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軍
對急性胰腺炎恢復進食時間的研究
王建軍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患者恢復進食的合適時間。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 隨機分為三組:3 d進食組20例, 5 d進食組20例, 7 d進食組20例, 所有患者均給予抗感染、抑酸、抑酶、補液等治療, 采用不同時間恢復進食, 住院第10天觀察患者C反應蛋白、血沉、白細胞變化情況, 并進行住院時間比較, 評價恢復進食的合適時間。結果通過觀察, 發現住院第10天三組患者血沉、白細胞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5 d進食組、7 d進食組的C反應蛋白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d進食組C反應蛋白水平高于其他兩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5 d進食組、7 d進食組住院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d進食組住院時間長于其他兩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性胰腺炎患者盡早恢復進食, 在住院第5天左右恢復進食較為合適。
急性胰腺炎;恢復進食;C反應蛋白
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膽道疾病或暴飲暴食等原因造成胰酶激活, 繼以胰腺損傷的一種疾病。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變, 病情兇猛, 病死率高[1], 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在胰腺炎的治療中, 禁食是很重要的一項措施, 可以使胰腺得到休息, 減輕胰腺分泌, 促進病情好轉。但禁食時間過長可能導致腸道功能障礙, 造成患者經濟負擔, 患者對禁食常難以依從, 甚至會引起醫患矛盾, 許多學者強調胰腺炎患者盡早恢復進食[2,3], 但究竟何時開始進食, 尚缺乏統一認識, 本研究目的是為了尋找胰腺炎患者恢復進食的合適時間, 為患者早日康復努力。現將近年來, 本科在治療胰腺炎患者時采取不同時間恢復進食的治療效果進行研究,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8月~2014年4月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診斷標準參照2003年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草案[4], 所有患者發病時血淀粉酶超過正常值3倍, 經上腹部64排CT平掃證實胰腺有形態改變。所選病例隨機分為三組:3 d進食組20例, 其中男11例, 女9例, 年齡32~58歲;5 d進食組20例, 其中男10例, 女10例, 年齡41~60歲;7 d進食組20例, 其中男12例, 女8例, 年齡28~57歲;三組年齡、性別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前所有患者血沉、C反應蛋白、血白細胞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三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三組患者入院后均要求禁食水, 給予留置胃管胃腸減壓, 并給予泮托拉唑抑制胃酸分泌, 持續生長抑素微量泵泵入抑制胰腺分泌, 酌情給予抗感染治療, 并注意大量補液, 防止低血容量及重要臟器灌注不足, 補充足夠葡萄糖維持人體基本能量需要, 注意水、電解質平衡, 以及其他綜合治療措施。三組患者分別于病程第3天、第5天、第7天恢復進流質飲食。
1.3觀察指標 在治療第10天時, 觀察三組住院患者C反應蛋白、血沉、白細胞數值變化情況;進行三組住院患者住院時間長短比較, 評價恢復進食的合適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5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 當各組均數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時,進一步采用q檢驗進行兩兩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治療第10天, 三組患者血沉、白細胞數值均有明顯降低, 三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5 d進食組與7 d進食組C反應蛋白下降明顯, 兩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 d進食組下降不明顯, 與其他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5 d進食組與7 d進食組住院時間相對較短, 兩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d進食組住院時間相對較長, 與其他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第10天三組患者血白細胞、血沉、C反應蛋白、住院時間比較

表1 治療第10天三組患者血白細胞、血沉、C反應蛋白、住院時間比較
注:與3 d進食組比較,aP<0.05;與5 d進食組比較,bP>0.05;與5 d進食組比較,cP<0.05
15.05±1.39c11.90±1.29 12.55±1.15ab33.65 0.00組別例數血白細胞數(109/L)血沉(mm/h)C反應蛋白(mg/L)住院時間(d) 3 d進食組5 d進食組7 d進食組20 20 20 FP 5.57±0.81 5.27±0.81 5.14±0.72 1.62 0.20 12.55±2.23 12.30±2.88 11.80±2.33 0.46 0.63 10.18±2.04c4.19±1.87 4.50±1.70ab64.61 0.00
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膽道感染等原因導致胰腺產生炎癥,臨床上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型[5], 在胰腺炎的治療中,禁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因為進食后會通過擴張胃部、刺激胰腺等造成胰腺分泌胰液, 導致胰腺及其他臟器進一步損傷。禁食后可以使胰腺得到相對休息, 有利于病情好轉。但禁食后腸道脫落細胞不能及時清除, 會造成腸黏膜萎縮、腸道屏障受損、腸道菌群失調、腸道感染, 甚至腸衰竭[6];同時,禁食后患者所要補充液體及營養增加, 會造成患者心理逆反,甚至引起醫患矛盾, 并且長時間靜脈營養會導致導管堵塞、感染、血栓、血腫等形成。所以目前大多學者主張盡早進食,包括最近2013年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4]強調發病48 h內即可置入空腸營養管進行腸內營養, 但對何時常規進食目前沒有統一認識, 本研究將急性胰腺炎輕度、中度患者納入觀察范圍, 隨機分為三組, 分別于病程第3、5、7天進食,觀察其炎癥相應指標及臨床表現變化, 探索最佳進食時間。
C反應蛋白被稱為急性炎癥蛋白, 當機體組織受到損傷時, 由大量細胞因子(如白介素-6、白介素-8等)刺激肝細胞及其他組織合成[7], 是判斷胰腺炎嚴重程度及恢復程度的重要指標。觀察C反應蛋白的變化可以協助診斷病情的變化及預后。血沉也是反應炎癥及感染程度的一個指標, 和C反映蛋白、白細胞一起來分析胰腺炎癥的恢復程度。
當治療進行到第10天的時候, 復查C反應蛋白、血沉及白細胞數據, 發現在三組患者中, 血沉及白細胞數均有明顯下降, 三組統計數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5 d進食組及7 d進食組C反應蛋白均明顯低于3 d進食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5 d進食組與7 d進食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當患者正常進食后無腹痛、腹脹等不適, 復查血淀粉酶、C反應蛋白、血沉、白細胞等相關指標無明顯異常, B超檢查胰腺形態無明顯異常時, 準許患者出院。進行住院時間統計發現, 5 d進食組與7 d進食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5 d進食組與7 d進食組住院時間均少于3 d進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上述結果提示:經過抗感染、抑酸、抑酶、補液等治療,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癥狀好轉, 血沉、血白細胞趨于正常。相對而言, 3 d進食組患者病情恢復欠佳, C反應蛋白降低不明顯, 可能是由于進食過早, 刺激胰液分泌, 胰腺所產生的非感染性炎癥恢復慢, 而5 d進食組與7 d進食組病情有明顯好轉, C反應蛋白基本恢復正常, 胰腺炎癥明顯好轉,兩組有相同的治療效果。本著盡早進食的原則, 應以5 d左右進食為宜。
本研究主要針對于急性胰腺炎輕、中度患者, 對于重度胰腺炎患者, 由于其伴有持續的器官功能衰竭, 病情復雜,個體差異大, 合適進食時間尚難確定, 暫不安排在本研究中,需做進一步探討。
[1] Drover JW, Cahill NE, Kutsogiannis J, et al.Nutrition theraphy for the critically ill surgical patieht: we need to better.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 2010, 34(6):644-652.
[2] 李友明.早期腸內營養供給治療急性胰腺炎的療效及預后分析.中國醫學創新, 2013, 10(6):45-46.
[3] 易靜, 李美霞, 李翠紅, 等.早期腸內營養在重癥急性胰腺炎治療中的療效評價.中國醫學創新, 2013, 10(1):32-34.
[4] 王興鵬, 許國銘, 袁耀宗, 等.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草案.中華內科雜志, 2004, 43(3):236-238.
[5]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胰腺疾病學組, 《中華胰腺病雜志》編輯委員會, 《中華消化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3, 33(7):530-535.
[6] 徐昉, 汪飛, 周發春.早期腸內營養對重癥胰腺炎患者臨床預后的隨機對照研究.現代預防醫學, 2012, 39(4):801-803.
[7] Pooran N, Indaram A, Singh P, et al.Cytokines(IL-6, IL-8, TNF):Early and reliable predictors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 Clin Gastroenterol, 2003, 37(3):263-266.
Study on the time of resumed feed in acute pancreatitieas
WANG Jian-ju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Jiaozuo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Jiaozuo 454000,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right time of resumed feed in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eas.Methods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ea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20 cases resumed eating on the third day (3 d feed group), 20 cases resumed eating on the fifth day (5 d feed group), 20 cases resumed eating on the seventh day (7 d feed group).All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anti-infection, inhibiting acid, fluid replacement, and so on.Each group resumed feed at different time.C-reactive protein,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and white blood cell were observed on the tenth day.The hospital stays were compared to evaluate the right time of resuming eating.ResultsThe level of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and white blood cell of three groups were similar in the tenth day.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levels of C-reactive protein in the 5 d feed group and the 7 d feed group were similar,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level of C-reactive protein in the 3 d feed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two group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hospital stays of the 5 d feed group and the 7 d feed group was similar,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hospital stays of the 3 d feed group was longer than other two group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The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eas should resume eating as early as possible, and it is suitable to resume taking food around the fifth day in hospital.
Acute pancreatitis; Resumed feed; C-reactive protein
2014-07-22]
454000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