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付梅 袁靜 丁潔
腫瘤患者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的監測與預防
曹付梅 袁靜 丁潔
目的了解腫瘤患者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的現狀及流行趨勢, 為治療和預防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提供依據。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住院腫瘤患者的各類標本進行耐藥菌監測分析。結果338株病原菌中發生MDRO醫院感染48株, 占分離菌株的14.2%;檢出率依次為大腸埃希氏菌21株(43.75%)、肺炎克雷伯菌16株(33.33%)、MRSA 11株(22.91%);感染高危科室為腫瘤內科(47.9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50%)為主。結論腫瘤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呈上升趨勢, 多重耐藥菌引起的醫院感染呈現復雜性、難治性等特點, 應加強監測, 正確、合理實施個性化抗菌藥物應用, 以減少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發生及蔓延。
腫瘤;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監測
腫瘤患者由于病情危重, 抵抗力低、免疫功能下降, 易發生醫院感染, 加之抗菌藥物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 細菌耐藥已經成為醫院感染管理的重點和難點, 多重耐藥菌(MDRO)感染已逐漸成為醫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由多重耐藥菌引起的醫院感染呈現復雜性、難治性等特點, 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為及時了解腫瘤患者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的現狀及耐藥菌流行趨勢, 制訂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的預防措施, 漯河市第六人民醫院于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對腫瘤患者進行多重耐藥菌的監測,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菌株來源 收集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腫瘤患者送檢的各類標本, 包括血液、痰液、尿液、胸腹腔引流液、分泌物等標本中分離的細菌結果, 共分離細菌338株, 其中MDRO 48株, 同一患者相同菌株且耐藥譜相同按1株計算。
1.2方法 采用梅里埃公司生產的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分離鑒定菌株和藥敏檢測, 質控菌株為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 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9213, 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
2.1MDRO的檢出率與構成比 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腫瘤患者共留取各類標本共885人次, 共檢出病原菌338株, 其中MDRO 48株, 占分離菌株的14.2%, 見表1。

表1MDRO的構成比
2.2MDRO感染的臨床分布與構成比 見表2。

表2MDRO的臨床分布與構成比(n, %)
2.3MDRO感染的部位分布與構成比 見表3。

表3MDRO的感染部位分布與構成比(n, %)
3.1多重耐藥菌(MDRO) 主要是對臨床使用的三類或三類以上抗菌藥物同時呈現耐藥的細菌。目前, 細菌耐藥性已成為全球醫學界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 因病原菌在不同地域、不同時期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具有不同的特點和明顯的差異[1], 因此, 加強多重耐藥菌的監測, 為臨床科學、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并制定預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減少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的發生, 保證患者安全。
3.2本院腫瘤患者多重耐藥菌的檢出率14.2%, 高于郭子云[2]8.48%的報道;多重耐藥檢出菌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 檢出率為大腸埃希氏菌21株(43.75%)、肺炎克雷伯菌16株(33.33%)。高發科室以腫瘤內科為主, 本院腫瘤內科患者多是腫瘤晚期并長期住院接受化療者, 病情危重, 多器官功能衰竭, 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 常常伴有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降低, 極易發生呼吸系統和泌尿系統等嚴重醫院感染;同時由于腫瘤患者化療期間常預防性使用廣譜抗菌藥物, 且用藥時間長, 破壞了宿主自身正常菌群的微生態平衡, 從而導致對多種抗菌藥物天然耐藥的條件致病菌感染[3]。而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的革蘭陰性桿菌已成為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近年來, 由于臨床大量使用頭孢抗菌藥物, 特別是三、四代頭孢菌素和廣譜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 加之侵入性操作的大量應用, 造成革蘭陰性桿菌耐藥菌株不斷增多。另外革蘭陽性球菌感染不容忽視, MRSA檢出11株(22.91%), 耐藥性日趨嚴重, MRSA的出現導致臨床治療的選擇性越來越窄[4],應引起醫務人員的高度重視。
3.3根據衛生部關于加強《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 制訂MDRO的預防控制措施。
3.3.1加強對醫務人員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知識的教育與培訓, 提高認識, 建立和完善多重耐藥菌標準監測與上報流程, 一旦發現多重耐藥菌的病原菌, 檢驗科以書面通知的形式將監測結果第一時間通知感染管理科和臨床科室, 以保證監測的時效性, 引起醫務人員的高度重視, 保證消毒隔離措施及時有效, 避免多重耐藥菌的交叉傳播。
3.3.2加強重點科室和重點環節的管理, 醫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員定期到微生物室收集細菌培養結果, 及時發現多重耐藥菌陽性結果報告, 指導臨床醫務人員認真落實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隔離制度, 實行單間隔離, 嚴格落實醫務人員手衛生和標準預防措施, 進行各種侵入性操作時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和標準操作規程, 加強診療環境的清潔和消毒工作, 嚴格規范處理醫療廢物, 有效地預防多重耐藥菌的感染。
3.3.3認真落實衛生部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原則, 根據微生物病原學檢測結果, 正確、合理實施個性化抗菌藥物給藥方案, 建立和完善抗菌藥物處方審批制度, 定期向臨床醫務人員提供最新的抗菌藥物敏感性總結報告和耐藥趨勢分析, 正確指導臨床使用抗菌藥物, 減少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發生及蔓延。
[1] 黃娥, 范文, 段六生.荊門市醫院感染大腸埃希菌的耐藥性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1, 21(2): 369-370.
[2] 郭子云.銅陵市婦幼保健院多重耐藥菌目標性監測分析.安徽預防醫學雜志, 2011, 17(5):389-390.
[3] 謝玉平, 葉茂林, 方平.3630例惡性腫瘤患者醫院感染調查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0, 20(5):651-652.
[4] 張曉兵, 龔雅利, 劉志勇, 等.3170株臨床分離病原菌耐藥譜與耐藥機制的研究.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8, 18(3):422-424.
462000 漯河市第六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