,河南省新鄉市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