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萍
淺談針刺放血配合中藥治療頭痛的臨床療效情況
陳艷萍
目的探究針刺放血配合中藥治療頭痛的臨床療效。方法隨機選取于2012年3月~2013年2月期間在本院進行治療的患有頭痛的患者80例, 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 對照組的患者進行針刺放血療法進行治療, 觀察組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中藥的聯合治療, 觀察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患者, 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臨床上頭痛的患者進行針刺放血聯合中藥的治療, 能夠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且應用安全簡單, 值得在臨床上推薦應用。
針刺放血;中藥;頭痛;臨床療效
頭痛在中醫理論中屬于“頭風”的范疇, 其病因往往比較復雜, 主要的病因一般為風寒外束, 導致寒凝靜脈, 頭部氣血瘀滯而導致[1]。頭痛的發生極大的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患者正常的休息等, 易導致患者的消極、悲觀的情緒,如果不能有效的治療, 容易引發患者其他系統器官等的疾病。有些研究報道中指出, 針刺放血的療法能夠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但是, 還有部分的研究報道, 單純應用時的效果卻并不非常理想。本研究中, 對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的40例頭痛患者進行了針刺放血聯合中藥治療的方式進行治療,收到了較好的治療效果, 現將研究結果進行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于2012年3月~2013年2月期間在本院進行治療的患有頭痛的患者80例, 隨機將患者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 其中觀察組中, 男性患者有26例,女性患者有14例, 年齡在18~70歲之間, 平均年齡(45.8±3.7)歲。平均病程為13.7個月, 根據頭痛的類型分, 緊張性頭痛的患者有23例, 偏頭痛的患者有17例。根據頭痛的等級分,頭痛程度為1級的有8例, 2級的患者有23例, 3級的患者有9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性患者有23例, 女性患者有17例, 年齡在19~68歲之間, 平均年齡(44.9±3.9)歲。平均病程為14.1個月, 根據頭痛的類型分, 緊張性頭痛的患者有22例, 偏頭痛的患者有18例。根據頭痛的等級分, 頭痛程度為1級的有10例, 2級的患者有21例, 3級的患者有9例。各例患者均排除顱腦占位性病變、腦膜炎以及腦出血等其他腦部疾病對研究結果的影響[2], 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頭痛時間以及程度等基本資料對比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的患者進行針刺放血治療 前額疼痛的患者取印堂、雙側太陽、百會等穴位, 并配合遠端的中脘、豐隆穴;頭頂痛的患者取百會、四神聰配合遠端的太沖穴;頭候后部疼痛的患者取雙側的風池和后頂, 配合遠端的雙側至陰穴[3];頭單側痛的患者取患側的絲竹空, 配合遠端的雙側足臨泣;全頭部痛的患者取百會、風池配合遠端的雙側足三里和太溪穴。在針刺各穴位得氣后, 頭部的穴位連接電針,前額疼痛的患者印堂連百會, 頭頂疼的患者四神聰互連, 頭后部疼的患者風池連后頂, 全頭疼的患者空痛連風池。設置電針的頻率為30 Hz, 振幅設置為3~6伏, 留針時間為30 min左右[4]。取穴處拔火罐約10 min, 在拔火罐的部位留下印記, 應用醫用采血片均勻的點刺局部印記處6~12下, 然后再在原部位進行拔罐, 停留時間約為10 min, 出血預計2~5 ml。進行以上的治療, 3次/周, 3次為一個療程。
1.2.2觀察組的患者在對照組的針刺放血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的治療 中藥治療方案以活血化瘀和解痙止痛為主[5]。配方組成:白芍30 g, 桃仁、甘草、全蝎、紅花以及僵蠶各10 g, 蜈蚣3條。加減:前額疼痛的患者配合白芷10 g和焦三仙30 g;頭頂部疼的患者配合柴胡10 g;頭后部疼的患者配合防風10 g, 葛根15 g和麻黃5 g;頭單側疼的患者配合柴胡10 g和黃岑10 g;全頭的患者配合當歸15 g。該中藥配方1次/d, 以水煎服, 7劑為1療程[6]。
1.3效果評價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療常規》[7]中相關的療效判定標準進行判斷。痊愈:患者的頭痛以及伴隨癥狀消失, 隨訪半年沒有復發情況發生。好轉:頭痛的程度、范圍以及時間等均有所減少, 伴隨的臨床癥狀少有發生。無效:患者的頭痛以及伴隨癥狀等沒有明顯的改善。
1.4統計學方法 將所得的數據錄入SPSS 18.0數據庫, 采用χ2檢驗或者t檢驗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研究對象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0%, 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62.5%,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兩組研究對象的治療效果比較
2.2隨訪情況 對兩組患者分別進行為期半年的隨訪, 觀察組中, 出現病情復發的例數為0, 復發率為0;對照組中,出現病情復發的例數為3例, 復發率為7.5%。
頭痛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 其發病的原因往往較多,如果不能進行有效的對癥治療, 會極大地影響患者的情緒,降低患者的睡眠質量以及生活質量等, 有時還會容易引發其他器官系統的疾病。中醫理論中, 導致頭痛的多種病因中,歸根到底是由于多種致病因素共同導致患者局部的血氣運行障礙, 即通常所說的不通則痛[8]。治療的方法則是根據這種原因進行痛經活絡治療。針對局部的經絡不通進行大椎放血可以直接達到去瘀血、瀉毒火和清肝火的作用。若疼痛屬于虛癥, 則宜少針淺刺, 激發出局部的經氣運行, 引導經脈之氣運行到此, 從而改善局部的氣血狀況。大椎穴是全身之氣灌注到頭部的關隘, 通之則可以達到改善頭部血液循環的目的。
中藥中的白芍和甘草藥物能夠養血柔肝、疏通氣血, 而紅花等更是活血化瘀的良藥, 再配以蟲類則達到痛經活絡、祛風止痙的目的, 葛根能夠調和營衛, 麻黃發表, 能夠驅除膀胱經的風寒之邪, 風寒之束若解, 則頭痛可去。
本研究的結果表明, 在進行針刺放血的基礎上進行中藥的聯合治療, 能夠收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達到更高的治療有效率, 且治療后復發的可能性比較小, 是一種值得在臨床上推薦的治療頭痛的方法之一。
[1] 楊春光, 朱彬, 廖明霞.電針耳尖放血配合中藥治療偏頭痛療效觀察.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3, 29(7):539-540.
[2] 丁莉, 朱淑梅.耳尖放血配合加味川芎白芷湯治療偏頭痛56例.按摩與康復醫學, 2012, 3(10):184-185.
[3] 林磊, 谷濤, 丁瑞慶.針刺預防性治療偏頭痛患者左側丘腦代謝變化的共振波譜研究.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2013, 16(2):190-193.
[4] 佟波.放血療法治療偏頭痛35例臨床觀察.中國民康醫學, 2013, 25(16):27-28.
[5] 楊雄慶.針刺對偏頭痛的臨床療效觀察.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3, 37(5):617-618.
[6] 余曉璐, 范剛啟.針刺方向、角度、深度與偏頭痛針刺療效的關系.針灸臨床雜志, 2012, 28(8):76-78.
[7] 李桂敏, 嚴偉, 殷建權.針刺治療偏頭痛急性發作療效觀察.上海針灸雜志, 2010, 29(7):439-441.
[8] 徐向青, 元超.緊張性頭痛與中醫心理紊亂狀態的相關性研究.中國醫藥導報, 2013, 10(29):98-100.
471009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神經內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