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輝
門診輸液治療中抗生素不良反應探析
張紹輝
目的通過探析門診輸液治療中抗生素不良反應的特點, 提高臨床用藥合理性。方法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門診輸液治療中出現抗生素不良反應的100份病例為研究對象, 按照年齡、性別、抗生素藥物、抗生素不良反應癥狀等生成Excel表, 統計分析抗生素不良反應類型、表現及抗生素藥物等。結果不足10歲患者抗生素不良反應31例(31%), 發生率最高;抗生素不良反應與抗生素使用類型有關, 特別是β-內酰胺類(33%)??股夭涣挤磻云つw及其附件損害(50%)、消化系統不良反應(42%)、全身性損害為主(42%)。結論門診輸液治療中抗生素不良反應影響因素主要有年齡、抗生素使用類型等, 了解抗生素不良反應類型及主要表現, 采取針對性的用藥方案, 提高用藥安全性及合理性。
門診輸液;抗生素;不良反應
隨著抗生素藥物的不斷更新和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 抗生素在臨床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一方面使用抗生素輸液成為一種重要治療手段, 另一方面藥物不良反應隨之增加,給患者身體造成傷害[1]。為此需了解門診輸液治療中抗生素不良反應損害類型及影響因素, 為臨床抗生素靜脈給藥治療提供重要依據[2]。本研究對某院門診輸液治療中出現抗生素不良反應的100例病例進行詳細的探析, 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市某醫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輸液治療中出現抗生素不良反應的100份病例為研究對象,男54例, 女46例, 年齡在2~75歲之間。使用抗生素原因:泌尿系統感染38例, 呼吸系統疾病20例, 腸胃感染30例,其他感染12例。抗生素使用類型:β-內酰胺類33例(33%),林可霉素類17例(17%), 喹諾酮類28例(28%), 大環內脂類9例(9%), 其他13例(13%)。所有患者均符合抗生素不良反應診斷標準。
1.2方法 將100例患者按照性別、年齡、與抗生素不良反應相關的抗生素藥物類型、抗生素不良反應類型及主要表現等生成Excel表, 研究Excel表中各要素與抗生素不良反應之間的因果關系, 總結出輸液治療中出現抗生素不良反應的原因及類型, 并以此為依據調整抗生素靜脈給藥方案。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上述資料進行數據的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 P<0.05時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抗生素不良反應與患者年齡、性別之間的聯系 不足10歲的患者共31例(31%), 33~44歲之間的患者26例(26%),分別占據抗生素不良反應年齡分布中的前兩位。具體情況見表1。
2.2抗生素損害類型及主要表現分析 消化系統不良反應42例, 發生率42%(42/100), 呼吸系統不良反應10例, 占10%(10/100), 皮膚及其附件損害50例, 占50%(50/100), 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及心血管系統不良反應各4例, 占4%(4/100),全身性損害42例, 占42%(42/100)。皮膚及其他損害、消化系統不良反應、全身性損害分別占據第一、二、三位。具體情況見表2。
表2抗生素損害類型及主要臨床表現分析結果
3.1門診輸液治療中抗生素不良反應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3.1.1抗生素不良反應與患者年齡、性別的關系 相關研究表明不同年齡患者的藥物代謝能力、藥物融合血漿蛋白能力等不同, 這就導致不同年齡段患者抗生素不良反應發生率及嚴重程度也不盡相同[3]。本研究中輸液治療中抗生素不良反應發生率以不足10歲及33~44歲之間患者為主, 分別為31%、26%。由此可見, 不足10歲的兒童患者抗生素不良反應發生最高, 主要是因為兒童肝腎功能、免疫系統等發育還不是很成熟, 抵抗能力低且藥物消化、排泄能力相對較弱。為此護理人員在用藥時, 要充分考慮到兒童患者特殊體質,嚴格控制抗生素使用劑量、注射速度等。此外, 護理人員還要重視老年人輸液護理, 對其進行血常規、肝腎功能等基本檢查, 適當調整抗生素用藥方案。
3.1.2抗生素藥物類型與抗生素不良反應的關系 目前臨床上抗生素藥物多且雜, 有些藥物本身毒副作用大或者長期使用產生抵抗力等, 致使藥物使用后出現不良反應。本組患者中以β-內酰胺類、喹諾酮類、林可霉素類等為主, 抗生素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33%、28%及17%。為此在使用抗生素藥物前, 要及時了解患者藥物禁忌及病情, 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操作。
3.1.3抗生素不良反應主要類型及表現 本研究中抗生素不良反應主要為皮膚及其附件損害, 主要表現為皮膚紅腫,瘙癢, 皮疹等。
3.2預防抗生素不良反應的主要措施 輸液治療中抗生素不良反應對患者身體傷害極大, 且其與患者年齡、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等有關。為此要加強抗生素藥物合理使用重要性宣傳及用藥專業培訓, 切實提高護理人員用藥合理性和用藥水平。根據患者年齡、病情嚴重程度及藥物禁忌采取針對性的用藥方案, 同時對患者用藥后反應進行全面的觀察, 及時發現問題并處理[4]。此外, 加強抗生素藥物使用監測, 切實提高輸液治療水平, 為患者服務。
[1] 王愛麗.178例急診輸液患者抗生素藥物不良反應原因分析及護理.海南醫學, 2011(16):138-140.
[2] 趙志斌.門診輸液治療中抗生素不良反應的分析.醫療裝備, 2012(04):29-30.
[3] 胡園.門診輸液反應的護理體會.海軍醫學雜志, 2013(03): 208-209.
[4] 韋潤蓮, 藍瓊妮, 黃霜霞.371例門診輸液不良反應/事件分析.中國藥物警戒, 2010(03):168-171.
516001 惠州市康弘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