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冬
(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江蘇南京 210000)
體育生賽前焦慮的調查分析
陳曉冬
(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江蘇南京 210000)
運動焦慮水平直接影響到運動員在運動競賽中競技水平的正常發揮。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臨沂師范學院體育專業學生的運動競賽焦慮的類型以及產生的原因進行調查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專項的大學生運動員賽前焦慮程度存在顯著性差異;大學生女運動員與男運動員賽前焦慮水平存在顯著性差異;大學生運動員比賽開始前軀體焦慮與認知焦慮水平存在顯著性差異。建議運動員合理調整自己心態,教練員在平時訓練中也應注重運動員克服運動焦慮能力的培養。
運動員 賽前 軀體焦慮 認知焦慮
焦慮(anxiety)指人由于不能達到目標或不能克服障礙的威脅,致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失敗感和內疚感增加,形成一種緊張不安并帶有恐懼的情緒狀態(朱智賢,1989)。它包括緊張、擔心、不安、憂慮的感受以及自主神經系統的激活或喚醒。競賽焦慮是指運動員在比賽前和比賽中,對當前或預計到的具有潛在威脅的情境產生的擔憂傾向(馬啟偉,1996)。它包括兩個方面:特質焦慮和狀態焦慮。首先將測驗焦慮的多維理論的思路移植到運動領域的是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心理學者馬騰斯,他研究提出:認知焦慮方面自信與運動表現呈線性關系;生理表現為主的軀體狀態焦慮與運動表現呈倒u關系。運動焦慮通常有三種表現形式:情感-自主運動焦慮,軀體—行為運動焦慮和認知運動焦慮。當運動員出現情感—自主運動焦慮反應時就會體驗到苦惱和過高的喚醒水平,因而加快能量的消耗,出現呼吸和脈搏加快,口渴等癥狀。當運動員出現軀體—行為運動焦慮反應時,表現為肌肉僵硬,四肢運動不協調,運動能力下降,出現隨意性的活動或運動受阻,自主運動可能喪失,有導致運動員損傷的危險。當出現認知運動焦慮反應時,運動員表現出思維混亂,煩躁、消極思維以及感覺不受控制的無指向思維,注意力分散,不佳的自我功能狀態和過度警覺,運動員把注意指向不恰當的事物上,造成精神渙散。這些運動焦慮反應直接影響到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如果運動員參加比賽出現正常焦慮有助于提高運動技術水平。但出現運動焦慮癥,則直接影響運動員水平的發揮。
隨著高校體育競賽開展的日益頻繁,水平越來越高,規模越來越大,參與的運動項目也越來越多,培養運動員克服運動焦慮的能力就成為高校教練員不可忽視的研究課題。該校自從升為本科院校后,不斷地參加高校的各種競賽活動,為提高我校運動技術水平,為科學的運動訓練,該文對我校體育專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探討運動員的運動焦慮反應的類型以及產生的原因,以期為我校的運動訓練和比賽提供參考。
1.1研究對象
抽取臨沂大學體育學院即將參加2013屆體育系足球聯賽的專業男運動員30名和即將參加2013年春季運動會的2010級、2011級體育專業男、女運動員30名(其中男生20名、女生10名)。
1.2研究方法

表1 足球、田徑專項運動員賽前焦慮水平(M±SD)

表2 田徑男、女運動員賽前焦慮水平(M±SD)

表3 賽前認知焦慮與軀體焦慮水平(M±SD)
1.2.1文獻資料法
該文根據研究需要,通過現刊、過刊以及電子閱覽,查閱了運動心理學,運動訓練學,書籍以及國內外公開發行刊物上的相關文獻資料,其中查閱論文20余篇,書籍5部,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論與方法依據。
1.2.2問卷調查法
該調查采用的測量工具是SCAT量表。取自于張力為主編的《體育科學常用心理量表評定手冊》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版64頁。本量表共15個題,分數距為10~30分,低分表示低特質焦慮,高分表示高特質焦慮。本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是0.95~0.97。
調查問卷按參賽的項目分別抽取60名,在賽前一周內發放,采用統一的指導語,無記名答卷,要求獨立完成,即根據個人的想法,回答他們在比賽前的身體及心理感受情況,要求被試者不要在一個小問題(句子)上話太多時間待完成后即刻回收問卷。此調查共發放問卷60份,回收問卷60份且均為有效問卷,回收率和有效率100%。
1.2.3數理統計法
對收集的數據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處理。
2.1足球、田徑專項運動員賽前焦慮水平
為分析不同項目運動員在運動競賽前的運動焦慮程度,我們對調查所得數據進行了處理分析,結果見表1。
表1中的數據顯示:田徑專項的運動員與足球專項運動員賽前焦慮水平存在顯著差異(P<0.05)。田徑專項的運動員比足球專項運動員賽前焦慮水平高。
2.2田徑男、女運動員賽前焦慮水平
分析不同性別運動員賽前的焦慮水平,筆者對調查所得數據進行了處理分析。結果見表2。
表2數據顯示:不同性別的大學生運動員均存在運動焦慮,數據顯示:田徑項目女運動員的賽前焦慮水平要比男運動員高,即田徑項目不同性別大學生運動員賽前焦慮水平存在顯著差異(P<0.05)。
2.3運動員賽前認知焦慮與軀體焦慮類型分析
問卷調查從賽前認知焦慮和軀體焦慮進行了處理分析所得結果見表3。
表3分量表的數據顯示:運動員賽前無論認知還是軀體方面都存在焦慮,且軀體焦慮與認知焦慮存在顯著差異(P<0.05),這說明大學生運動員軀體焦慮高于認知焦慮。
3.1足球、田徑專項運動員賽前焦慮水平比較
通過表1可知:賽前田徑運動員的焦慮水平要比足球運動員的焦慮水平要高,眾所周知足球是團體運動項目,作為其中的一員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更好的完成比賽,集體運動項目的比賽結果不會完全取決于個體。在此情形下足球運動員不會過度擔心自己在比賽中的表現影響比賽的輸贏,即不會產生過渡焦慮;而田徑項目是個人競技項目,運動員個人的競技能力的發揮直接決定著比賽結果。如果運動員低估自己能力,信心不足或對對手的實力掌握不夠,或過去的比賽中有過失敗的經驗,對比賽產生恐懼感,形成了條件反射,臨賽前就會心有余悸,擔心自己得不到好成績,使運動員產生顧慮即產生賽前焦慮。運動員缺乏參賽經驗,也會導致焦慮水平的增高。運動專項不同即田徑是以體能起主導作用、足球是以技能和戰術能力起主導作用的運動項目,致使他們的焦慮原因是不同的,他們的焦慮水平也不盡相同。
3.2田徑男、女運動員賽前焦慮水平比較
表2結果表明:調查數據顯示男女運動員賽前焦慮水平有顯著性差異,即女運動員賽前焦慮水平高于男運動員。可能是由于男、女運動員性別的差異,體能、性格和心理素質方面都存在較大區別。女運動員心細,膽小,她們害怕失敗,擔心受傷或者害怕家人或朋友的責難等而使焦慮水平提高。特別是當她們為自我擔憂、自我估計過低,擔心比賽結果時尤為緊張,從而喚醒水平過高而產生焦慮。經常表現出思維混亂,注意力不集中,肌肉僵硬,動作不協調,錯誤動作頻繁出現,致使焦慮水平上升。另外,女運動員特質焦慮要比男運動員多,也是產生焦慮的原因所在。
3.3運動員賽前軀體焦慮與認知焦慮水平比較
表3表明:不同的運動項目和不同性別的運動員,臨近比賽時運動員的認知焦慮和軀體焦慮存在顯著性差異,即軀體焦慮水平高于認知焦慮水平。可能是由于比賽準備階段,運動員對自己信心不足,喚醒水平過高;也許是因為長期成績處于低谷;或是因為前次比賽失利;或是由于比賽的現場氣氛高漲,使運動員心理的緊張程度上升,隨著比賽的臨近加劇了運動員的軀體焦慮的反應更為強烈。主要表現為精神高度緊張,肌肉僵硬,肢體活動不協調,運動的力量及準確度下降,錯誤動作反復出現,嚴重者會導致損傷。
軀體焦慮的產生對從事不同運動項目的運動員的表現也不同,有經驗的田徑運動員賽前焦慮要比缺乏經驗的運動員高,而足球是比賽經驗不足的運動員賽前焦慮要比有經驗的高。喚醒水平過高會導致足球運動員技能操作水平下降,但會使田徑運動員發揮好成績。
低水平的足球運動員賽前焦慮水平要比高水平運動員高,低水平運動員對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更容易產生賽前軀體焦慮,例如:傳球不到位、帶球丟球等現象。
4.1結論
(1)不同專項的大學生運動員賽前焦慮程度存在顯著性差異。(2)大學生女運動員與男運動員賽前焦慮水平存在顯著性差異。(3)大學生運動員比賽開始前軀體焦慮與認知焦慮水平存在顯著性差異。
4.2建議
(1)針對不同類型的運動項目對運動員進行心理訓練。可采用自我暗示法、放松法、表象訓練、模擬訓練法等對運動員進行訓練,并結合專項的特點進行專項的心理訓練,以消除賽前焦慮。更好地發揮運動員的水平。(2)加強女運動員的心理訓練,提高調控情緒能力。應有目的、有計劃的把心理訓練的內容融進平時的體能、技能、戰能的訓練中去,提高運動員在實踐中克服焦慮的能力,教練員可針對女運動員的個性特點,設計心理訓練方案,提高比賽的適應性,消除賽前焦慮。(3)采用專門的心理訓練方法消除軀體焦慮。可采用自我暗示法、自我放松法、注意集中練習、模擬訓練等方法,達到消除運動員運動焦慮。調整運動員的賽前競技狀態,穩定情緒,緩解賽前的軀體焦慮。
[1]馬啟偉,張力為.體育運動心理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13-218.
[2]約翰·賽爾.運動員心理訓練指南[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15-35.
[3]冷紀嵐.論運動員的賽前焦慮[J].湖南體育學院學報,2003(1):27.
[4]鄧成濤.運動焦慮與運動成績關系的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5(1):24.
[5]王德平,趙連甲,李老民.對我國優秀跳高運動員競賽焦慮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報,1999(9):12-16.
[6]王躍.對大學生運動員運動焦慮的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6):27.
[7]鄧成濤.運動焦慮與運動成績關系的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5(1):21-26.
[8]葉平,葉燕熙,王勁游,等.關于運動焦慮調節的新變量——控制點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3):19-20.
[9]李毅軍,王兵.淺析解決運動員賽前焦慮之方法[J].長春遼寧體育科技,2003(3):25-27.
[10]張忠秋.高水平運動員比賽臨場心理應激狀態的評價方法探討[J].體育科學,2003,6(3):71-74.
[11]祝蓓里.運用CSAI-2問卷對上海市大學生運動員賽前焦慮和狀態自信心的研究[J].體育科研,1997(6):5-8.
[12]蔣碧艷,祝蓓里.上海市大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及其與體育鍛煉的關系[J].心理科學,1997(3):235-238.
[13]張力為.運動心理學焦慮研究中理論和實踐的發展趨勢[J].體育科學,1995(1):75-79.
[14]鄧成濤.運動焦慮與運動成績的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6 (6):67-72.
[15]王德平,李老民.對我國優秀跳高運動員競賽焦慮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9(9):24-29.
G804.8
A
2095-2813(2014)10(a)-01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