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吉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
孫曉吉
目的探討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方法與效果。方法72例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36例, 所有患者均選擇腔內治療手術, 對照組給予圍手術期常規護理, 在此基礎上加用給予基于心理護理模式的健康教育管理。結果干預后對照組與觀察組的有效率分別為97.2%和86.1%, 觀察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1年, 觀察組的累積通暢率為94.4%, 對照組為80.6%, 觀察組的累積通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腔內手術治療結合基于心理護理的健康教育能促進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的康復, 值得推廣應用。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健康教育;心理護理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ASO)是指周圍血管中動脈粥樣物質的不斷擴大和繼發血栓形成, 引起動脈管腔閉塞, 使肢體出現缺血癥狀[1]。其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間歇性跛行, 嚴重的患肢可能出現靜息痛、缺血性潰瘍及壞疽[2]。在治療中,當前多采用腔內治療手術, 同時也需要積極圍手術期的干預配合。隨著醫學觀念的轉變與現代社會的發展, 以心理護理為基礎的健康管理得到了廣泛重視, 其能夠給予患者足夠的知識, 向患者提供坦誠開放地討論性問題的機會, 并提供建議和指導以及預后效果[3,4]。本文為此具體探討了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方法與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72例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 納入標準:符合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診斷標準;單肢體發?。粺o嚴重心、肺、肝、腎等器官的合并癥;年齡20~80歲;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齡最小21歲, 最大79歲, 平均年齡(48.96±3.36)歲。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36例,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干預方法 所有患者都選擇腔內治療手術, 平臥位, 采用左側腋動脈入路, 暴露左側肱動脈。外周靜脈注射肝素50~100 U/kg, 使全身肝素化;肱動脈穿刺, 向遠心端置入導絲及導管鞘, 評價流入道及流出道情況。導入球囊導管擴張狹窄閉塞段, 置入支架, 再次造影明確支架位置。術后常規予以抗凝、抗血小板治療, 出院后長期口服抗血小板藥物。對照組在圍手術期給予常規健康教育管理, 主要給予飲食護理、并發癥護理與下肢鍛煉。而觀察組加用給予基于心理護理模式的健康教育管理, 在圍手術期定期與患者進行一對一有效的溝通, 每次30~60 min, 至少保持3次, 了解其心理狀況, 鼓勵患者說出其內心感受, 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積極向患者講解有關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的知識和治療方面的新進展, 輔以音樂療法、放松訓練法、催眠療法。
1.3觀察指標 療效標準:顯效:間歇性跛行消失, 患肢足背及脛后動脈恢復搏動;好轉:間歇性跛行明顯減輕, 患肢足背及脛后動脈恢復微弱搏動;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傆行?(顯效+好轉)/總例數×100%。
累積通暢率:所有患者術后隨訪1次, 累積通暢率為隨訪期內患者的髂股動脈支架和移植血管均保持一定程度的通暢, 不需要再次手術干預的累積量。
1.4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療效對比 干預后對照組與觀察組的有效率分別為97.2%和86.1%, 觀察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累積通暢率對比 所有患者術后隨訪1年, 觀察組的累積通暢率為94.4%, 對照組為80.6%, 觀察組的累積通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兩組療效對比(n, %)

表2兩組隨訪累積通暢率對比(n, %)
當前隨著我國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發展、飲食結構改變及人口老齡化,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已成為我國中老年人常見的周圍血管閉塞性疾病, 其發病率逐年升高。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好發于腹主動脈下端、髂動脈及胭動脈, 是嚴重下肢缺血的主要部分。研究表明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糖尿病、吸煙史、高血壓和高血脂, 特別是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壓、吸煙史等高風險因素的患者, 一旦出現靜息痛和后病情發展迅速, 有相當高的致殘率[5]。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 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能力;多數患者不能自如地解決日常生活問題, 從而產生過度依賴和無能為力感, 甚至自暴自棄, 產生消極觀念和行為。因此恰當的心理診斷和護理已成為提高ASO患者生存質量和促進康復的重要手段[6]。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 健康教育管理已經廣泛應用于各種疾病患者的干預, 而心理會的解決模式需要及早診斷, 及時必要的心理行為干預和護理[7]。對患者與家屬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 以消除患者緊張恐懼感。鼓勵患者提出問題, 并給予一一答復與一對一針對性干預。同時教會患者一些減輕疼痛的方法, 可通過聽音樂轉移注意力, 并且進行放松療法等。本文干預后對照組與觀察組的有效率分別為97.2%和86.1%, 觀察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1年, 觀察組的累積通暢率為94.4%, 對照組為80.6%, 觀察組的累積通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 腔內手術治療結合基于心理護理的健康教育能促進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的康復, 值得推廣應用。
[1] 俞青, 黃崇青, 張鈿鈿, 等.2例下肢動脈長段硬化閉塞癥患者經小腿遠端動脈逆行穿刺介入治療的護理.護理學報, 2014, 8(6):32-33.
[2] 周兆熊, 張紀蔚, 張皓, 等.支架植入聯合旁路轉流術治療下肢多平面動脈閉塞癥.外科理論與實踐, 2004, 9(2):140-143.
[3] Norgren L, Hiatt WR, Dormandy JA, et al.Inter-Society Consensu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TASC II).Eur J Vase Endovasc Surg, 2007, 33(Suppl 1):S1-75.
[4] 謝穎.取栓結合血管腔內技術治療下肢人工血管旁路轉流術后移植物閉塞的圍術期護理.護理研究, 2014, 28(9):1116-1118.
[5] Rabia K, Khoo EM.Prevalence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in a primary care setting.Med J Malaysia, 2007, 62(2):130-133.
[6] 段潔 , 吳愛須.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心理困擾程度分析及護理干預策略探討, 河北醫科大學, 2011.
[7] 李小鷹, 王潔, 王全義, 等.周圍動脈硬化閉塞癥在老年血脂異常人群中的現患率調查.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05, 7(1):3-6.
2014-07-04]
136200 遼源礦業(集團)公司總醫院普外科