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前輝 艾艷秋
復方利多卡因乳膏對氣管插管全麻患者拔管反應的影響
李前輝 艾艷秋
目的觀察復方利多卡因乳膏對氣管插管全麻患者拔管期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方法100例行全麻腹部手術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A組)和對照組(B組), A組在氣管插管前將復方利多卡因乳膏2~3 g均勻涂于氣管導管的套囊及前端, B組在氣管插管前將等量白色醫用凡士林均勻涂于氣管導管的套囊及前端。麻醉誘導后行氣管內插管, 分別于手術結束即刻(T1)、拔管前5 min (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 min (T4)測量記錄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的變化。結果B組SBP、DBP、MAP、HR于拔管前5 min (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 min (T4)均較手術結束即刻(T1)升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而A組拔管前后血流動力學穩定。結論復方利多卡因乳膏對氣管插管全麻患者可以抑制拔管期間心血管反應。
復方利多卡因乳膏;氣管插管全麻;拔管反應;血流動力學
全麻患者氣管拔管期, 常因麻醉變淺、吸痰、氣管導管刺激及傷口疼痛等, 引起嗆咳、呼吸急促甚至躁動, 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增快, 使合并有高血壓、冠心病等高危因素的老年患者圍拔管期危險性明顯增加, 設法減輕全麻拔管期嗆咳等反應及其引發的心血管反應一直是臨床致力解決的問題[1]。復方利多卡因乳膏是世界上第一個能夠滲透完整皮膚的淺表麻醉藥, 黏膜吸收更快, 只需2 min[2]。本研究將復方利多卡因乳膏于插管前均勻涂于氣管導管的套囊及前端, 觀察其氣管表面麻醉對氣管插管全麻患者拔管期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擇ASAⅠ~Ⅱ級擇期行腹部手術患者100例, 年齡36~58歲。術前無高血壓及心臟病, 手術時間2 h左右, 既往無局麻藥過敏史。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A組)和對照組(B組), 每組50例。兩組患者年齡、體重、性別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1.2麻醉方法 術前30 min 患者均肌內注射苯巴比妥鈉0.1 g、阿托品0.5 mg。麻醉誘導靜脈注射咪唑安定0.1 mg/kg、舒芬太尼0.3~0.5 μg/kg、維庫溴胺0.1 mg/kg、異丙酚2 mg/kg, 明視下氣管內插管。術中持續靜脈泵入維庫溴胺及異丙酚, 術中持續監測SBP、DBP、MAP、HR、SpO2、PETCO2、ECG 等,根據生命體征的變化間斷靜注舒芬太尼和調整吸入異氟烷的濃度, 手術結束時停用麻醉藥, 待患者意識恢復、呼吸平穩、咳嗽及吞咽反射恢復才能拔除氣管導管。
1.3研究方法 A組誘導前將復方利多卡因乳膏2~3 g均勻涂抹氣管導管的套囊及前端, B組在氣管插管前將等量白色醫用凡士林均勻涂抹氣管導管的套囊及前端。麻醉誘導后行氣管內插管, 分別于手術結束即刻(T1)、拔管前5 min (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 min (T4)測量記錄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的變化。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做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均以表示, 組內樣本比較采用方差分析, 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P<0.05 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A組拔管前后心血管反應穩定, B組SBP、DBP、MAP、HR于拔管前5 min (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 min (T4)均較手術結束即刻(T1)升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1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表2兩組患者圍拔管期血流動力學的變化, n=50)

表2兩組患者圍拔管期血流動力學的變化, n=50)
注:與T1比較aP<0.05, 與實驗組比較bP<0.05
對照租(n=50) T1T2T3T4T1T2T3T4 SBP(mmHg)15.9±1.216.1±1.017.2±1.117.0±1.116.1±1.018.5±1.4ab20.6±1.6ab19.2±1.3abDBP(mmHg)11.5±1.011.8±0.912.5±0.912.1±1.111.0±1.011.9±1.3ab12.7±1.2ab12.5±1.2abMAP(mmHg)12.5±1.213.4±1.214.0±1.213.6±1.012.5±1.214.1±0.9ab15.0±1.1ab14.6±0.9abHR(次/min)70±1270±1372±1071±873±1095±10ab108±10ab98±9ab指標實驗組(n=50)
全麻患者術后恢復期, 由于麻醉逐漸變淺, 各種反射逐漸恢復, 特別是意識恢復后, 患者極不能耐受氣管導管及吸痰的刺激, 致使血漿中兒茶酚胺濃度升高, 而出現血壓升高、心率增快、嗆咳、煩躁等反應[3];劇烈的嗆咳和拔管刺激還易發生拔管后喉痙攣[4]。復方利多卡因乳膏對氣管黏膜有麻醉作用, 并且其局麻作用必須在與氣管黏膜充分接觸后才能發揮[5], 本研究將復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氣管導管的套囊及前端, 使導管能接觸到的氣管黏摸均受到其作用而減輕了對氣管黏膜的刺激, 可以增加患者對氣管導管的耐受性[6], 在1~3 min即可顯效, 可維持4 h左右的麻醉[7]。本研究的手術時間都在2 h左右, 兩組氣管插管到拔管的時間都在3 h之內,說明復方利多卡因乳膏作用于氣管黏膜的麻醉維持時間不少于3 h。復方利多卡因乳膏是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混合制備而成的淺表麻醉劑, 它們均為酰胺類局麻藥, 通過穩定神經細胞膜而產生局部麻醉作用, 使產生應激反應反射的感受器在反射弧的起始點即被阻斷, 減少氣管導管對咽喉、氣管的強烈刺激, 降低機體應激反應, 減弱心血管反應。綜上所述,復方利多卡因乳膏對氣管插管全麻患者可以抑制拔管期間心血管反應, 值得在全麻氣管插管中廣泛應用。
[1] 羅鐵山, 錢若筠, 黃建成, 等.帕瑞昔布鈉術前給藥對拔管期應激反應和耐管的影響.臨床麻醉學雜志, 2012, 28(2):137-139.
[2] 繆永輝, 陳海濤.復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作氣管插管潤滑劑的臨床觀察.臨床麻醉學雜志, 2011, 27(12):1238.
[3] 段雪琴, 譚滇湘.不同劑量瑞芬太尼對全麻術后氣管拔管時的血流動力學影響.中國醫師雜志, 2008, 10(7):986.
[4] 王阿琳, 黃海文, 王正坤.丙泊酚靶控輸注在全麻拔管期的應用.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09, 15(20):65.
[5] Barcohana N, Duperon DF, Yashar M.The relationship of Application time to EMLA efficacy.J Dent Child(Chic), 2003, 70(1):51-54.
[6] 張國智, 鄒昌武, 薛瑞, 等.“復方利多卡因”用于氣管表面麻醉142例初步觀察.華西醫學, 2002, 17(1):58-59.
[7] 張國智, 王曉, 魏新川, 等.復方利多卡因乳膏氣管導管表面涂布行氣管黏膜表面麻醉的可行性.中華麻醉學雜志, 2003, 23(7):548-550.
471023 洛陽,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區醫院麻醉科(李前輝);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艾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