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型大國關系”為中美未來鋪路

2014-07-18 17:38:23滕建群
當代世界 2014年4期

滕建群

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就提出要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并致力于發展“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為特征的新型大國關系。在2010年5月舉行的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期間,中國提出了“開創全球化時代不同社會制度、文化傳統和發展階段的國家間相互尊重、和諧相處、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1] 2012年2月,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問美國,提出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同年5月,在北京舉行的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上,雙方確認了這個目標,提出要努力發展讓兩國人民放心、讓世界人民安心的新型大國關系。2013年6月,習近平主席與奧巴馬總統舉行會晤,把建立新型大國關系共識推向新高度。

共識正在形成

相互認知的過程也是達成共識的過程。對中美來說,二戰結束后的相互認知經歷了不同時代的變化。新中國成立后,第一代中國領導人立足國家安全和政權存續,防止帝國主義對中國干涉和顛覆是執政者最重要的歷史使命。隨著中美關系緩和直至建立外交關系,中國對美認知發生改變,發展對美國各領域里關系成為中國領導人的首要任務。進入21世紀后,隨著中美力量的此消彼長,兩國的相互認知又有了新的發展。對守成國家和新興國家來說,如何避免摩擦輪回、達成共同合作是兩國必須要考慮的重大問題,特別是在經濟全球一體化進程加快、政治安全領域相互聯系密切的前提下,任何國家都不可能重走摩擦和對抗甚至是戰爭的道路來實現相互適應。而新型大國關系正是走出這種困境的必由之路。

冷戰結束后,美國失去蘇聯這個目標國,開始尋找新對手。1990年,美國新保守主義者歐文·克里斯托爾寫道,“半個世紀以來,是我們的敵人界定了我們的外交政策。現在界定的任務落到了我們自己身上,當缺乏值得一提的敵人時,很難明確制定外交政策。畢竟,是國家的敵人幫助定義了國家利益,無論是用什么樣的形式。如果沒有這樣的敵人,國家就會在大量相當瑣碎或者至少是邊緣選擇中躊躇。”[2]1993年,美國人阿瑟·小施萊辛格指出,“有些人說美國人需要一個敵國,以給外交政策帶來焦點和連續性。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與德國為敵,然后在冷戰中與蘇聯為敵,現在誰會被指定為敵人?有人指向了日本;有人指向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到了一定的時候,無疑會宣告其他潛在敵人的存在。”[3]

蘇聯解體后,美國成為國際體系中獨一無二的霸權國,一時間西方資本主義制度似乎成了國際社會唯一合法和合理的政治制度。在此背景下,美國不時出現“中國崩潰論”和“中國威脅論”。20世紀90年代美國對中國的認識就是施以重壓,對抗與制裁不時影響著美國對華政策,最直接的對抗事件就是1996年臺海危機、1999年美國主導的北約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等。中國在這一時期對美國的認知在很大程度上是負面的,認為美國就是要打壓中國的發展。

“9·11”事件改變了美國的安全觀,也改變了美國對中國的認知。2002年9月,美國發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反復提及要建立“有利于自由的均勢”。布什總統聲稱,“根據我們的傳統和原則……我們尋求建立有利于人類自由的均勢”。“在整個歷史中,自由一直受到戰略和恐怖的威脅,受到大國意志相互碰撞和暴君邪惡企圖的挑戰,受到廣泛存在的貧困和疾病的考驗”。[4]美國要通過“均勢”來平息和避免大國沖突,要通過“先發制人”來打擊“專制國家”和恐怖分子。由于遭受恐怖襲擊,美國對敵人的認知轉向伊斯蘭極端分子,國家戰略重心轉向保衛國土安全,打擊全球恐怖主義,認定“美國面臨的最嚴峻威脅在于極端主義和技術的結合”。[5]小布什總統以戰時總統自居。美國反恐戰爭得到包括中國在內多國支持,美國對華認知變成“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單獨建立一個更安全、更美好的世界”。[6]美國開始認識到中國是“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7]

奧巴馬在競選總統時指出,“美國與中國將形成競爭與合作的共存關系”。[8]入主白宮后,他迅即與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通電話,強調美國愿意繼續深化對華合作,發展更加積極、更富有建設性的美中關系。[9]執政首年年底,奧巴馬在日本發表亞洲政策演講,重申美中不是零和博弈關系,中國的發展不是對美國利益的威脅,“在一個互聯互通的世界,國家力量對比未必是零和游戲,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必擔心另外一個國家的成功”。[10]同時,奧巴馬提出結束反恐怖戰爭,收縮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線,空出手來“重返亞太”。中美關系盡管經歷波折,但兩國還是努力維護關系的穩定。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夏威夷發表講話時強調,“中美之間關系是復雜的,影響巨大,我們致力于處理好這個關系。目前,兩國都有一些人認為中國的利益與我國的利益從根本上是對立的……但這并不是我們的看法。在21世紀,美中兩國互把對方當成自己的對手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11]

2011年1月19日,中美發表《中美聯合聲明》,強調“美方重申歡迎一個強大、繁榮、成功、在國際中發揮更大作用的中國”,兩國還達成發展兩國合作伙伴關系的共識,“中美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關系,以推動兩國共同利益,應對21世紀的機遇和挑戰。”[12]2013年6月,兩國元首在加利福尼亞會晤,同意共同努力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相互尊重、合作共贏,體現兩國不走歷史大國沖突老路、開創大國關系新模式的政治智慧和歷史擔當。習近平主席指出,中美是對世界有重要影響的國家,應在處理大國關系方面發揮示范作用。奧巴馬總統表示,美國歡迎中國作為大國繼續和平發展;一個和平、穩定、繁榮的中國不僅對中國有利,對美國和全世界也都有利。美國希望同中國保持強有力的合作關系,做平等伙伴。

奧巴馬二任以來,盡管仍沒放棄“再平衡”的亞太戰略,但其作為顯然與第一任期內的亞太政策有所不同。國務卿克里更愿意把注意力投向中東和歐洲地區;日本在安倍的領導下急速右傾,由此引發其與周邊國家關系緊張,危及美國在該地區利益,美國不再公開支持日本向中國發難;高調推動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也因力量不足而進展緩慢。

面對美國政策的不斷變化,中國對美國的認知始終是積極的。正如李克強總理指出的那樣,中美關系實質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之間的關系。中美因為歷史文化背景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對一些問題存在分歧,這是客觀的,在合作當中存在摩擦也是事實,但這是合作中的“煩惱”。“中美的共同利益可以說是遠大于分歧。”[13]總之,不管遇到何種麻煩,中美合作而不是對抗的共識正在加深。

機制已經存在

中美兩國關系由隔絕到溝通,從建交到伙伴,再到新型大國關系,走過了不平坦之路。雙邊機制在此過程中也不斷得以完善,成為穩定兩國關系的有效工具。目前,兩國間至少有60多個交流機制在運行。不同機制發揮著不同的功能。對官方的交流機制來說,上到首腦會晤下到有關部門的磋商,均表現出在政治互信和經濟合作方面的功能。對民間交流來說,這些機制的建立無疑拓展了中美增信釋疑的渠道。

第一,機制化高層交流成為增進政治互信的重要渠道。從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開始,中美兩國高層交流機制不斷得到擴展和強化。1979年1月,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訪美,揭開中美關系新篇章。1985年,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李先念訪問美國,成為訪問美國的首位中國國家元首。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分別于1997年和2002年訪美。美國總統尼克松(1972年)、福特(1975年)、里根(1984年)、老布什(1989年)、克林頓(1998年)、小布什(2001、2002、2005和2008年)先后九次訪華。中美保持密切高層交往。胡錦濤主席先后于2006年和2011年兩次訪美,奧巴馬總統于2009年訪華。胡錦濤主席2011年訪美期間,雙方做出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中美合作伙伴關系的決策,為兩國關系發展指明了方向。

2013年6月,習近平主席和奧巴馬總統在加州“不打領帶”的長時間會晤,更讓人們看到,兩國決策者對穩定雙邊關系和強化合作的共同需求。雙方不拘于外交禮節、更重視內容的會晤形式開創了建立新型大國關系的新途徑,也反映出當前兩國及領導人私人關系的緊密程度,從而保證了兩國在其他各領域里的緊密合作。

第二,迅速增長的經貿往來成為兩國關系穩定的壓艙石。中美在人力資源、市場、資金、技術等各方面具有較強的互補性。中美建交以來,雙方經貿關系迅速發展,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內涵日益豐富,相互依存持續加深。與建交初期相比,中美雙邊經貿合作已由單一的貿易關系發展到兩國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1979年,兩國貿易額不及24.5億美元,到2012年雙邊貿易額接近5000億美元,30多年增長200倍。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 2013年,中美雙邊貿易額已達到創紀錄的5210億美元,中美雙向投資額累計已超過1000億美元。雙邊互利合作為中美兩國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為兩國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復蘇注入動力。[14]

中美經貿對話溝通機制包括1979年建立的中美聯合經濟委員會,1983年建立的中美商貿聯委會,以及分別于2006年和2009年建立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和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2009—2012年,王岐山副總理同蓋特納財長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共同主持召開四輪經濟對話,取得218項具體成果,內容涵蓋宏觀經濟政策、金融、貿易、投資、國際規則、全球經濟治理等方方面面。2013年7月,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華盛頓舉行,雙方達成了90余項成果,涵蓋了政治、經濟、安全、環保等八大領域。上述對話機制為維護中美經貿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美經貿關系在建交后一路走高,成為當代國際關系史上罕見的奇跡。正值一戰爆發一百周年之際,歐洲學者提出當前的亞太地區形勢恰似一戰之前的歐洲,這種看似合理的論調顯然忽略了當下的時代背景。經濟一體化最重要的結果就是大國關系牽一發而動全身,任何有智慧的決策者均不可能采取“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政策,因此,經貿領域合作越是緊密,中美兩國關系就越密不可分。

第三,軍事交流正由幕后走上前臺。建交以來,兩國在軍事領域開展了交流,建立了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兩國國防部防務磋商和工作會晤機制等對話磋商機制。近年來,中美兩軍繼續保持高層交往和機制性對話,在軍事檔案、人道主義救援減災等領域開展了良好合作。2012年5月,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梁光烈訪美,就兩軍關系以及國際地區熱點問題等與美方進行深入交流,為推動中美兩軍關系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新一屆領導人執政以來,中國軍方更積極參與對美軍事交流。2013年9月,中國海軍編隊遠涉重洋,在夏威夷參加了海上聯合搜救演習。2014年,中國軍方還承諾將參加在泰國舉行的“金色眼鏡蛇”和“環太平洋”聯合軍事演習。

中美兩軍交流機制的建立和擴大深受兩國政治關系的影響,特別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兩軍交流在很多時候是直接受到政治關系沖擊的重要領域。特別是當美國售臺武器等問題出現后,中美雙方就會首先中斷軍事交流。多年來,兩軍交流并不在一個平等和暢通的機制下進行。新一屆中國領導人以更加自信的姿態走向國際舞臺,在國際安全合作上,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姿態更加積極,中國參加美國主導的軍演就是最好的印證。當然,兩軍交流涉及敏感的國家安全,軍事交流機制建設必然會強調其互信性。

第四,人文交流成為增進相互了解的橋梁。中美建交以來,兩國在文化、科技、教育等領域交往頻繁,雙方簽署《中美文化合作協定》、《教育合作議定書》、《中美政府間科學技術合作協定》等合作文件,建立了中美科技聯委會、中美文化論壇等對話機制。兩國人文交流取得快速發展,雙方在教育、科技、文化、體育、婦女、青年等領域,達成包括中方“三個一萬”項目(為萬名美國大學生來華留學提供獎學金、“漢語橋”萬人來華研修、公派萬人赴美攻讀博士學位)和美方“十萬人留學中國計劃”等在內的一系列重要共識和成果。目前,兩國每年往來人員總數超過300萬人次,平均每天有超過9000人往返太平洋兩岸。中國在美留學生人數超過了16萬,美國在華留學生已達2.4萬人。

目前,中美兩國良好的認知與改革開放以來兩國人文交流是密不可分的,其功能顯然是增進彼此相互理解。例如在民間學術交流中,有時甚至會發現,盡管雙方在用一個相同的詞語,但其含義則相差巨大,只有在進行了多個來回的交流,雙方才最終發現談的不是一回事。加上中美兩國在歷史、文化、社會制度以及長期受帶有偏見的媒體誤導,兩國在相互認知上還是差異頗多。人文交流的分量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比雙邊政治與經貿交流低多少。

第五,應對非傳統安全領域挑戰成為中美合作的亮點。中美在重大地區和國際問題上保持著密切有效的溝通和協調,合作領域涉及朝鮮半島局勢、伊朗核、南亞等地區熱點問題,反恐、防擴散、能源資源安全、公共衛生、防災減災等非傳統安全領域,以及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雙方還共同建立了非洲、拉美、南亞、中亞等一系列地區事務磋商機制,并決定舉行中東事務磋商。中美在國際事務中的協調合作為維護世界和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繁榮做出了積極貢獻。

非傳統安全正在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最嚴峻挑戰。在這一領域的合作,中美并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多年來一直是兩國合作的閃光點。在當今社會條件下,大多非傳統安全問題的挑戰不是因為美國強大就能得心應手,需要國際社會進行有效的合作。共同的挑戰帶來了共同的合作基礎,所以合作應對非傳統安全問題是建立新型大國關系的重要領域。

合作成為必然

從國家成長的歷程來看,任何守成國家對待一個新興國家的態度總是矛盾的,總擔心新興國家挑戰既有的、由守成國家打造的國際政治、經濟和安全等秩序。中國崛起帶來的挑戰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關鍵是如何照顧到美國的面子和既得利益,并在一個新的框架下進行合作,從而謀求雙方的互利共贏而不是零和游戲。

建交三十多年的歷史表明,交往、磨合、競爭、合作是兩國關系的常態,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中美接觸與互動出現新變化。最重要的原因是兩國實力此消彼長,中國迅速發展壯大以及由此引發的中美兩國在亞太地區力量對比變化。

中美兩國必須合作這是兩國力量此消彼長的必然結果。美國是守成國家,仍掌控世界的政治、經濟以及軍事主導權。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其國際影響力、經濟總量占世界比例、以及應付內政和外交的領導能力都有了長足發展,這是兩國必然合作的基礎。

中國實力在變,特別是最近十年中國綜合國力得到全面提升。200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1.16億美元,占美國12.8%,占世界總量不到4%,居世界第六位。201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3萬億美元,占美國的48.5%和世界的8.8%,居世界第二位。2012年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中國保持7.8%的增長速度,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8.28萬億美元,占美國的55%。201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更是達到了9.4萬億美元。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在其《2030年全球趨勢》報告中指出,到2030年中國將會成為最大的經濟體,但美國很可能是并列大國中的頭號大國,沒有任何國家能獲得美國類似的實力,包括軍事、經濟和外交實力。[15]

過去十年,美國打了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戰爭讓美國債務負擔大增。2007年開始,美國發生次貸危機并隨后引發全球金融危機,蔓延到世界各地。到2013年9月,美國債務已超16萬億美元,超過國內生產總值,而且奧巴馬政府還在國會不斷與共和黨圍繞債務上限角力。美國失業率近年維持在8%左右,產業空心化嚴重。盡管美國力圖繼續維系全球競爭能力和主導地位,在歐洲債務危機、中東和平進程、敘利亞內亂、伊核和朝核問題上,奧巴馬顯得力不從心。

在全球一體化格局下,中美兩國相互依存度超過歷史任何時期。從兩國角度看,進行合作并保持相對穩定關系不僅必要而且可能。中國迅速發展壯大得益于中美關系的正常化。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中美關系的恢復為中國的發展提供了外部環境。中美建交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中國的國際環境,中國得以享受全球化的實惠。在雙邊關系上,美國資本、技術以及相應管理經驗很快進入中國市場,為中國的經濟轉型帶來巨大外力,中國的高性價比產品不斷涌入世界各個角落。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積累起相當規模的財富,外交動力不再是意識形態為主,也不單是只依靠經貿往來去穩定國與國的關系,而是維穩和維權相平衡的對外政策。一個負責任大國要統籌手中所有資源,而不是意識形態和經貿兩種,主動參與到國際和地區事務,不但維護國家利益,也要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如到亞丁灣護航、為敘利亞銷毀化武護航等。

總之,中美關系已進入一個新時期。從雙邊看,兩國社會制度、歷史文化以及綜合國力存在差異,但這些并不影響中美合作大局,在改善民生和提高國力上,兩國有更高層面的共識。從多邊來看,對第三方管控考驗中美的智慧與能力。部分亞太地區國家利用中美矛盾為己尋找更多利益,有可能讓兩個大國卷入直接沖突,不給第三方可乘之機是中美合作的重要課題。

兩國相互認知的程度越高,合作的可能性就越大。美國應放棄老牌帝國慣性思維模式,接受中國日益強大的現實,而不是時時處處對中國設防。中國不以挑戰美國霸權地位為依據來制定自己的外交政策。在中美力量此消彼長的時代背景下,只有放寬心態,雙方才能強化各領域合作,從而保持相互關系的穩定性。

競爭將成為中美關系的常態,但合作已經成為中美兩國的必由之路。只要遵循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的原則,兩國就能夠實現合作共贏,避免歷史上守成國與新興國惡意對抗的輪回。

(作者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

美國研究部主任,軍控與國際安全

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凱)

[1] 胡錦濤主席在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式致辭[EB/OL].[2012-05-03].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05-03/3863654.shtml

[2] 轉引自陳積敏.美國對華戰略認知的演變與中美關系[J].外交評論. 2011,4:133.

[3] 轉引自王緝思.“遏制”,還是“交往”——評冷戰后美國對華政策[J].國際問題研究.1996,6:2.

[4] Goerge Bush.The preface in the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n[R/OL].[2002-09-17].http://www.state.gov/documents/organization/63562.pdf

[5]同[4]。

[6]同[4]。

[7]見2005年9月21日美國副國務卿佐利克在“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上的講話。2006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則把這一提法納入其中,這是美國對華新認知,而此后美國采取的相關對華政策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8] Barack Obama. Renewing American Leadership[J]. Foreign Affairs. July/August Issue, 2007, p12.

[9]胡錦濤同美國總統奧巴馬通電話[EB/OL].[2009-01-31].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1/31/content_10738671.htm

[10]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日本的講話[EB/OL].[2009-11-14].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9-11/14/content_12454188.htm

[11]希拉里·克林頓.美國對亞太地區的接觸[EB/OL].[2010-10-28]. http://iipdigital.usembassy.gov/st/chinese/texttrans/2011/11/20111129113956x0.1860402.html#axzz2wKK7IrvO

[12]中美聯合聲明[EB/OL].[2011-01-20]. 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11-01/20/c_121001938.htm

[13]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中外記者招待會上的發言[EB/OL].[2014-03-08]. 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3/13/c_119762407.htm

[14]中國商務部.2013年中美雙邊貿易額5210億美元[EB/OL].[2014-01-16]. http://finance. sina. com.cn/roll/20140116/113217974935.shtml[15] 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 Global Trends 2030, Alternative World[EB/OL]. December 2012, piv.http://publicintelligence.net/global-trends-20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亚洲天堂|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亚洲欧美激情小说另类| 中文字幕在线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色悠久久综合| 国产xx在线观看| 91视频区| 国产嫩草在线观看|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亚洲AⅤ无码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天天综合网在线|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国产一国产一有一级毛片视频| 99热这里只有成人精品国产| 欧美国产中文| 99成人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日本www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国产亚洲视频播放9000| 91在线播放国产| 中文字幕波多野不卡一区|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国产一级一级毛片永久| 亚洲天堂免费| 日本免费一级视频| 五月天综合婷婷|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www.亚洲一区| 小蝌蚪亚洲精品国产| 99精品久久精品| 狠狠ⅴ日韩v欧美v天堂| 欧美成人第一页|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香蕉精品在线| 69视频国产|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免费网站| aaa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亚洲第一成年网| 国产美女丝袜高潮|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日本www|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 天天综合亚洲| 欧美国产视频| 欧美成在线视频| 欧美高清国产|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国产成人夜色91| 狠狠ⅴ日韩v欧美v天堂|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欧美性色综合网|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91免费观看视频| 97se亚洲综合在线|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日韩美毛片| 日韩午夜伦|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啪|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久久网欧美|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九九热精品免费视频| 黄色福利在线|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